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汕尾最老的牛腩粿之一,开在妈祖脚下32个年头了。
牛腩粿,人最常见的午餐之一,一碗微微辛辣的牛腩粿,搭配着粿条的顺滑,是无数汕尾人的午餐记忆。而今天要介绍的这家老味道,大概是汕尾最老的牛腩粿之一了吧。
跨越三代人的回忆,就这样安静的开在小巷子里。
.1.>开在妈祖脚下的32年<Food recall
凤照街,昔日汕尾最热闹的老街之一,静谧悠扬的老街里,仿佛褪去了沉淀数十年的熙攘。
生活在汕尾,偶尔步行至此,也像是掉入了汕尾往日的旧时光里,依稀还可以在街边厝找到上世纪的似水流年。
与上个世纪的繁华不同,凤照街在岁月的洗礼之下,多了一份老街的安逸的淡然。
这家店就开在凤山戏台不到100米的地方,除了零星的新面孔和两三家沧桑的饮食铺,我想,它应该是这条街现存最久的一家美食店了吧。
在阿姨这里待了半个小时,发现这里招呼的大都是熟客。
有的花甲古稀,有的黄发垂髫,一代代人的熟悉的味道,遇上时不忘唠叨上几句,这也许是邻里老店常见的场景吧。
店内谈不上装潢,但莫名拉近了一份亲近感,这种风格就是汕尾几十年前家里的模样。
慢悠悠的电风扇仿佛诉说着属于汕尾人独有的悠闲。
高饱和度的热水壶,吊扇,陡峭的木梯,并列排来的木柱铺上木板而成的阁楼。
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像是回到了乡下的那间老厝,厝边的谈话清脆响亮。
.2.>全汕尾最老的牛腩粿之一<Food recall
阿姨说:“我们已经开了32年了,这里很多人都是吃着我们的牛腩长大的。”
32年来,都是一对老夫妻细水流长地经营,一人负责烫粿煮牛腩,另一人则是在店内拾掇整理。
阿姨很健谈,原谅我只能想到“岁月静好”,这样平庸的词来形容这样一位老人。
每天早上十点开门迎客,对于一般的粿条汤店这个时间点算晚的了,但却每天营业至下午三四点。
牛腩粿最重要的就是这酱料了,我问为什么阿姨的汤一点都不刺鼻,很柔。
阿姨说“我们开了很多年咯,现在外面的都加香精,还加一些咖喱粉,我不敢加,这不是坑人吗”。
牛腩也永远都不敢用冻的牛腩,明天早起新鲜备货。
“这街头巷尾的大家都认识啊,做的不好传出去多难听啊”,阿姨笑着说。
这一来二去,粿条微微一烫,加入少许生菜。
摆上新鲜的牛腩,再加上秘制的牛腩粿汤汁,这碗汕尾人的牛腩粿就做好了。
.3.>三代人都吃过的味道<Food recall
一块块温润的牛腩躺在冒着热气的高汤上,色香味诱人,肥瘦相间,肥而不腻。
这样子一碗15元的牛腩粿,分量市不错的了。
进入口腔之后撕开纹理清晰的肌肉,那一口卤香味,清甜是最令人惦记。
最受好评的一定是阿姨的汤水了,一点都不冲鼻,也不辛辣。
所以吃久了完全不会腻,肉类充分吸吮了高汤的精华,千层肚吃起来也很入味。
以往吃牛腩粿最不佳的体验就是偏咸,意外的是,这碗牛腩粿吃起来并不咸口,吃完整碗牛腩与粿条,也不用猛灌茶水。
搭配粿条和牛腩显得极其和谐。
每次到老味道探店总有一种时空的错觉,老店的辣椒,茶水永远是自助的,这是最大的标志。
其实和阿姨说话最大的感触就是那句-“不敢做不好做不新鲜啊,街头巷尾都是认识的,等一下“虾损”(汕尾话的丢脸)人那!”。
偶尔会怀念那个人和人之间距离很小的年代,人们朴实无华,用心对待每一个人。
也希望所有的味道都能善待所有的食客,而并不是因为时代的变化。
晚安,我们下期见。
本文来源:行缘在汕尾,文案|行缘,摄影| 惊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