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南塘镇响溪尾村新兴寨
两辆大巴车从陆丰市政府出发,直达南塘镇。今天汕尾作协的文化之旅似乎带着一层神秘感,我们在阳光下寻古溯源,叩问过往。首站响尾溪,寨门前五支旗杆硖屹立,黄土夯筑的围墙圈起百年风云。
寨门奇特,两米多高的方形石门上有一四方小石门,大小两幅红对联各自书写祝福。两扇朴实的大门板不加任何美化装饰,只有下半截经岁月刷洗的裂缝被后人横加几截小木板加固。门楼内圆木作顶,上铺木板,沿左侧厚实的木楼梯登上小阁楼,楼上正中有一小阁屋,内有神位、牌位,一小香炉居阁前正中位。“头顶有神明”,是为了提醒每一个进出寨门的人心生敬畏呢,还是祈福大家“出入平安”?或许二者兼之。
从拱形内门进入寨内,宽阔的前庭,正对寨门五座大厝一字排开,居中主座的长度约为旁侧房屋的两倍,而靠边两侧的房屋略显简陋,没有高出正面围墙的飞檐岔脊。每列三座房屋依序往后延展,工工整整三街六巷共十五座房屋。除左边重修的“温家祖祠”正门与寨门同向外,其它房屋的正门全居正厅左侧,陪行的族人告知我,这是“巽山乾向分金”。他带领我们直抵寨内主屋,木檩红瓦屋顶早已坍塌破落,黄土墙壁斑驳颓败,但石门斗巍然屹立,门楣正中“大夫第”三字遒劲有力,斑驳的红艳依稀傲存。门楣祥瑞浮雕、照壁正中圆框吉兽清晰可辨。前庭、中厅、侧房的格局四平八稳,每座约二十米长,十二米深,二百多百方,采光、通风、透气全面顾及。随行的黝黑汉子骄傲地向我们宣示:这是寨内最重要的建筑,他是此房直系,儿时就居住于此。
刚想转身步出大门,却发现照壁左侧有一方小门,走进去,想不到是一道不足一米的小巷弄。温大叔指着左右两边两道已被砖土封堵的拱形小圆门旧痕告诉我:“这是火巷,我们这座建筑,三座主屋内部是互相连通的,小门悬帘。听说我老嬷在此屋生活一生,有一长工在我家干了一辈子活儿,却见不着我老嬷一面……你想我老公五兄弟,大的和小的过番在印尼,三人在此置家,他是布政使出门在外,家里剩女眷、小孩,当然要把房子造得牢靠精致些了……”忍不住浮想联翩,是夫人太过美貌还是布政使太过严谨?这奇特的设计真可虚构几箩筐故事。
走出主屋大门,顺着笔直的巷道走回前庭,一低头才发现,三座房屋由外向内的门前台阶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再细看屋顶,原来后一座比前一座都略高几许,“九五之尊”?温公呀,你也太讲究细节了。也幸好你的别出心裁,经受一百多年风雨洗礼,今天我们仍可站在你家门前对你留下的一切细品慢读。“贡生、顶带、州同加二”这些似乎已作古的名词突然鲜活,全因今天这场探访而明朗。你的功名利禄让温家后代有别于他人。寨前那五支保存完整的旗杆硖已是最完美的诠释。
“温源宁”这一赫赫名人,百科上出生地分明写着:广东陆丰,是在这里吗?接待我们的温家族人多为当地农民,黝黑的皮肤,淡淡的微笑,轻轻的话语:“待我们和印尼、香港、台湾的族人联系好,再加考证,看他是不是我们的源字辈……”
“风过留痕,雁过留声”,新兴寨内遍地绿草萋萋,屋顶墙角松榕迎风,叶落归根,我们又怎愿让念叨着“我是陆丰人”的温源宁乡魂无归?坐上车前行的我忍不住默默祈祷:望历史与存在愿意打开一切关卡,愿溯“源”无阻。
本文来源:看东岸,文|潘妙君,图|潘妙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