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4-9-20 16:41:41

老家小巷

有人说,故乡就是小的时候想逃离,年老了想回去的地方。老家小巷,于我而言,是绵长的回忆。悠远,柔和,细细碎碎……遗落在老家小巷的时光,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年幼时,总喜欢在悠长的小巷里转悠。转呀转,转呀转,不知不觉就长大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忧愁烦恼,多少欢声笑语,全都藏在老家小巷的斑驳里,回响在心中!
记忆中,悠长的土石路,两边是房屋,前后连着低矮的院墙。随处可见的青苔,长在斑驳的院墙上,墙角里,台阶边,又绿又厚,永远那么生机勃勃。一如彼时的孩童,活力四射!玩砌房子的时候,小顽童们总要去抠一些青苔来作为绿色地毯,软软的,舒适自然。这样赏心悦目的绿植装饰,尤其受女孩儿青睐!
这么鲜绿的记忆,后来,我读到唐代刘禹锡写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时格外深刻,自以为文中描写与儿时铺垫的青苔有几分相似。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我对童年的印象。
深入记忆的还有那裸露在断壁残垣中的大半棵桃树,虽被院墙挡住一截根部,却依然风姿绰约地摇曳在那里,繁华了四季。落在桃树上的阳光,随风跳跃在叶子上,不断地晃悠,洒落一段细细碎碎的光阴。一群半大的孩子时常攀着断壁残垣去光顾小桃树。爬上爬下,也不怕摔,不停地去摇落一场场桃花雨,击落一颗颗小青桃,抠掉一坨坨桃胶疙瘩……犹如一个个乐此不疲的小桃妖!若说对青苔的记忆是鲜绿的,那么对桃树的记忆则是粉红色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无关风月,却惊艳了整个童年。
站在巷口一眼望进去,赭石色的房屋做底,青苔点缀,一点粉色晕染开来……这样的老家小巷与一幅水彩画何等相似!
画上,小巷里可劲儿撒欢的人儿随着光阴生动变化,渐渐有了青春的模样!
可不知道为什么,长大后却总想逃离那里。想着有多远就走多远,毫不犹豫,走得干脆利落。从此,老家小巷成了少年离别的背景板。小巷漫漫,人生路亦漫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家小巷成了记忆中的一个点,小之又小。正如张嘉佳在他的书《云边有个小卖部》里说的那样“在大多数人心中,自己的故乡后来会成为一个点,如同亘古不变的孤岛。”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概是由于年岁渐长,想从老家小巷里找回一些记忆的缘故,开始时不时地想念那个装着童年的地方。哪怕斗转星移,物是人非,还是想回去看看,实在想念那悠长的小巷,还有在那里悠悠流淌过的时光。时隔经年,老家小巷里的嬉戏声,早已消失在小巷尽头,回荡在童年里。冰心诗言“童年啊!是梦中真,是真中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那笑呀,带着欲语还休,全在欲滴未滴的晶莹里打转……
有一次梦回老家小巷,小时候生活过的场景,一帧帧,竟然像放电影一样出现:绕过每一个弯角,掠过小巷中破院子里的零星果树,似乎还听到孩童的嬉戏和大人的招呼声,连踩过的或大或小的石子,经岁月的磨擦,光滑的质地……都一一出现在眼前,从未如此清晰。可见,时光能带走一切过往,却未曾带走记忆!
蓦然回首,老家小巷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多年过去,小巷翻新,老屋重建,再也不是记忆里的旧模样。看着变化中的老家小巷,记忆也被激活了。记得有一年刮大风,猛烈的大风往巷口直灌,刮起巷道外面裸露的沙砾。小小的我艰难地迈着步伐,迎着风沙,一步一停地在风中凌乱着……
而今,一条新修的水泥公路从村口延伸到村中的小广场。小广场的南边连着老家小巷,北边连着新建区。老家小巷的房子稍显低矮,树木却长得茂盛,绿树成荫。小广场北面的新建区,最初建的是瓦房,“三间过两伸手”的格局,规划整齐,直巷和横巷分明。与老家小巷相似,不同的是巷道变宽了。后面建的是平房,再后来建的是二层或二层以上的楼房……倘若你站在高处横看整个村庄,从南到北,先映入眼帘的是绿色的田野,然后是波光粼粼的池塘,再到老家小巷及后面的新建区,一幅农村建设的新画卷正在不断铺展开来……
若说以前的老家小巷是一幅浅淡的水彩画,那么现在的新农村建设必将为它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使之建设得更加美丽。一如村口那棵新栽种的凤凰树,层层绿叶肆意伸展,错落有致。未来凤凰花开,令人期待!





文字:郑洪涛图片:网络编辑:马泽松审核:黄晓萍来源:善美东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家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