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19-6-4 16:52:47

南塘,不再让人陌生(下)

走出了这没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村落“新兴寨”,便转到曾是甲子所辖地的建宁寨,更有一种莫名的失望。因为村寨里面的民居所剩无几,有经过修建的两三座书着“黄氏家祠”的祠宇,才能依稀看到村寨昔日的辉煌。
几年前,与海丰几位文友初次进入建宁寨,也是俗称的“篮仔寨”。寨门楼顶已被全拆掉,寨门前两侧躺着数副旗杆硖,杂草丛生。如今,寨门楼已被重建,散落寨门前的旗杆硖也被重竖,分列在寨门前两侧的寨墙外,左侧的寨墙外重建起“天褒节孝”牌坊。同时,此村寨今被列为受保护的古村落之一。

据乾隆三年囗月黄希周书勒于祠墙的《迁居建宁寨及建祠记》所述,“余祖由潮迁甲诞三男,周父行季,老年而逝遗厥孤藉,祖与伯卵翼之,读书经营,不致颠沛年廿许,虽幸夺矛采藻,然困棘,闱者十数科矣,食饩明经,岂足有为哉,逮思久远,计有可耕,乃有可读,爰与弟希召苦积,措办买地筑围,名其寨曰“建寧”,且建祠以报本,费自捐出,尤念囗伯父,功不敢以自私。若堂弟侄各有分地,民广兄弟二人三座,民萃兄弟五人四座,殿标一子二座,彼此造宅。至清雍正三年,共迁居于此焉。
其田业多,寡随力置耕,相安聚处,后先近百年矣,异日子孙当体先父敦睦之意,培宗囗族者固善,即食贫居贱,亦莫可残贼而混淆,以贻厥祖羞,用是谨勒于石为后来鉴,并将积置祭产,一一镌之,以传悠久”。可见黄希周祖父由潮(州)迁甲子所城,并生有三子,其父排行季,后与弟黄希召等筑寨建祠,寨曰“建宁”,祠为“源远堂”。至雍正三年,黄希周、黄希召、黄民广、黄民萃、黄殿标等从甲子所城东南社迁出,共在此寨置居创业,繁衍至今。

“天褒节孝”,是清雍正十三年春为节妇蔡氏所立的牌坊,并有谨勒奉旨旌表事由:“具呈举人黄德星、黄佳祥,贡生黄继度,廪生李哲、章朝赓、颜钜夫、康晋候,增生洪元孝,附生叶秉煌、林应玺、林元、林朝宁、林上鹏、范齐肃、李宗岳、沈大荣、黄荐璝、黄鳌榜,监生刘烔、黄锡茂、李元泰、李朝辅、纪廷栋,及里邻房族等为节孝可风,乞请援例旌表,以昭盛典等事。陆丰县儒学正堂张讳承灏核准详报、陆丰县正堂黄讳煌核准转详、惠州府正堂周讳天成核准转详、广东布政使司甘讳汝来核准彚详、巡抚都察院杨讳永斌核准彚题、总督两广部院鄂讳弥达核准会题、广韶等府学院王讳丕烈核准会题,奉旨准将黄寅日之妻蔡氏支给库银建坊旌表,送入节孝祠内,设位崇祀,万载千秋,部文囗日囗,照文内事理,钦遵施行。”

又据牌坊序载,“节妇蔡氏,石帆都蔡公之裔,惠州府石帆都蓝仔寨处士黄寅日之妻,候选儒学正堂贡生希周、希召之母。年廿十,适黄寅日。妇廿八,夫夭。经百折而不易,侍奉翁婆,鞠育教养,含辛茹苦,志矢柏舟,携子持家,以继夫嗣,志操弥坚,历五十八载,言传身教,俾克成才,劳苦功高,节孝可风,奏报朝廷。清雍正十三年,恩赐圣谕库银,奉旨建坊,御笔‘天褒节孝’题坊,旌表盛德”。节妇蔡氏,生于顺治四年丁亥(1646年),卒于雍正十年壬子(1732年),享寿八十六岁。的确,石帆都蔡氏节孝可风。
因破四旧,该牌坊被拆,幸存的“皇恩”“天褒节孝”及两块麒麟石匾,今已于2018年1月22日被重建在节孝牌坊上,这对此村寨人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

有一文友说,此村寨被批为古村落,让人参观后有些失落感,因为寨内没有一座完整的古民居,大多被破坏,杂草丛生,一片平地,什么三街六巷,什么四点金、下三虎的古民居也没有。
但触摸一副副的旗杆硖,或许被这村寨获取功名的族人而惊叹。一个村寨有七副尚存的旗杆硖,是他们寨子人的荣耀。这些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功名条石,分别刻勒着“龙飞雍正壬子科廪贡生黄希周竖、乾隆九年(1744)贡生黄希召竖、乾隆丙子科廪贡生黄震鼓竖、乾隆二十六年(1761)贡生黄尚英竖、乾隆二十九年贡生黄尚选竖、乾隆三十六年(1771)贡生黄世科竖、乾隆壬子科廪贡生黄鸣谦竖”,他们的故事在建宁寨人中相传。尤其是黄希周、黄希召兄弟的母亲蔡氏,历58载,言传身教,把他们抚育成人,节孝可歌可泣。
据说,这里曾是南昌起义军经过的村寨。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1927年10月1日凌晨2时,前委根据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南方局书记张太雷来汕头传达的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央对起义军今后行动的指示,以及贺龙军长等关于汾水战斗失利、潮州失守等情况的汇报,决定退出潮汕,奔向海陆丰。随后,从揭阳、潮州、汕头撤出的起义军先后抵达普宁流沙。10月3日下午,前委书记周恩来同志在流沙天主教堂主持召开起义军领导人紧急决策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彭湃、李立三、恽代英、贺龙、叶挺、刘伯承、聂荣臻、谭平山、张国焘、郭沫若、徐特立、吴玉章、周逸群、贺昌、廖乾吾,以及国民党左派人士张曙时、彭泽民、陈公培。时任中共汕头地委书记的杨石魂也参加会议。
按照流沙会议决定的方针:除应留在海陆丰坚持斗争的之外,其余分散转赴香港回上海党中央。
10月4日上午,浴血奋战潮汕的南昌起义军领导人周恩来、政治保卫处处长李立三、革委主席团成员恽代英、叶挺、聂荣臻、革委秘书长吴玉章、革委主席团成员谭平山、工农委员会主席张国焘等,在中共汕头地委书记杨石魂引领下,摆脱了敌人的追击,从普宁到达陆丰甲子镇,歇于红楼。起义军总指挥贺龙、参谋长刘伯承、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彭湃、财政委员会主席林伯渠、廖乾吾等,在普宁县党组织负责人之一黄昌业引领下,接踵而至。从左方撤出的二十师七十团团长董朗率所在余部900多人,会同董正荣带领的队伍及沿途收集散兵共1300多人,亦于5日晚到达甲子,部队分散在东西校场与旧衙门等处休整。
甲子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曾是边防水师驻地,墙高坚固,城里商贾、渔霸聚居,封建势力较强。1925年,甲子区农民协会设在城内,甲子区农民组织起来,曾对城内豪绅有颇大冲击。城外多渔民,1926年成立渔业工会。甲子港大多是小木船,是渔民捕鱼的主要工具。港口停泊的数艘大帆船,却是替商贾载货往返香港的货船。甲子区的渔民与船工,曾对支援省港大罢工、封锁港口船只出入也作过不少贡献。
在时任陆丰县临时政府委员刘友仁、甲子区赤卫队指导员蔡钦镇、财政委员蔡乃池、司务长蔡大妹等人组织下,甲子群众积极筹措钱粮、船只,接待起义军部队。同时,博社乡农会长蔡昌宸及蔡𡑒、蔡世珍、蔡儿、蔡世纳、蔡世少等赤卫队员也配合甲子区的安排,在石洪澳与金狮滩配好准备出海的船只。10月7日,贺龙、谭平山、林伯渠、吴玉章、张国焘、姜济寰(国民党左派人士、江西省政府代主席)及时任营长的陶铸及不少部队团、营级官佐,他们在当地党组织和群众掩护下,先后从甲子港口、石洪澳、金狮滩等处乘木帆船渡海,历经大海浪涛的颠簸,终于到达香港和上海。
遵照前委周恩来与农民结合的指示,二十四师七十团团长董朗率残部到达陆丰甲子后,继续西下,经甲子石碑、双塘及南塘区篮仔寨,抵达博美区内湖乡,途中与中共海陆丰县委负责人郑志云、张威接上头,经八万、大安、河口,10月7日进入农军后方防地新田的激石溪三江口,9日进入朝面山。党以东江革命委员会名义对这支部队进行了整编,随后按南方局指示,部队改称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四团。
由于周恩来同志病情转重,叶挺、聂荣臻等人只好劝阻他勿随部队前进,先转到香港去治病。据说,他们一行从甲子辗转西下,路过有南塘李厝乡、兰湖、新寮等处,终于在金厢顺利出海,安全到达香港。

眼前的两座破屋,已是满屋爬蔓,周围杂草丛生。一座在兰湖,郑阿仲孙子说这就是周总理住过的地方,两扇柴门确实有许多刀、枪留下的伤痕;一座在新寮,乡里人也说是周总理住过的地方,这里原住家不多,听随行人介绍,这里曾被国民党反动派放火烧村,可怜十几户人家的房屋,在熊熊大火中顷刻化成灰烬,而时任南塘区区委副书记郑乃宽回村不久,却被前来剿村的反动武装打死。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拨款为该乡择地兴建“安居村”,共建十四座厝。
这些曾是当地赤卫队队员从事革命的地方,如今残破不堪,但愿人们能想办法把它们修缮好,让它们作为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讲好老苏区的红色故事,宣传好革命的红色文化。
如笔者家乡的九位革命烈士,分别是甲子区赤卫队指导员蔡钦镇、财政委员蔡乃池、司务长蔡大妹、博社乡蔡昌宸农会长及蔡𡑒、蔡世珍、蔡儿、蔡世纳、蔡世少等赤卫队员,他们在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五年间,先后从事革命事业。他们曾与时任陆丰县临时政府委员刘友仁等一起组织赤卫员与进步群众掩护南昌起义军周恩来、贺龙、刘伯承、林伯渠等领导人在甲子港一带渡海去香港与上海。至一九二八年春,革命受挫折,他们先后在陆城、甲子两地壮烈牺牲。他们的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被载入红色革命史册中,他们的名字及事迹也被刻勒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上,他们不朽的英魂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向善向上。如今,纪念碑耸立在陆丰市博社公园中,是一个红色教育场所,每年清明节期间,村民们与全体师生前来这里瞻仰,为他们献花篮、花圈,表达人们无比的崇敬与深深的怀念。
说到华山寺、环山古寺及四柱湖丰湖观,它们的建筑历史久远。据了解,华山寺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前,至清朝道光戊子年重修,并扩建东西二厢和后殿;四柱湖丰湖观位于五峰山旁,始建于明天启年间。大革命时期,邻近乡村参加革命的红军战士、赤卫队员遭受国民党追捕时,曾躲进该观,在道士、道姑掩护下安然无损;环山古寺始建于南宋建炎年间,是陆丰唯一一处石窟寺。1945年,日寇南败至此,曾盘踞该寺达六个月之久,寺内木刻和大部分石刻及禅房、套间被洗劫一空,只留三尊佛像。
这些寺观是南塘的宗教场所,也是我们这次参观的几个景点。因为时间安排紧,走马观花在所难忘,只能在走过或观看的瞬间,用手机拍摄些许有文化底蕴、历史参考价值的景观,或旧匾,或古碑记,或古树,或石雕。如华山寺旁边的山腰竖立的《奉廉明县主太爷邵示禁》碑,该碑于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十五日由南塘墟乡仝立,为研究南塘墟乡的历史示禁提供佐证的依据。再说,寺庙庵观大多全落架改建或扩建,已失去昔日的古朴,多是被冠上了什么文物保护单位。
南塘,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叫人赞叹,令人留恋。
这次,亲近南塘,让我不再陌生,原来它离我们这么近,又是这么熟悉。





本文来源:看东岸,图文|蔡金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塘,不再让人陌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