漫步海丰陈炯明都督府,感触风起云涌的曾经
功过总有凭,寂寞身后事--陈炯明都督传略时间无情,早已将陈炯明都督府淹没在海丰县城的高楼大厦之中。可是,我情有独钟,仍然驾轻就熟,很快出现在海城镇博约街东侧一座黄色的双层楼房前面,只见都督府坐北朝南,面阔五间,东西两侧皆有厢房相互对称,与北侧的厢房一气呵成,衔接圈护起来,形成坚固的围墙。东西各筑有一间两层哨房,状似小阁楼。都督府前面是花园式庭院,中央有一座攒尖顶凉亭,里面摆设石桌石凳,方便人们休憇。凉亭前面的旷地是拆掉迎宾楼后,便于建设练兵场之用。眼前这一座都督府,宏伟壮观,就是由陈炯明部下集资兴建。
那么,陈炯明何德何能?其部下为什么愿意集资在海丰县城兴建陈炯明都督府呢?个中缘由还必须从陈炯明生平的传略开始。
【 一 】
陈炯明,原名捷,字竞存,1878年1月13日(清光绪三年丁丑十二月十一日巳时)出生于广东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是在一座三进的西厢房里呱呱坠地。三岁时,父亲陈曦庭病逝,靠其母亲杨氏为人推磨,舂米赚些工钱维持生活。孤儿寡母经常午茶代餐,半饥不饱,在村里度过童年。幸运的是:陈炯明后来跟随祖父母迁居海城高田社,入读黄氏家塾读书,寄宿在海城万寿寺里。在私塾老师黄鸣岗的帮助和培养下,秉性聪明的陈炯明,接受维新思想,励志救国,进步很快。
命运总会青睐勤奋好学者!1899年,陈炯明赴惠州府考试,考中秀才,就用“炯明”之名。师恩难忘,好事接踵而至。当年,陈炯明跟海城镇寨仔埔黄鸣岗老师的二女儿黄娥缔结婚姻,不离不弃,携手终生。
1904年,陈炯明入读海丰县速成师范学堂。在乡闲居期间,陈炯明阅览了当时梁启超在东京所办之“新民丛报”,深受启发和熏陶,遂萌生政治思想,胸怀着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
1906年,陈炯明入读广东法政学堂后,改字“競存”,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1907年7月,陈炯明被选为广东省咨议局议员,主张革除衙署积弊案,筹筑惠潮铁路案,禁绝一切赌博案以及城镇乡地方自治案,纠举海丰县令冯汝梅贪污案,迫使当局撤掉冯汝梅的职务。
1908年2月,陈炯明召集钟景棠、马育航、陈达生等三十余人,在海丰县城五坡岭的方饭亭宣誓缔盟,进行民主革命。翌年,陈炯明加入中国同盟会。随后,陈炯明与倪映典等联合运动广东新军革命。1910年,陈炯明策划广东新军起义。
风云激荡,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陈炯明任课课长兼调度课副课长,参与组织领导广州黄花岗起义。当时,生死悬于一念之间。陈炯明临危不惧,担任先锋队(敢死队)第四队队长,在枪林弹雨中进攻粤督公署。海丰籍壮士陈潮阵亡,广州起义宣告失败,陈炯明不得不潜逃到香港九龙城。
失败乃成功之母。1911年11月1日,陈炯明和邓铿领导惠州淡水起义,随后进攻惠州,取得胜利,起义军从而扩充到七个旅。陈炯明担任“循军”总司令,邓铿为参谋长。1911年11月29日,陈炯明率领循军六七千人,浩浩荡荡挺进广州城,坐镇广州,整顿粤政军纪,策划北伐事宜。
1912年2月9日,陈炯明担任广东都督,安抚百姓,诚如1912年3月16日上海《民立报》登载《广州兵士大哄记》描述:“本都督以保护商民、爱惜军士为主,诚恐城厢内外军民人等未及周知,或生惊恐,特此示谕。自示之后,各军士均应服从命令,商民亦须各安本业,毋自惊扰是为至要”。1912年底,陈炯明兼任广东陆军军长。
1913年7月18日,陈炯明宣布广东独立,领导广东军民开展反对袁世凯的斗争,遭遇失败。陈炯明又一次逃亡,途径香港,辗转到新加坡,与华侨革命党人合资经商。随后的两年里,陈炯明在欧洲游历,懂英语,也略知法语,开始与李烈钧等到法国考察,选择在英国设立中国的第一所航空学校。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大部分条款。当天,陈炯明、黄兴等十七人联名通电,指责袁世凯“外交失败,丧权辱国”;同年12月,陈炯明潜入东江召集旧部,组织广东共和军,发动第二次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16年1月6日,陈炯明在惠州淡水揭竿而起,誓师讨袁,共和军被改编为二十营省警卫军。1917年9月10日,陈炯明被广州非常国会选举为军政府第一军总司令,同年12月2日,陈炯明就任“援闽粤军”总司令。
在其位,则谋其职,陈炯明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政绩。1918年1月15日,孙中山在宴请粤军军官会上说:“军政府成立数月,毫无发展,经陈司令竭力经营,始有此军队成立。”孙中山希望这支军队,担负起“再造共和”的使命,从此军政府可望发展。
1918年8月,陈炯明率领部队占领福建汀州、漳平等十七县,建立以漳州为中心的闽西南护法区政权。陈炯明厉行新政,拆除城墙,开拓马路,在市中心建立大公园、河边筑堤坝、极力发展农业、工业、商业、文化体育事业,极力宣传新文化思想,宣传“五四”爱国运动。面对漳州等地引人瞩目的市政建设,平民百姓乃至有识之士都感到满意和钦佩:“漳州是闽西南的俄罗斯”,称赞陈炯明“真不愧为中国革命人物”。
1920年8月,粤桂战争开始,粤军民纷纷响应陈炯明“粤人治粤、粤人不打粤人”的号召,团结一致,斗志昂扬。陈炯明率领粤军攻城略地,先攻占汕头,随后总攻惠州,捷报频传。同年10月29日,陈炯明通电克复广州,大街小巷洋溢着胜利的气氛。
1920年11月10日,陈炯明就职广东省长,主持粤省党政军、经济、文化建设,实行保境安民、区县自治,支持工农商学运动,独立自主解决各种外交问题。陈炯明进行裁军减政,开展大规模的禁赌禁烟废娼运动,指出“粤之大害,无逾于盗贼、会匪、赌博、械斗四端……”,提出“粤军可倒,而赌不可开”。陈炯明大力发展公办教育,实行义务教育,邀请陈独秀来粤整顿教育;同时建立公私立学校,实属为全国之最。
然而,战火的硝烟仍然弥漫着天空,桂系军队却步步进逼,由北江、西江、高雷等地不断侵占粤地。1921年6月21日,陈炯明率部进行援桂战争,下总攻击令,势如破竹,五天后反而占领广西梧州。1921年7月,陈炯明担任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同年8月4日,粤军雄赳赳,气昂昂地挺进广西南宁。1921年11月7日,陈炯明班师回朝,返驾广州,受到广州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当天晚上,灯火璀璨,市民们欢天喜地,拎提着各式各样的彩灯,以示对陈炯明凯旋的庆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炯明在广东省范围内制定各种工会章程,扶助工、农、商和学生运动。彭湃能够留学日本,彭湃能够出任海丰县教育局局长,离不开陈炯明的同意和支持。1923年8月24日,陈炯明致电海丰农会,组织农租公判会,以解决收租争执之事,乃至后来大力进行“三成减租”即减去七成,只付三成租,才能够顺利付诸实施,维护农民们的权益。
虽然身居高官,陈炯明却始终履行节约。岳父黄鸣岗病逝的时候,陈炯明吩咐妻子黄娥带有限的钱元,赶赴家乡送葬。乞丐来讨钱,每人规定两毫银,而且要在乞丐的手掌上盖印,以示不能回头再来讨钱。1922年9月18日,陈炯明返回海丰,祝贺母亲寿辰,亦有严格规定:无论如何,决不收受礼物。若必致贺,仅可领受书籍乙册。 时光如梭,匆匆复匆匆。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的陈炯明祖屋,早年已经转卖给族亲。直到三年前(2014年),在香港海丰商会的大力资助下,由联安镇回购修缮,昔日破败的瓦屋,迎来面貌的焕然一新。现在的陈炯明出生地为一进瓦房,面阔三间,占地约72平方米,为世人留下凝固的纪念。
【 二 】
伫立在陈炯明都督府里,那些粗硕的梁柱,木质的栏杆,旧式的床桌,简朴的窗户,玲珑的风雨灯,一草一木,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每次踩着凉亭台阶,每次踩着都督府里冷清的地板,我们仿佛听到一声低沉嘶哑的回音,都督府就好像一个弃儿,没有年轻过,就永远年迈了。
人生仕途,难免有跌宕起伏的时候。1922年,对于陈炯明来说,无疑是重大的转折年头。自从广州军政府恢复后,陈炯明和孙中山之政见分歧逐渐扩大:焦点之一,陈炯明、唐绍仪等粤军将领认为不宜选举总统,只宜实行总裁式联省政府;孙中山派主张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焦点之二,陈炯明和粤军将领认为广东经过多年战争,财力虚空,应取息民保境政策,不宜过早进行北伐战争;孙中山派主张应尽快招收民军,组织北伐大军,用武力统一中国。
道不同,有时候也能殊途同归。可是,陈炯明始终坚持联省治国之联治民主制,热诚谋国,是一位刚毅正直,敢作敢为的中国官吏。1922年4月21日,陈炯明不得不辞去广东省长等职务,仅任陆军部长,随即带着家眷,退防回到惠州西湖。
当时,由韶关返回广州的粤军达数十营,将士们群情义愤,纷纷要求陈炯明复职省长之职务。古语曰: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1922年6月16日,粤军将领叶举率部围缴总统府卫队枪械,要求孙中山下野离粤。孙中山遂下令永丰舰发炮轰击观音山和广州市区。获悉“六?一六”事件后,身在惠州的陈炯明立即令粤军保护孙中山,声称:“若粤军炮击孙舰,孙早死,炯明则夕忘”。
风起云涌,惊涛骇浪数月之后,即1922年9月16日,陈炯明复任粤军总司令。同年12月1日,陈炯明在粤军成立五周年纪念会上演讲,深恶痛绝地指出:“余在职一日,决不使吾粤赌博复活,如有敢纵容私赌者,无论师旅长大员,一律枪决。”陈炯明还通令各县同年十二月底禁绝烟赌。
兵败如山倒,1923年春,陈炯明率领的粤军节节败退,只能率部退守石龙、东江、西江、北江和南路,通电宣布下野,谓炯明既去,则争政者无所资为口实,不敢再逞干戈。1925年3月,粤军再次失利,退守到粤闽赣边区。强弩之末,眼看大势已去,陈炯明、叶举等将领先后离开粤军,粤军一部分由直皖系军阀改编,一部分由国民革命军改编。
英雄总有用武之地,陈炯明被推举为美洲致公党首领。“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三省。日本人曾经与陈炯明协商合作,而陈炯明少年时深受文天祥民族气节的影响,以归还东三省为合作条件。最后,日本人没有正式答复陈炯明的要求,要求协商合作之事就不了了之。
1931年10月10日,中国致公党中央本部在香港正式成立,陈炯明任总理。他即刻通告各埠党部,准备救国事宜,同日致书蔡元培、张继伦等有识之士关于抗日救国之事。中国致公党以“社会主义”为主张,以“社会本位”、“伦理中心”及“共费目的”为中国社会主义之三大特质,主张改造新社会,复兴伦理和共同供给并共同消费。同年12月,陈炯明奔赴上海、天津,与北方实力派共商救国事宜。
即便从政之后,手握大权,陈炯明向来不事产业,勤俭刻苦,为其守身之戒条,亦为其对子女之庭训;连他老婆穿着的衣服,朴素打扮与乡下婆娘一模一样。陈炯明平生绝无嗜好,亦无消遣,更不知甘旨华贵。他居家自奉俭约,夏天穿一件破旧布长衫,冬天只是一件蓝衣长衫。陈炯明经常手不释卷,每日不分昼夜,无论古今书籍,寝无定时,现家中藏书极多。
下野之初,陈炯明在香港租屋居住,后来家境每况愈下,无隔宿之粮,度日生活至苦,唯有在其弟弟的寓所里栖身居住。尽管陈炯明家贫如洗,寂寞窘境如此不堪。可是,他一面勤于著述,除出版《中国统一刍议》外,复有“法制生产”之著述;一面仍然忧伤国事。事情往往是一脉相承,有着前因后果。这诚如美国纽约出版的《中国评论》刊载杜威访华时对陈炯明省长之印象时说:“他在一个以做官而得享受豪华生活为报酬的国家中过着极度简朴的生活。”
1933年8月18日,陈炯明因肠炎病入医院医治。1933年9月19日,陈炯明病情危殆。1933年9月22日晨2时,陈炯明在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香港,死后居然用其母亲的棺材来安放肉体。1933年9月30日,陈炯明的灵柩在香港出葬。1935年4月3日,杂树生花,群莺乱飞,陈炯明的部下集资,将其灵柩移葬在惠州西湖的紫薇山麓。
功过总有凭,寂寞身后事。尽管陈炯明的一生跌宕起伏,是富有色彩斑斓的历史人物。但是,陈炯明不贪不赌不嫖,勤奋节俭,为政清正廉明,在个人操守方面为孙中山所折服。1933年9月23日,孙中山在香港《工商时报》刊载《陈炯明死了》评价:“陈炯明不好色,不要舒服,吃苦俭朴,我也不如。”1935年4月16日,香港《公论报》刊登陈炯明逝世之后,在广东地区流行着两首民谣,可谓淋漓尽致地概况了其生平:
陈炯明,陈炯明,请孙下野蒙了污名。是非荣辱后世定,可是你的政绩留在漳汀,你的功勋留在南宁,你的威严留在五羊城(广州)。禁烟禁赌两功令,到于今,中国统一了,尚未有人敢来实行!陈炯明,陈炯明,请孙下野蒙了污名。是非荣辱总无凭,兹有凭者,是你的人格光荣,一钱不名,苦行一生,求知好学是你唯一怡情,爱国重乡又成第二天性。你死后有段故事很好听,遗产税官传家人到法庭,她怎么答?她答道:堂上贤明,有上帝来作证,陈老总只有遗书一城!
【 三 】
历史从未远去,它经岁月的磨洗愈加光芒,始终是烛照现实的一面镜子。陈炯明,这位辛亥革命元勋,黄花岗起义领导人之一,求知好学,爱国爱乡,曾当过都督,广东省省长,粤军总司令,中国致公党第一、二届总理。主政期间,陈炯明倡导联省自治,以和平协商方式统一中国,兴办实业,实行免费教育,禁烟禁赌等都取得赫然政绩,遗留于民间和历史之中。概括而言:陈炯明的道德冠时贤,勋业震中外,是叱咤一时之英雄,是“现在中国最伟大的领袖之一”。
风云变幻,冬去春来。时间到了2014年,陈炯明都督府被列为汕尾市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2015年,海丰县政府拨款近两百万元,对都督府主楼、哨房等进行修缮,包括配电、防雷、消防等配套工程和建设练兵场。整座都督府的占地总面积2700平方米。
远去的刀光剑影,远去的枪林弹雨,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有多少人能够视财物和女色如粪土,为了内心认定的理想而豁出身家性命呢?
站立在陈炯明都督府前面,在浮想联翩中,我心情澎湃,目光在故纸堆上寻寻觅觅,超越过俗世的偏见,试图寻找到一个合乎历史事实的答案。
原载2017年2月《东岸》原载2017年3月5日《汕尾日报》
(来源:我是海丰人 公众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