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记忆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阅读的好处不言而喻,它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可以在失落时给予我们奋进的力量,可以在巅峰时给予我们冷静的思考。我的阅读记忆,说起来应该是从那一本本小小的小人书开始的。
小时候,记得那会刚上小学,有一回,我去村南边的一同学家玩,无意间让我发现了好几箱的宝贝。同学父亲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老师之一,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收藏来的好几箱的小人书。那精美形象的插图,曲折生动的情节,拿在手里,仿佛让我拿到了打开另一个新世界大门的钥匙。从此以后,我便是那位同学忠实的小跟班,整天跟在他后面屁颠屁颠地,同学们笑我,可他们不懂,我有我的秘密。因为从那几个箱子里,我发现了三毛是怎么流浪的、丁丁究竟经历了哪些冒险、三国里有多少猛将谋士……
小人书看多了,慢慢就对书有了兴趣,从有图有字的书,到只有少数插图的书,我都喜欢看了。后来,不知道是谁,借了一本《木偶奇遇记》给了我,又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另一扇窗。那奇特的想象、生动的人物、曲折的情节,让我久久沉醉其中,回味无穷。至今,每次不小心说了句谎话,我还会不自觉地摸一摸鼻子。
其实,我真正大量地阅读,应该是在汕尾读师范的时候。因为从小学到初中,家里经济困难,很难凑到买书的钱,所读的学校又比较落后,没有图书馆阅览室。所以想读书,就只能向同学借,可那时候,不管是谁家,家里藏有几本书,都当是宝贝似的,轻易不会借与别人的。等上了师范,这种情况才有了较大的改观。当时的校长很重视阅读,豪掷一大笔钱,建起了图书馆。现在还记得,图书馆第一天开放的时候,同学们争先恐后扑向各类书架的场景,就像极度饥饿的小猎豹在寻找可以饱餐一顿的猎物一样。从此,三年下来,除了教室寝室,去得最多,呆得最久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去得多了,借的书多了,管理的老师不胜其烦,最后干脆给我开了绿灯,想看什么书,自己找,也不用登记了,只是嘱咐我要爱惜书本,要及时归位。这还用老师嘱咐吗?我把每本书都当宝贝似的,由于经常去图书馆了,也会顺带帮老师整理整理,大家都熟得很。
后来啊,又觉得学校图书馆的书没能及时更新,硬是从每月家里给的两三百块的生活费挤出一点来,凑着自己买书。每买回一本新书,就会一头埋进去,仿佛不一口气读完誓不罢休。记得一回,终于凑够了钱,买回了一本热门小说《花季雨季》,晚自习时偷偷地看,回到寝室,熄了灯,还在被窝里开了小手电,一直把书看完。三年下来,凭着我的省吃俭用,竟也积累下了一堆的书。毕业回到家,母亲看我瘦弱的身子背回了一大袋书,骂着:“饭不好好吃,给你装东西的袋子倒胖了那么多。”我笑了,是啊!我的油水都到了这些书里了。
师范还没毕业的时候,天真地想着:上班了多好啊,那就有自己的工资可以买书,有自己的时间可以读书了。殊不知,上班后,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琐碎,生活的窘迫,十几年间,竟没买过几本书,也没完整地读过几本书。近十年来,我才又重拾起丢失了多年的书本,重新整理好心态,重新走进书的海洋里。当然,现在的阅读早已褪去了少年时饿不择食摸样,更有选择性,更有针对性了。现在的我,更喜欢阅读一些语文教育类的专著,它能帮助我更快地成长,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我也喜欢读一些人物传记类作品,它能让我感受到奋进的精神力量。
这就是我迄今为止的阅读记忆,但绝不是到此为止,它一定会继续延长,一直到生命消失的那一刻。
来源:善美东岸文字:钱友灿图片:网络编辑:马泽松审核:黄晓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