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5-1-21 16:34:27

年味的开端——酿豆腐

人间烟火处,年味正浓时,酿豆腐是年味的开端。据说酿豆腐源于饺子,客家人千年前从中原迁移南方,南方少麦。客家人便用酿豆腐对饺子,中原文化寄托情感。每到年节,这道菜是必不可少的。


年三夜四,年越来越近,大人小孩都有自己要忙活的事情。儿时的此刻,我提着水桶来到隔壁村庄,捡豆腐(买豆腐)。

豆腐老板家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每个人都手提着水桶,脖子伸得长长的,侧耳倾听老板有没有念到我的名字。

老板一家忙得不可开交,一人边拿着本子念着预订客户的名字,边收钱,两人忙着装豆腐,屋里还忙着磨豆腐的。场面热闹非凡,你来我往,个个面如春风,谈笑风生。
排个把小时,总算提上了半桶温热的豆腐把家回。进家第一件事就是拿碗装一块豆腐,撒上白糖,学着电视剧里喝下午茶的场景,用铁调羹轻轻地切下一角,慢慢放进嘴里,白糖的脆甜与豆腐的爽滑融合出清甜的豆香,那口感绝不输提拉米苏。
腊月里的日子都是马不停蹄的。喝完下午茶,大姑娘小年轻们便开始干活了。把豆腐放在竹筛里滤水。间中的时间剁肉馅。猪肉肥瘦相间,少许盐,蒜粒,更不能少了茴香籽。此时大街小巷此起彼伏都响起砧砧剁剁的乐曲。直到肉馅呈粉白均匀糊状即可,用菜刀轻碰肉馅,有轻啪声,可见肉馅与菜刀粘连。当然这必须是未见水的新鲜猪肉才有这样效果,吃起来也更鲜美。


此时豆腐的水分滤干了,肉馅也好了,那就开始酿豆腐。整块豆腐对半切开,左手托着,右手掌筷,筷子在豆腐中间轻压,压一个小窝,把肉馅填上,左手拇指压实肉馅,使肉馅充分酿入豆腐中间。这一步很重要,力度要掌握得刚刚好,多则一度,豆腐直崩,少则一度,则露馅,要确保在煮的过程中不会露馅,才不失其美名。

半小时后,一块块酿豆腐整齐有序摆在簸萁上,白中带粉,等待下油锅。然则厨房早已是女主人的天下,大锅蒸甜粄(年糕),小锅蒸笑粄(发糕),还有一群厨娘在做红桃粄,炸豆腐只有在天井边进行了。

每家都有一个橙色的小炭炉。燃起木炭,架上小锅,木炭烧的火红,倒上食油。食油在锅中渐渐升温,洒一撮细盐,轻滋一声声,雪白的食盐在锅中顿时如夕阳下的海沙,金黄细腻。待油温高升,沿着锅边,一块两块酿豆腐沿边而下。一溜烟下油锅,食油瞬间沸腾,发出滋滋声,嫩滑的豆腐咕噜咕噜地跳动着,颤抖着,仿佛得了重生一般,呼唤春节的到来。

油温灼面,瞬间驱走了冬日的寒气。不时翻动,香味渐起,一块块嫩白的豆腐此时渐变为金黄,香脆,浮上油面,膨胀的表面还有滋滋作响的油泡,像喜获新生的精灵跳动着,香溢满屋。一块块黄金块被整齐地晾在锅边滤去多余的油份,不一会满城尽带黄金甲,喜气洋洋。


一家人炸豆腐,可能是寂寞的,那么整条街此时一起行动起来,就不一样,那滋滋声,咕噜声,掺着门外孩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这就是年的脚步声了。那窜出街的酿豆腐香,弥漫空中的爆竹香,还伴着案前写春联的墨香,这就是年的味道。抬头看,大红灯笼高高挂,红红春联门上贴,鲜红鞭炮开满地,厨中红粄对你笑,金黄豆腐的锅里炸,万红从中一金黄,这就是春的颜色。

我迫不及待地掰一片红麦菜,裹起那刚出锅金黄香脆的酿豆腐。红麦菜瞬间降低了豆腐的滚烫,而却丝毫不影响酿豆腐的香脆,咬上一口,溢出少许带着黄豆香的汤汁,红麦菜的脆爽淋漓,豆腐外酥里嫩,还伴着肉香,茴香,蒜粒香,在口腔里完美碰撞,这一刻让你感到年味近了,更近了。
炸好的酿豆腐装在陶钵中,待用,(而今都是放在冰箱保鲜,我还是比较怀念儿时的陶钵,温润的陶钵盖上木制的盖子,更能保持酿豆腐的鲜香。)家中聚餐,待客,盛出,加少许水,酱油,黄豆酱,回锅,又在汤汁中咕噜一顿,更是升华,入味。总会想起那句童谣,猪肉酿豆腐,吃到不间箸。(猪肉酿豆腐,吃得停不下来)
待年后,又一场酿豆腐盛宴,外出游子打包带去,以解乡愁。年,很忙碌,却很香很热闹,就正如天井边炸的那一锅酿豆腐,让人向往让人期待。






图文:范俊容编辑:马泽松审核:黄晓萍来源:善美东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味的开端——酿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