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5-1-15 09:26:56

又是一年“蚝”时节



俗话说得好,“冬令进补,三春打虎”。许多生物都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而人类也差不多这样的,到了冬季,多吃营养物质,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让身体充满能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补品都是令人百吃不腻的,在汕尾,只有一种又营养又美味的食品,令所有的食客都翘首期盼。
临近年底,积攒了一年的期盼,食客们早就按捺不住,频频电话或微信,“起蚝了吗?”虽然一些餐厅四季都有供应“蚝”宴,但汕尾的精明“食客”们知道,蚝的收获季节是冬季至暮春三月。冬季气温下降之后,才是生蚝起水的最好时机。蚝的肉肥爽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称。冬天吃生蚝,已经变成了汕尾食客们骨子里的饮食基因。




收获之时,蚝民们穿着厚厚的布手套脚套,坐上蚝排长艇,沿着蚝场的漕路进入蚝沟里,将蚝石抱上船,再卸到塭坡旁。蚝工们围上来,用拐状的蚝撬,或双刃的蚝刀,将蚝壳一撬为二,再一刮蚝耳就取出了蚝肉,倒入桶内。另外有一些蚝簇只需要仔细地分开每个蚝,刮去杂物,成为一个个有壳的“蚝米”,分大小排列整齐放入蚝框内,以作为“烤生蚝”之用。
“叮叮、噹噹”的敲蚝声和人们的欢声笑语,组成汕尾一道特别的丰收之景。蚝壳非常锋利,虽然带着布手套脚套也有可能被割伤,所以汕尾“讨海”的蚝民们常用“蚝壳上翻跟斗”来形容生活的艰苦。但是,“幸福都是拼搏出来的”,无论如何艰苦,只要想到丰收的喜悦,蚝民们都毫无怨言。要想收获,就得付出,养殖生蚝并非易事,先得让蚝苗成功吸附在长柱形的蚝石上,再用合适的距离寄养到涂滩中。“寄蚝石”和“抱蚝石”都需要蚝民们进入涂滩淤泥里,一步一步都费力难行。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蚝民们也研究出各种更方便养蚝和收蚝的方法,但汕尾蚝的味道不变,还是那么天然、鲜美、令人垂涎三尺。



在汕尾,大家都知道,“晨洲蚝”名号已经火出圈,不仅上了央视,还吸引了境外食客的围观。

从西闸流出的黄江、丽江之水,和大液河在此相汇入海,三江水的浮游生物,滋养了红草海边一带的海产养殖业。这里没有污染源,蚝吃的是水中的浮游生物。得益于优良的自然环境,“晨洲蚝”由此成名。其中以“乌耳蚝”为最,本地人赞其“酥甜无粕”。“乌耳蚝”肥、甜、脆、嫩、滑,让人百吃不厌。

蚝的食用方式也并不单一,号称“海中牛奶”的蚝最营养的食用方法是生啖,最好是即开壳即食用。吃生蚝是需要一点点勇气的,但入口之后那种奇特的感官享受,咸中带甜,润滑鲜嫩,令人回味无穷。




“蚝米”是带着蚝壳的生蚝,用来烤着吃。烤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有的将蒜蓉、姜末、酱料等佐料放入刚刚撬开一半壳的生蚝内,再将另一半托着蚝肉的蚝壳放到火上烤熟。有的将整只“蚝米”放在火上慢慢烤,熟了再撬开壳蘸着酱料来吃。

中等大小的蚝可以用姜丝和咸菜以猛火炒之,食之忘舌;或放入火锅汤烫之,鲜滑细嫩;小只的蚝仔可以加葱鸡蛋面粉等料做成煎蚝烙,是潮汕地区的特色风味小吃之一;也可以加盐直接腌制,汕尾人叫“蚝仔解”,很是下饭!

要是在吃蚝的时候咬到一两颗光滑浑圆的小珠子,那么就要恭喜你了,你吃到了蚝珠!本地人的做法都是赶紧将蚝珠吐出来包好了,等到家中有新生儿,就到药店和些药粉给新生儿吃,可以让新生儿祛痰镇惊,护齿润肤。



收获季节,走到晨洲村内,空气中就处处弥漫着蚝的香味。在这里,一只只肥美的蚝肉被整齐地晾在晒筛上,晒后依然金黄饱满,让人看着就食指大动。蚝脯分生晒和熟晒。生蚝用海水洗净,别上竹签放入筛中,一般大太阳下只需四五天便可晒得很干。熟晒一般是和煮蚝油联系在一起。将蚝煮熟后可取汁浓缩,加辅料精制成蚝油。蚝油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是传统粤菜的主要配料。

取过蚝肉的蚝壳一般丢弃不用,任其慢慢风化腐烂在塭坡旁。但是蚝壳也是一味中药,又可以烧制成蚝壳灰,和糯米浆涂墙壁。在晨洲村和一些沿海地区也有蚝壳厝,那些蚝壳在墙壁中头尾相抵,重重叠叠,散发着海洋的气息。
又是一年“蚝”时节,今年冬天,你吃蚝了吗?






文:洪天丽
图:网络编辑:马泽松审核:黄晓萍来源:善美东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又是一年“蚝”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