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18-12-1 00:55:49

海丰 “小尼姑”杨美芳的悲凉身世

她在丫髻山尼姑庵出嫁   ——记“小尼姑”杨美芳的悲凉身世

丫髻山远眺
    2018年11月22日,随着具有445年历史的海丰第一庵——丫髻山观音殿的重光,本是被历史的长河湮灭的这座尼姑庵的故事,又若隐若现的展示在世人的眼前。

丫髻山庵的残垣断壁
    丫髻山,是海陆惠紫四县交界处的莲花山脉群峰中一座形态奇异的山峰。因其酷似古人盘在头上的发髻而得名。明万历元年(1573年),从福建辗转来到广东此地的高僧照亮和尚被眼前似万马奔腾的群山震动了,他登上海拔1232米的武顿山寻找龙穴,最终落足丫髻山。在周边百里乡绅们的资助下,一座雄伟庄严的观音庵得以建成。数百年来,丫髻山庵香火鼎盛,遐迩闻名,各地香客慕名而至。

    1927年秋,海陆丰武装斗争的掀起,观音庵成为我党在海陆丰地区的重要联络点和掩护革命群众的避难所。在革命低潮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多次上山烧杀抢掳,丫髻山未能幸免。劫难之后,仍有数名尼姑,感恩观音的慈悲,听从佛祖的感召,不离不弃在断墙残垣中搭矛寮栖身,坚守住这块风水宝地。


丫髻山下的范氏宗祠,原为红二师东线供应站
    1935年冬的一个中午,虽然天气十分寒冷,但冬日太阳还是暖融融的照在观音庵简朴的庭院中。一位老者抱着年仅两三岁的女童来到观音庵,他未带任何香烛和供品,却双脚跪地,把头埋在观音像前的座垫上,嘴里念念有词:“菩萨恕罪,保佑全家度过劫难”。庵里的主持是一位老尼姑,虽然身体瘦弱矮小,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她走了过去,悄声问:“施主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

    老者忽地站起,面带难色说:“没有,我家人有病,来到深山采药,我的孙女请你们暂时照看一下,采完药我即回来带她回家。”说着随手递给老尼姑一包行囊。“阿弥陀佛,您速去速回。”老者如释重负,头也不回地迈出庵门。此时的小女童已被庵里的神像吓得六神无主,眼看爷爷的离开而未吭一声。

    天慢慢地黑了下来,尼姑们未见老者回来,便打开了行囊,只见里面装了几件女童破旧的衣服。细查之下,还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杨美芳,三岁,河婆人”几字。看此情景尼姑们议论了起来:“明明是遗弃亲生骨肉,还骗上山采药”,…“我们到河婆分头找他”。老尼姑说话了:“阿弥陀佛,佛主慈悲,这位老者分明遇到危难,才把孙女寄我庵抚养,你们就不用找他了”。

    这样,年仅三岁的杨美芳,成了庵里最小的“尼姑”。她学着大人的样子,天天在观音像前打坐念经,经常使香客们忍不住在庄严的大堂笑出声来。小美芳一直是尼姑们的掌上明珠,在艰难的生活中,粗茶淡饭伴着她不断成长。

    1940年,因时势较为稳定,观音庵得以重建。八岁多的小美芳,已会为建筑工匠端茶扇凉,洗衣做饭了。大殿重光时,一位尼姑向主持建议,"美芳长大了,未见其亲人来找,我们该为她举办一个皈依仪式,正式成为佛门弟子"。老尼姑摇了摇头,“不可不可,我们是看破红尘,自愿削发为尼。幼童本从凡间而来的,但那时太小,谈不上自愿,以后大家再别与我提这件事”。

    尼姑们知道主持的用心,为了让美芳长大后重回社会,她们不断地教授她劳动技能,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垦荒种菜、使她样样能干。转眼到了美芳十七岁那年,新中国建立了。在深山中的小美芳感触最大的是,前来礼佛的香客越来越少,庵里的尼姑面临断炊的危险。美芳每天起早砍柴,然后挑到十几里外的日中圩出卖,换回一担地瓜等粗粮,维持庵里众尼姑的生活。

    1953年,美芳廿十岁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庵里的老尼姑委托香客钟氏帮美芳找个婆家。钟氏原是黄羌罗輋约的人,嫁至公平,她认识一位曾到公平卖汤粉的青年,他是海城城效河仔唇村人,名叫余民。他为人诚实,吃苦耐劳,是合适的人选。此时正好余民已在公平日中圩开了一家粉汤店。有一天,当美芳在日中圩卖完木柴后,钟氏便把她带到粉汤店“歇脚”。

    婚事一拍即成,接下来的婚事操办可难为丫髻山庵的尼姑们了。自古以来,几时有过新娘是在尼姑庵出嫁的?这不成了千古笑话!后来,尼姑们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们在观音庵旁边搭了一间草棚,出嫁姑娘便有了闺房。不久,美芳姑娘就在这里出嫁了。

    杨美芳出嫁后不久,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开始了,丫髻山庵里的尼姑们全被遣返各自的出生地参加生产劳动,观音殿人去楼空,丫髻山自此重归空寂山野。

    当香客钟氏将这一消息告诉杨美芳时,她大哭了一场,并遥问苍天:“大慈大悲的菩萨:为什么要让我骨肉分离,又为什么要让我感恩无门…?”祸不单行,福不双至,次年,失去了娘家的她在忧郁中生下的长女,由于天生不足,落下终生残疾。

    善良的杨美芳在河仔唇度过了平凡的一生,共生下两男两女。2008年,年仅76岁的美芳老人与世长辞。

    2010年,杨美芳的长媳陈海娟,多次梦见家婆要回娘家丫髻山观音庵,吩咐她去找到这个地方。陈海娟按家婆生前的具体描述,找到了丫髻山下的黄羌罗輋,村民们告诉她,这座观音庵已被的无情风雨长期吹蚀夷为平地,掩没在野草之中。


建设中的丫髻山观音殿

丫髻山观音殿落成。

丫髻山观音殿重光伙式场面。
    今年11月中旬,当杨美芳在深圳工作的小儿子余家铁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丫髻山观音殿即将重光的消息,他欣喜若狂,立即把天大喜讯转告全家。在11月22日重光日一早,他就带着二姐余素珍及其儿子,并叫上嫂子陈海娟一同赶到丫髻山。风尘仆仆来到了观音殿前。余家铁烧了三支高香,带领家人在殿前跪拜,祈求观音菩萨引领在天堂的母亲杨美芳重回娘家丫髻山。

丫䯻山观音殿重光时,布满乌云的上空出现蓝天白云。

杨美芳的次子余家鉄与观音殿主持讲述母亲的身世

杨美芳的后代与作者合影

杨美芳老人在人世间只照一次相,还是儿子用手机拍的
    此时,山中茶林和风吹叶,绿涛滚滚。满天的乌云忽然散去,观音庵大殿上空出现耀眼夺目的蓝天白云,明媚的阳光照在信众们虔诚的脸上。


罗如洪撰稿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本文来源:汕尾市民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丰 “小尼姑”杨美芳的悲凉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