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回乡】我是妈祖庙戏棚下长大的孩子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所有走出家乡的游子身上都印刻着割舍不了的故乡烙印,在时光的冶炼下成为身心的一部分,伴随自己跨越千山万水,追寻那五彩斑斓的梦想。本期节目我们一起了解隐舍乡贤、著名旅外画家许固令。
案头笔墨、炉中沉香、四壁书画、一廊清玩,与许老的见面约在了他位于广州万福路的画室兼书房,这个阳光充沛、疏朗有致的空间在墨香文韵的点缀下,成为一方修养心性的净土。一头银发的许老精神矍铄、热情健谈,见到老家来了客人,热情地对我们说:“今年是我离开家乡的第六十个年头了!”
1943年,汕尾东涌品清墟戏台旁的一户书香人家诞下了次子,他便是许固令。父亲许慕石是汕尾名医,知名诗人,热爱戏曲,胞兄为著名戏曲理论家许翼心,因而许固令从小便与戏结缘,并从此情定终生,如影随形。他笑谈自己是戏棚下长大的孩子,少儿时代的记忆便是由家乡古老剧种的丝竹管弦和红绿青紫的色彩颜料编织成的。
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分配到广州博物馆、美术馆工作十几年,虽馆务工作忙碌,但许老没有一天放下过画笔。这二十年对他来说是一个蛰伏期,默默地积蓄着自己的能量。凭借耳濡目染的文学戏曲积淀与扎实的美术功底,更得益于对美的独有天赋,许固令在广东,乃至国内美术界名声鹊起。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浪潮风起云涌的年代,对于许固令从艺之路也是一个里程碑。在当代美术宗师、艺术大师林风眠的鼓励下,许固令开始了世界各地学习艺术的游艺生活,这一走就近20年。期间游历了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欧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游艺二十多年,许固令对色彩更为敏感,画作表现力更为强烈、绚丽、丰富,多年的游历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与胸襟,也完成了艺术匠心的自我修炼。他将半个世纪以来对于美学观念的追求和个人情感表达用笔墨色彩宣泄出一个极为个性、随性而且主观的个人符号——脸谱画。
如今,许老仍保持每天必做的“功课”:上午工作,先写几张书法,然后再画画,中午和下午待客谈天交朋友,晚饭后散步回来的一个小时读书。对于许老来说,七十七岁依然年轻,精力仍然充沛,何不多做些事情呢?这个想法在隐舍乡情的促成下化为实际行动,提上了日程,回乡开办个人展览、举行“名师面对面”讲座传授宝贵经验、指导美术教育工作者提升教学。
“银碗盛雪,白马入芦”,许老饶有兴致写下这八个大字,分享了当中的哲学典故,顿觉四周万物静止,禅意无限。七十七年回望来时路,那个妈祖庙戏棚下长大的小孩已年过古稀,心中的那份热爱却未曾减弱分毫,仿佛还是那个戏棚下看大花脸、咿呀学唱的顽皮少年。
何为匠心灵魂,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并做到了极致,致敬可爱可敬的许老!最近,由中共汕尾市委宣传部主办的许固令艺术作品展将在6月23日于汕尾城区保利金町湾山海艺术馆盛大开幕,展览为期两个月,有兴趣的观众朋友可别错过!
本文来源:海丰广播电视
何为匠心灵魂,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并做到了极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