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回乡】五坡岭下是故乡 ——记隐舍乡贤、“羊城九老”、著名画家陈孝能先生
https://v.qq.com/x/page/b09006r773s.html龙津河畔,寨仔埔头,曾经是海丰县城的中心地带,乡民聚集、墟集繁闹,沿街叫卖的小贩、溪边打水洗衣的妇女、戏水耍闹的孩童、全神贯注看戏的熙攘人群,构成一幅千姿百态的众生相。正是这片看似平平无奇的水土,曾经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人物,伟大的革命家彭湃,杰出的音乐家马思聪,民俗民间文学泰斗钟敬文,战地报告文学先驱丘东平,著名民主人士陈其尤、黄鼎臣,优秀的医学教育家柯麟等等,他们犹如一颗颗珍珠在历史的天空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画家陈孝能出生在这座文化古城的东门寨仔埔。这里原有一条小河,岸边草地、果树、祠堂、寺庙。父亲很早在银平矿业病退,在东门头下摆卖小小的水果摊,母亲在骑楼下为人缝补衣服。他在城隍庙里(当时的镇一校)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小学时光。
春天采花,夏天戏水,秋天摘果,冬天捣鸟窝,关于儿时的记忆都是美好而烂漫的。贪玩的个性让儿时的陈孝能一下课便满世界找乐趣,常人眼里普通平凡的事物都成为他探索发现的新大陆,加之自小酷爱“画公仔”,蜿蜒漫长的龙溪水、老城东斑驳的旧城墙、大榕树上的哈味纯(知了)……他把眼之所及都成为自己的作品,渐渐地,邻里乡亲都知道寨仔埔有个“阿憨”喜欢“画公仔”。
后来,成绩不错的陈孝能顺利考上了当时的第一学府彭湃中学,古朴庄重的方饭亭成了他的新天地,民族英雄文天祥成仁取义的故事滋润着十五六岁少年的精神世界,他渐渐更为深入了解了诞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文人墨客、英雄志士,这时候他遇到了走上绘画之路的美术老师——秦戈老师,秦戈老师,广美油画系毕业,带来了学院派教育方法,介绍中外画家美术的作品,让陈孝能看到一个新的天地,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考美院附中,成为一名画家。
可是命运总是无常,当时广美附中每年在中南五省只录取40名学生,谈何容易。他落第了,这让十六岁的少年初尝挫折的苦涩滋味,他徘徊在五坡岭上,踩踏着坚硬的砂石,走自己选择的路,不考高中了!当时政府正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他背着父母把户口迁移到农村莲花山公社成为海丰第一批下乡务农的知识青年。
他下乡在莲花山公社新寮村,每天跟着农民6点开早工,晚上6点收工。劳累的农活,没有让他放弃理想,每晚在煤油灯下,复习文化课。田头、路边、树下,经常可见到他在写生,许多老乡小孩都成了他的模特。
第二年,他如愿以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广美附中。回想起下乡务农艰辛的经历,陈孝能说这是他人生的精神财富,让他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培养了他刻苦耐劳的意志,也影响了他绘画艺术的取向,他的作品大都是表现农村题材。这来自下乡务农的经历,来自对土地的情感,对劳动者的生活状况的同情、关注和贴近。
1980年,一幅题材《牛》的国画作品在第二届广东省青年美展中好评不断并荣获一等奖,入选全国青年美术展览。这是一幅宽度不愈一公尺的国画,陈孝能却为我们描绘人间最美的灵魂,细腻地反映了当年“文化大革命”悲惨灾难背后的温情……许多人在这幅画面前流下了热泪,十多家媒体报道介绍了这幅感人至深的人物画。这幅作品使作者陈孝能崭露头角,他的名字与这幅作品在国内美术界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生活是散发着泥土芬芳的艺术,无论命运对陈孝能做了何种安排,情感里接纳了何种荣辱,陈孝能唯一放不下的是他心中的水墨写意人物画,他的“画公仔”事业,他犹如一位虔诚的信徒,为心中信仰倾注所有心血。
为将自己多年来的积累爆发带动笔墨的新变,他经常到西部地区寻找创作灵感,川北藏区、贵州侗寨、苗寨、云南彝族山寨、傣家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看到了侗女披散长发低头梳妆戴花的俏丽模样、看到了傣族大娘捡拾收割时掉下的麦穗的画面、感受到了青春都留在荞麦地的白彝族姑娘的善良淳朴、也看过依栏远眺盼儿归的彝族老嬷沧桑的面庞,他与贫困山区的乡亲们同吃同住,欢喜着他们的欢喜,担忧着他们的担忧。
用脚步丈量最美祖国的同时,陈孝能也完成了从“生活到艺术”,再从“艺术到生活”,从“写生到创作”再从“创作到写生”的蜕变。他带着一种对社会人文关怀、人道主义的情怀,绘画出一幅幅优秀的作品。
知青下乡、附中毕业、汕头工作四十年、退休后随同儿子举家迁居广州,陈孝能用了大半辈子的心血遂了自己儿时的“画公仔”梦,成为了一名人物画家。可在寂静的午夜,梦回时分,思绪总会不自觉地飘回到儿时的龙津溪畔,寨仔埔旧房舍前,低声吟唱“隆啊隆,骑马去海丰”,他知道那便是乡愁。他想家了,想念龙津溪水叮咚、想念大榕树下的蝉鸣,想念母亲裁布缝衣的背影,这思乡的情愫在双亲去世后越发浓郁,于是,他将萦绕心头的思乡情切化作了笔墨色彩,借手中之笔留住自己的童年回忆,留住了童年时期让他心驰向往的英雄志士,大量的思乡作品在此时应运而生。
2018年,陈孝能正好七十岁,古稀之年的他完成了一个心愿:《七十归来》陈孝能人物画作品展在县博物馆盛大开幕。他带着十多年来精心绘制的近50幅反映中国西部乡土风情的画作,展现给家乡父老乡亲。同年,他走上了隐舍乡情帮扶之路,回乡开办个人展览、举行“名师面对面”讲座传授宝贵经验、指导美术教育工作者教学实践等等。
这些年来,尽管忙碌,陈老总会抽空回家看看,童年经常穿梭玩耍的乡间道路成了康庄大道;曾经在那儿戏水消暑的龙津河也成为了海丰文化景观;曾就读的彭湃中学也修葺一新,焕发着新活力……曾经落后的小县城经历着日新月异,当年走街串巷嬉耍玩闹热爱“画公仔”的“阿憨”也成了古稀老人,唯一不变的是心中的那份萦绕了七十年的乡愁情愫——七十归来?未曾离开,谈何归来。
故乡是存放在心灵深处的一方净土,鬓毛已衰的游子依然乡音未改,已经是对故乡最温馨的守望,感谢陈老用长达七十年的时间为我们描绘了乡愁的模样,也祝愿老人家幸福安康。
本文来源:海丰广播电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