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彭湃烈士命名的地方遗迹知多少
以彭湃烈士命名的地方遗迹知多少陈宝荣/图文题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彭湃县、彭湃街、彭湃故居、彭湃居所、彭湃演讲处、彭湃革命活动地、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组成彭湃八年革命生涯的深远足迹,诠释着中国革命来路上的苦难辉煌!一起走进与彭湃烈士相关的地方遗迹,走读红色史略!
彭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领导人、中国农民运动的著名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1896年10月22日,彭湃出生于海丰县城郊桥东社。1921年创办社会主义研究社,传播马克思主义。1922年7月,发起组织“六人农会”,点燃了海陆丰农民运动的火种。1923年元旦,领导成立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县级农会。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后,彭湃出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在他的提议下,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开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为第一届、第五届农讲所主任。1925年初,广东革命政府东征,在周恩来的关怀下,彭湃回到海陆丰组建中共党组织及农民自卫军,次年进入广东省农民协会工作,把广东农民运动推向高潮,影响全国。
1927年春,前往武汉参加中共“五大” ,会后留武汉参与全国农协工作。7月,被推举为南昌起义领导者之一,参与组织起义。11月,彭湃回到海丰,着手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决议,创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1928年春,领导东江大暴动,率红二、四师进军潮普惠地区。10月,彭湃奉调离开大南山,经香港前往上海。11月,出任中央农委书记,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29年1月,任中央军委委员兼任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军委书记。8月24日,在主持省委军委会议时因叛徒出卖而被捕。30日午后,他与杨殷、颜昌颐、邢士贞等四人在上海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旷地英勇就义。
回顾彭湃从1921年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始到上海龙华牺牲,八年的革命生涯虽然十分短暂,却璀璨夺目,他曾驻足海丰、陆丰、龙川、潮阳、揭阳、普宁、惠来、汕头、大埔、广州、花县、东莞、广宁、韶关、曲江、香港、长沙、南昌、武汉、上海等地,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
他们牺牲次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屠杀工农领袖宣言》指出:“……谁不知广东有彭湃?谁不知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一切反革命派污蔑他是杀人放火的凶犯,但广大工农劳苦群众,尤其是几万万农民群众却深深知道他是他们最好的领袖,是土地革命的忠实领导者!”
一周年后,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发表多篇文章纪念彭湃等烈士,社论《彭杨颜邢四同志被屠杀的一周年》说:“彭湃同志是中国几万万农民的领袖,海陆丰苏维埃的建立者。”刊登的《彭湃杨殷两同志事略》,其中说:“彭湃同志是阶级意识最坚决、活动能力最强、煽动能力最大,最刻苦耐劳,最善于发动并领导群众斗争的战士,是中国农民革命浪潮中的第一个潮头。”
现把与彭湃烈士命名相关的地方遗迹整理辑录如下,为红色历史探索者提供一份资料借鉴。
1、海丰彭湃故居
1925年3月,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到达海丰,周恩来和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廷及加伦将军在彭湃家中住宿。6月,革命军回师广州,逆军重陷海丰县城,彭湃故居被烧毁,仅留下墙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拨款修建围墙加以保护。1962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按原貌重建。2018年2月,彭湃故居与红宫红场旧址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彭湃故居始建于清末,主楼两层,面宽三间12.9米,进深10.9米,前廊仿西式建筑,风火式山墙,总建筑面积266平方米。故居前面为龙舌埔广场,原是彭湃焚烧田契的宽阔坪地。东侧为得趣书室,是彭湃分家所得的书室。1922年7月,彭湃在那里成立“六人农会“。1928年3月,被国民党反动军队烧毁。1952年人民政府拨款在原址东侧百米处黎厝乡地界按得趣书室原貌重建,1962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丰彭湃故居旧貌2、广宁县彭湃旧居
1924年4月,彭湃出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和国民党广东党部农民部长之后,把全省的农运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1924年5月和10月,彭湃两次来到广宁发动农民运动,遇到以县长李济源为首的反动势力阻挠。经过深入发动群众,在周其鉴,陈伯忠等人支持下,农民协会发展到7000多户60000多人,并组织了农民自卫军。此况引起广宁地主豪绅的仇视,他们凭借坚固的炮楼与农民协会对抗,并在潭布、江屯、扶溪等地召开“保产大会”,成立业主维持会,斗争进入相持阶段。
▲广宁县彭湃旧居
1924年12月,中共广东区委派彭湃再次前往广宁。到达后,彭湃选择距离江汉英、江淮英等地主集团盘踞地点水楼村旱楼较近路程的潭布镇社岗乡雷坪寨居住下来,领导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县农协、县农军指挥机关和部分农军也入驻社岗乡。在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广东革命政府派出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开赴广宁支援。12日,彭湃任总指挥,率领铁甲车队投入战斗。经过错综复杂的谈判与战斗,直到1925年2月16日,斗争取得胜利。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彭湃住在雷坪寨殚精竭虑,全力以赴。
彭湃旧居建于清末民初,为三间两廊砖木结构,坐南向北,通面阔10.39米,通进深9.74米,占地面积约101平方米,有较高历史文化和革命纪念价值。1989年,公布为广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3、武昌都府堤大街彭湃居址
1927年4月,彭湃作为广东农民代表前往武汉参加中共“五大” ,会后留在武汉工作,与毛泽东等人一同居住在武昌都府堤41号一处晚清民居之内。当时,毛泽东主持中央农讲所工作,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4月中旬,在土地问题会议上,彭湃与方志敏对毛泽东提出的重新分配土地、根本解决农民问题的主张,表示积极支持。
▲武汉彭湃居址
彭湃居址坐东朝西,青砖灰瓦,三进三天井,面积436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四周为风火墙体,三进三天井格式。1957年,原建筑在修建武昌儿童公园时拆除。1967年经湖北省批准在原址上按原貌重建,整体建筑命名“毛泽东故居”,同时复原了毛泽东卧室、彭湃、蔡和森、郭亮、毛泽民、毛泽覃、夏明翰、罗哲等人先后居住过的房间以及前客厅等。1967年湖北省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4、惠来县美园村“安尔室”彭湃旧居
1928年6月,彭湃率领红二、四师转战大南山,偕夫人许玉罄居住于惠来县华湖镇美园村赤卫队总指挥王昭海“安尔室”家中办公,至同年8月才撤离,该旧址建于民国初期,为“下山虎”格式,土木结构。1979年4月,惠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彭湃在沪革命活动地旧址
1928年10月,彭湃奉中央命令赴沪。11月,出任中央农委书记,居住新闸路经远里1015号石库门里弄。次年1月,任中央军委委员兼任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军委书记。这里便成为中央军委、江苏省委军委的一个重要联络点,周恩来、杨殷、彭湃等军委领导人,经常到此秘密开会。1929年8月24日下午,彭湃在这里主持省委军委会议,由于白鑫叛变告密,他与杨殷等人不幸被捕。由于中央特科营救未能成功,8月30日彭湃在龙华警备司令部之内英勇就义。
▲彭湃在沪革命活动地
彭湃在沪革命活动地也是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的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现为上海市新闸路613弄12号。1962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6、大南山彭杨军事政治学校旧址
1929年10月,丰顺县八乡山成立东江红军总指挥部,古大存任总指挥。同年12月,为了纪念彭湃、杨殷两烈士的光辉业绩,激发苏区党政军和人民群众的斗争意志,中共东江特委将移至八乡山的军事政治学校易名为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四分校。1930年5月成立红十一军,军校由第四十六团代管,一度迁至梅县。共青团东江特委书记王涛兼任教育长,并代理校长职务。
▲大南山彭杨军事政治学校旧址
1930年秋,在敌人重兵进攻下,军校随中共东江特委转移到大南山潮阳县林招村李氏祖祠。9月,红十一军与闽西红军合编为红六军,将潮(阳)普(宁)惠(来)县苏维埃政府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并入彭杨军事政治学校。朱炎、陈荣先后担任该校校长,邓宝珍、韩汉阳、董良史等任教官。学校下设培养连、排、班干部的学生连,培养各区、乡村赤卫队领导的特别队,培养各区、乡、村儿童团领导的少年先锋队,培养各部队号兵的吹号班。学校培养了两期学员140多人。后来,学校先后转移红场镇水头村、叠石村、潘岱村以及雷岭镇麻竹埔村等地。1932年春,国民党大举进攻大南山,中共东江特委军事委员会将彭杨军校第四分校改为特委随营学校。
大南山彭杨军事政治学校旧址位于汕头市潮南区红场镇林招村李氏三房祠,一厅一天井一拜亭土木结构,两边建有护厝。当年,该祠外墙油刷红色,屋顶飘扬着革命红旗,群众称之为“红宫”。该祠也是红军47团和潮阳县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的旧址。1979年,广东省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7、湖北红安七里坪镇彭湃街
湖北红安县七里坪镇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1930年2月,七里坪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根据中共鄂豫边特委委员徐宝珊的提议,并经中共鄂豫边特委和革命委员会讨论通过,决定将七里坪改名为“列宁市”。同时,为纪念二七大罢工、八一南昌起义、苏联十月革命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以及吴光浩、张南一、彭湃、杨殷、顾正红等著名革命烈士,将七里坪的东南西北门分别命名为“二七门”“八一门”“十月门”“五一门”,将小北门命名为“光浩门”,小南门命名为“南一门”,河街命名为“彭湃街”,中街命名为“杨殷街”,南街命名为“正红街”。
8、闽粤赣边区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旧址
1930年初,为了造就军事干部,以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中共闽西特委在红四军随营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所正规军校——闽西红军学校。3月,改名为福建红军学校。7月, 为中央军委接管,改为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年底迁至龙岩县大池乡,名“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二分校” 。1931年春,迁至永定县虎岗乡虎西村汉皆楼改称为“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肖劲光、陈赓先后任校长,政委张鼎丞,李林任副校长兼教育长,黄火青、温含珍、方维夏先后任政治部主任,鲍德鑫任训练部部长,伍修权、危拱之、李伯钊、肖向荣等任政治教员。部分被俘的原国民党军官担任军事教员。学校共招收了两期学员,每期学习5个月,培养了1000多名连、排级红军干部。后来学校先后迁往上杭县白沙、长汀县城和瑞金等地。同年11月25日,学校与红一方面军教导总队、红三军团随营学校合并组成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不久,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学校以全新的教学体系,造就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军事指挥员、政工干部,也为人民军队的军事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是中国国防大学的前身。
▲赣东北红军彭杨军事政治学校旧址
永定县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旧址建于民国初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总面宽36米,总进深21米。主体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为平房,正楼高2层,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2017年公布为永定县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该址已倒塌,杂物堆砌。
9、湘鄂赣苏区彭杨红军学校旧址
1930年冬,中共鄂东南特委根据红五军军长彭德怀的提议,在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创办了培养红军军事政治干部的彭杨红军学校,直属鄂东南地区红三师领导,余贲民、张涛、罗冠国先后任校长,方步舟任政委,陈金刚任主任教员。学员主要来自于红军队伍和地方武装中的基层指挥员和优秀士兵,实行军事编制,分步兵大队、机炮大队、政治大队等。学习科目包括政治课和军事课。每期学制3个月到6个月,为红军培养了一大批排级干部和优秀战士,以及赤卫队、游击队的班长、小队长。1932年3月,湘鄂赣军区将彭杨红军学校改建为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
▲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彭杨学校
湘鄂赣苏区彭杨红军学校旧址位于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其与邻近的鄂东南苏维埃政府、彭德怀旧居、红军后方医院等30多处革命旧址,均列入国务院颁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国后,彭杨红军学校旧址建为阳新县第十七完全小学,1977年10月建设彭杨中学。
10、福建宁化彭湃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1931年11月2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划分行政区域暂行条例》,重新划分乡区县的范围,规定各级行政区域的名称。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规定可采用牺牲的伟大革命领袖的名字作为该区域的名称。
1932年3月,将闽西苏维埃政府改组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1933年7月21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做出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决议,中央苏区新增设8个县,决定在福建与江西苏区县之间成立彭湃县。8月4日,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根据中央的决议召开省苏维埃政府第4次执委扩大会议,决定在宁化县的北部和东北部12个区设立彭湃县。其管辖范围:福建省宁化县安远区的安远村、营上村、洪围村、东桥村、上坪村、伍坊村,宁化县河龙乡,宁化县湖村区的巫坊村、店上村,宁化县泉上区,建宁县均口区半寮村,建宁县伊家乡都上村,以及江西省石城县岩岭乡。起初县苏维埃政府设在宁化县湖村镇巫坊陈家祠,主席为袁锡林,后来迁驻宁化县安远村。1934年5月,彭湃县划入闽赣省苏区,6月闽赣省政府机关迁至彭湃县里坑村;10月,红军长征后县名撤销。
彭湃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宁化县巫坊村陈家祠,坐东北向西南,面宽三间二天井四合院,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保存完好。
11、鄂豫皖苏区彭杨军事政治学校旧址
1931年5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将设在黄安县七里坪的红军军事政治学校第四分校更名为“鄂豫皖彭杨军事政治学校”,蔡申熙兼任校长,张琴秋、傅钟先后任政治部主任,李特任教育长,查国桢任校部书记,王占金任工兵连教育主任,徐荣华、朱亚伦、戴克敏等任教员。学员来自于苏维埃政府机关和红军部队中出身工农、政治觉悟高、相当于连排级的干部,编为军事、政治两个大队。学校共办了四期,每期学习4个月。后根据形势的变化,学校相继迁至河南光山县丁李湾、安徽六安县麻埠等地。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反“国剿”失利,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学校随军行动。1934年8月,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到达陕南时停办。
鄂豫皖彭杨军事政治学校旧址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杨李家村祠堂湾,坐西朝东,原有建筑面阔5间,前后三幢,占地面积418.4平方米,前两幢毁于战火,形成一大院, 现存后幢为砖木结构,室内抬梁式木梁屋架,单檐硬山顶,屋面小青瓦瓦铺盖。1988年,包括学校在內的七里坪革命旧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江西宁都彭湃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1931年8月,国民党军进占江西宁都县城,把宁都苏区一分为二,中共宁都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转移到了北部的黄陂。9月,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经上级批准在宁都东南部的固村新设中共彭湃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县委书记霍步青、古柏等,县苏主席柯在仁。彭湃县辖固村、固厚、长胜、马头、黄石等区苏。1932年2月,彭湃、宁都两县合并恢复宁都县。
▲彭湃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巫坊村陈家祠
彭湃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宁都县城东南部五十公里的固村镇356国道边的西湖里村,旧址系民居,砖木结构,3栋,面宽15.5米,进深74.2米,占地面积1150平方米,保存完好。
13、赣东北红军彭杨军事政治学校旧址
1929年, 闽浙赣省弋阳县吴家墩创办信江军事政治学校。1931年春,迁至横峰县葛源村杨氏宗祠。9月,更名为赣东北省彭杨军事政治学校。1933年初定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其间,约有 1500多人在该校结业,后被分配到红军连队任职,有的成绩优异,直接担任营、团级干部。
赣东北红军彭杨军事政治学校旧址为横峰县葛源村杨氏宗祠,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重建于清代晚期,占地 2500平方米,通面阔 24米,通进深 94米,门屋七开间,木构,明间抬梁榀,次间稍间穿斗式榀架。门屋两端靠墙各向后建一排木构平房,是为教室,共两排,相向而建,每排十开间,面阔约 38米,檐廊 1.2米,进深 6.2米,悬山陶瓦。1934年11月,国民党政府军占领葛源村时遭毁。新中国建立后重修。
14、瑞金工农红军彭杨步兵学校旧址
1933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为了加紧培养红军各级干部和专门人才,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中央苏区的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分为5所学校。其中,以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六期学员为基础,在瑞金县九堡镇成立了红军彭杨步兵学校(又称红军第一步兵学校),直属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陈赓任校长,刘西平、黄火青、宋任穷先后任政委,鲍德新任训练处处长,罗贵波任政治处主任兼政治总教官,钟寿田任党总支书记,邱涵任团总支书记,阎捷三、刘清明、黄春庭、刘少卿等任军事教员,李志明、康志强、张正光等任政治教员。学校下设两个军事营、一个政治营、一个参谋营,另有机枪连、测绘队、青年队。学校共举办了三期,每期四个月,主要任务是培训红军中的连、排级干部。
1934年10月,髓着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学校与中央苏区红军大学、公略步兵学校、特科学校等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进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彭杨步兵学校旧址座落在瑞金县九堡镇坝溪村花门斗钟氏宗祠。
15、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
1955年,海丰县人民政府把原位于红场路的办公地址改建为县级综合医院,并上报省里批准,命名“彭湃纪念医院” 。现发展成为汕尾市规模最大、设备最精良、技术力量最强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医院,担负着汕尾市及周边地区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承担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抢救任务。1995 年被卫生部评定为二级甲等医院和国家级爱婴医院。2018年10月,彭湃纪念医院择址附城镇海丽大道东侧,开工建设新院区项目,总投资9.49亿元,用地面积6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01670平方米。预计2020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
16、海丰县彭湃中学
1913年,海丰县创建县立中学。1957年11月,为纪念彭湃烈士丰功伟绩,县立中学改名彭湃中学。2006年,彭湃中学与陆安中学合并,整所学校占地面积达到2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00平方米。彭湃中学创立后,哺育出众多的优秀人物。2002年12月,彭湃中学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9年10月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
▲海丰县彭湃中学17、海丰县海城镇彭湃小学
彭湃小学位于得趣书室东侧的龙津河畔,原为海丰师范学校旧址。1965年9月,桥东小学迁到现址并改名“四清小学” ;1969年9月,学校附设初中班,更名为“海城镇第一小学”。1990年9月,正式命名为“彭湃小学”。其与彭湃故居、得趣书室、赤山约农会旧址、海丰农民协会旧址、海丰总农会旧址、彭湃宣传农运的大榕树、海丰县妇女解放协会旧址、龙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等革命遗址组成了红色旅游带。
▲海城镇彭湃小学18、其他与彭湃相关的故迹
2018年6月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审定的新增革命遗址还有:海丰县城东镇“七五” 农潮后彭湃等同志避难处旧址、彭湃在赤山约大榕树宣传农运旧址、梅陇镇彭湃到大嶂村宣传革命的旧址、海丰县公平镇“七五” 农潮后彭湃借宿地遗迹、陆丰市东海镇彭湃在南堤真君庙宣传演讲处遗址、红海湾田墘街道彭湃发动农会演讲旧址。
彭湃烈士留给我们长作纪念的地方还有许多,他创造的天才、煽动的能力和始终拥护无产阶级坚强的意志,以及工作当中拚命努力奋斗的精神是中国革命的财富,我们要深切缅怀他!
参考资料:1、胡运宏《中央苏区行政区划研究》2、郭德宏《彭湃年谱》3、王宝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干部教育研究》。
本文来源:红色海陆丰,图文:陈宝荣,编排:彭小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