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19-6-3 20:58:57

今天中央电视台节目组在海丰拍摄民间文化艺术

今天有逛友称中央电视台节目组工作人员正在海丰东圣门拍摄海丰的民间文化艺术一一虎狮,请看现场发来的信息:







现场视频
https://v.qq.com/x/page/y087908upf1.html
https://v.qq.com/x/page/z0879bspq3w.html
众所周知海丰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门派众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为海丰人的生存、革命斗争与健康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在海丰,武术多与出虎狮有关。在民间传统舞狮表演活动中,舞狮与练拳可以说是密不可分。因为舞完狮诗后多会有"盘五彩"--武术表演。海丰的舞狮文化是海丰人武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海陆丰人最初的拳术是用于保境安民。海丰明朝《嘉靖志》有这样的记载:"东坑、吉溪二乡,亦各置一千长,其人勇于赴斗,贼颇惮之"; "又二十里为上沙,傍有下沙,居民各二百余户,共置千长一人,其人尤为勇敢,贼不敢经其地。"

在海丰,行家们据其特点编有顺口溜:"罗山打马、圆山吊打、笏口桩步、青塘弓腰、南涂滤肩、叶添泻肩、万仙双剑、三脚虎车手、八万周吊艮、蔡厝围硬马、林田心直马、刘阿梅吞吐、北门七寸金、马德新风吹扬柳、溪角山阴阳手。"时至今日,这些顺口溜还为人们秘津津乐道。   

科举制度也是促使海陆丰武术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许多人通过练武,不但可以防身健身,还可以博取功名,光宗耀祖。
黎宗翰海丰台冲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科,黎宗翰以武贡生的身份参加广东乡试,大显身手,取得全省第二名武举人;颜廷光,海丰陶河大坑人,清嘉庆二十一年,即1816年丙字科中式武举人,嘉庆二十二年即1817年丁丑科,京都会试中式第一甲第13名武进士出身,嘉庆皇帝钦点为御前侍卫,敕授武德将军,官秩武职正五品。

在这些拳种拳术中, 历史较为悠久的应算是黎氏少林拳和罗山少林拳派了,而且300多年来经久不衰,享誉海陆丰乃至港澳地区。据罗山庄厝乡《郭氏族谱》记载和郭氏后裔讲述,罗山拳种由师从福建莆田南少林寺郭转所传播,并在清乾隆初年已享有声誉。
郭转,字睿勇,号睿珍,生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即公元1720年),海丰石塘都罗山约庄厝乡人。郭转从小心性好动、为人正直,好抱打不平、且身材魁梧、臂力过人、酷爱武术。清乾隆六年(即公元1741年),21岁的郭转决心前往福建莆田县南少林寺拜师学艺,并师从至善禅师,至清乾隆十五年(即公元1750年),郭转学成回到家乡后,创立"义兴馆"广收门徒,传播南少林武术,并设立"义兴堂跌打馆"行医济世,深收广大百姓敬重和赞扬。
罗山拳有拳术36套、棍术10套,以罗山一百零八步最为著名。拳术要点为沉肩落肘、腰跨正直、马步沉实。身法要点为正身、小偏身、身转如轴。
时至今日,郭转的武艺和医学世代相传,名师辈出,其罗山郭氏以"义兴堂"、以及传衍的"存义堂"、"本义堂"等堂号或武馆也驰名于世,2012年,罗山拳与圆山拳双双被汕尾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代至民国时期,武术在海陆丰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朱家教、雷家教、凤阳教、武当派等拳种拳术门派。其中朱家教的代表人物刘阿梅,更是采百家之长,精一家之学,自创了著名的"吞吐拳"。
公平吞吐拳,是福建南少林拳系之一,清末时期,海丰城东镇邦塘村的刘亚梅,随父母移居公平墟,与中国著名的民俗学家钟敬文同住一条街,从此,这一文一武大写了公平镇的名字。刘亚梅年幼爱好武术,开始学习南少林拳,经过若干年的苦练,终于武艺炉火纯青,成为清末民初的一代武师,名驰远近,后人称为"公平吞吐"、或"刘亚梅拳"。
      吞吐拳是南少林拳法的一种气势,如吞云吐雾,招式若遇对方进击,便采用"吞",即是"收"开的技巧,如应出击便以"吐",即是制伏对方的技巧。其特点:低架软手,灵活善变,以柔克刚,借力用力,攻守兼备,并备受各门派所推崇,传人有刘三、朱友爱、黄可桐、陈诗隆、陈海洋、陈俊贤、张根、刘德胜等。
民国23年(公元1936年),刘亚梅在公平家中病逝,享年75岁。当时的《广东国民日报》报道了他因病逝世的消息,尊称他为南拳三大领袖之一。而今"吞吐拳"也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圆山拳发源于附城镇圆山村,以海丰县圆山乡拳师陈川、陈向攀为代表,其特点和风格以硬马桩步、手脚灵活、技击快速著称,手法有献爪、猴仔洗面等。其拳术既有独特的地趟动作和丰富多彩的腿上功夫,有南拳的手法特点,也有北腿的腿法风貌,圆山陈氏的子孙后代受其影响,习武成风,代代相传。

武术也曾经在著名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和建立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彭湃同志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中,许多习武的仁人志士纷纷投身革命,如彭湃的警卫员万维新便是南少林朱家教拳师,后来,万维新在战斗中牺牲,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万维新传下来的拳术称为万仙拳。彭湃的得力助手,海陆丰农运主要领导人,曾任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的杨其珊也是当时海陆丰地区著名的拳师。他们用武术的一技之长谱写一段段感人的英雄故事。
民国时期,彭湃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时,万维新、杨其珊等武师带着广大徒弟投身革命,发挥武术的威风,拿起铁尺、木棍、大刀、长枪与敌人开展浴血奋战的斗争,为海陆丰农民运动斗争作出很大贡献。

大凡练武之一,往往集志气、勇气、骨气、义气于身,路见不平时练武之人会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时更是义无反顾,这也许便是海陆丰人"敢为人先"最原始的基调吧!






资料来源:海丰广播电视,编辑:逛海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天中央电视台节目组在海丰拍摄民间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