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4-10-10 16:40:06

如诗如画的东海溪

陆丰县城叫东海,东海的一大特色是一条大河穿城而过。两岸高楼林立,马路宽敞,街灯华丽。八座大桥连贯南北,使繁华的陆城显得有序、有韵,交通井然。作为土生土长的东海人,只了解穿城河段直至乌坎港出海这一段下游的河道,上游是长什么样的?特别是随着陆河公路向北走,在乌土笼看到的西侧河道,总认为是跟几公里远的青山西侧河道是一样的。东海镇的老农总说东海溪是从乌树水闸分流出来的,乌树水闸又在哪里?金秋一个风清气爽的上午,走上了母亲河东海溪探源的旅途。

螺河源于陆河县与紫金县交界的三神凸山,自北向南贯穿陆丰,经螺溪、河田、新田、河口、大安,河东、东海、上英等地,在咽港汇入南海,全长102公里。源头至中游河段主河道清晰,名称也单一,就叫螺河。到了河西镇的汾河村前(当地口语称“分河”),就分出东河、南河、西河三条河道。南河通往半湾、上英的方向,西河通往法留、歪桥,流入潭涌墟。这两条河,以及沿岸都没有名过“螺河”;东河从乌树村开始向东,流经陆丰县城,在乌坎港出海。历史以来就有“龙山”、“螺水”相对应的词句,东海的河边称螺河两岸,说明龙山脚下这条河就是螺河嫡传分支,本应叫“螺河”。可能受政府两个单位名称的影响,产生了错觉。一是1961年,“三河归一”工程之后,成立了“螺河管理处”,办公址就设在望洋桥下,负责望洋桥闸的日常管理及水务。1996年,东海镇成立一个“东河管理所”,负责穿城河道的清洁卫生及两岸绿化工作,办公址设在东海溪南堤路的荣尾。这就让人产生望洋那条河叫“螺河”,穿过县城这条河叫“东河”的错觉。其实,1961年“三河归一”工程之前,望洋直至咽港是没有河道的,现在的河床是荒地、田园,还有鳌围、下海仔等村庄。鳌围是东移上岸,下海仔移乡,仅剩“上海仔”,即现上海村。

当时库区主体工程,就是望洋桥闸以上的建设工程将成,汛期已至。桥闸以下的河道还没有开挖。在没有大型挖掘机的年代,要开挖宽200米,长10公里的河道是很困难的!陆丰的建设者就是有智慧:只在河床的中央挖一条宽1.5米的大沟,将工程量缩小为百分之一,让洪水自己冲刷出河道。这一措施是成功的,洪水顺利排出。只是现在望洋桥以下的河床还是凹凸不平,河中有小岛、有竹林,这是大河的美,也是建设者智慧之美。

“三河归一”工程之后,东海溪的源头就是乌树水闸的进水口。本以为水进来后,绕过河图岭北麓,就进入龙潭、后溪仔到县城。事实并非如此,乌树水闸进来的水向东走了近一公里,在圆山村前转向北,直至浮洲村外,又向东到官田,才向南来到县城。在乌树、后林那一段河床宽仅7、8米,穿城河段是50多米,城南神冲那一段是100多米。以前未建水闸之前,舢板船从螺溪镇装货来到迎仙桥头,都是走过这7、8米的河道。东海溪这一掉头向东、向北的婀娜舞步,滋润了河东镇、东海镇的大片良田。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这样美丽。

螺水悠悠,情悠悠。陆丰人民颂之为母亲河,得她恩赐,为她奋斗、为她建设。革命岁月,革命志士征战在这条河上,英勇奋斗。东海镇42处省核定的革命遗址中,有8处就在河边:下龙潭村刘氏祠堂的陆丰党员大会旧址、藏兴街28号交通站、迎仙桥头“协源”杂货铺的中共陆丰县委秘密办公址、杉寮社杨氏祠堂的陆丰县商民联合会、桥西的庄岐洲故居、桥西交通站;神冲许氏祠堂,是该村农会旧址,同时还是红二师攻打陆城的后勤指挥部。


1937年,刘腾光受命回陆丰恢复党的组织建设,1938年3月,出于安全考虑,择址龙潭村溪边的刘氏祠堂开会。出席会议的有东海、大安、甲子、碣石等地党员,参会同志河里来,河里走。这次会议之后就拉开党领导下陆丰抗日救亡斗争的序幕。

桥西交通站与庄岐洲故居连在一起,是一家长生店,利用店后是东海溪原料木材运输方便的优势,生意做得很大。经营门店的是庄岐洲的大兄庄玖。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弟参加革命全家支持,再加上长生店是什么人都可以来的,这家店自然就成了党组织的秘密交通站。他将扁担的一端用绞钻钻一个小孔,将写着情报的纸条卷得比烟卷还小,塞到小孔里,然后用同种木质的楔子榫实,再将扁担头在泥地里磨蹭,然后挑着木匠的工具出发送情报,从无失手。

有一天夜晚,送来情报的交通员被敌人跟踪了,前脚刚进门,后脚大批军警就来敲门,情急之下,庄玖打开后门,让交通员顺着竹林潜到河里逃脱。

您还记得吗?螺河两岸红旗飘,泊泊螺水洗征衣;老区人民跟党走,感恩前行谱新章。

龙山巍巍、螺水悠悠。东海溪山水相间,景色如画。千年古镇的美在山水,美在历史人文,美在盛世今朝。







图文:吴志跃编辑:马泽松审核:黄晓萍来源:善美东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诗如画的东海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