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探幽樑美楼
樑美楼正门厅堂
风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历史的见证。一直以来,我对古建筑总是充满好奇,每到一个地方,总喜欢看看那里是否有古建筑。在我看来,一座古建筑就是岁月凝固的作品,是那里历史的最好见证,就像海丰县陶河镇港口村的樑美楼,就是一座闻名遐迩而不可多得的古建筑。
建于1765年前后的樑美楼,是港口村吴氏四世祖邦樑、邦美兄弟历时16年所建,但从计划到建成前前后后足足用了18年的时间。它位于陶河镇港口村前中部,因当时全村仅该楼后座主楼及其两“伸手”是两层楼房,其他都是平房,故有楼内外之称。为把樑美楼与其它平房区分出来,大家约定俗成地把整座古楼称为“楼内”,它集祭祖、御敌、防灾于一体,以其气势恢宏、构造牢固、风格独特的仿城建筑而得名。
樑美楼文武亭一角
鸟瞰整座建筑,犹如一辆大车,其中4个“铳柜”像4个车轮,既美观又实用。它拥有9天井、4凉亭、4水阁、4个厅堂,共有大小厅房64间,大小门99个,并用“走马墙”连通四周。这种布局,既浑然一体,又各自成趣,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樑美楼采用总体规划设计,分步建设的方法有序进行。当年,首先兴建的是正座厝,依次而建后座(四进)主楼及伸手楼、中座(三进)屋、前座(二进)屋,再建两列附厝,进而建“文武亭”和门厅(一进)屋,最后四角增设4个两层的“铳柜”。整个建造过程,无不体现着设计者和建造者的缜密思维和用心良苦。18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翩翩少年!而用18年的时间来建造一座建筑,可见他们并不急于自己的享受,而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这该需要多么宽广的襟怀!
登上后座主楼的二楼,不但可以俯瞰“楼内”整个大院,而且全村周围和前面远处的景观也尽收眼底。这时,清风徐来,心旷神怡,放眼望去,二厅门楣上嵌着的“贡元”两字的石刻横匾赫然在目。登斯楼也,恍然间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颇有同感,不管看到的是人群马畜,还是袅袅炊烟都让人流连忘返、喜不自禁。但见用花岗岩石柱顶托的四周走廊上面铺2米宽石板,是走廊也是通道,又可避雨乘凉,据说在走廊上面跑马都可以了。这种类似客家围楼造型的建筑,称“九包五”,取“九五”尊贵之意,有的叫“四拖车”,这绝无仅有的建筑风格可称得上陶河镇乃至全县建筑史上一绝。
樑美楼角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建筑是静止的,但它是有灵魂的,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一座出色的建筑,总是能无惧风雨而经得起考验,总是能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就像樑美楼,有人说它犹如一架前行的马车,给人一种不需扬鞭自奋蹄的感觉,也有人说它是“猫儿伸腰”,精致而优雅。是的,如果从侧面审视,整座建筑前低后高,呈循序渐进、步步高升之势,就像一只伸着懒腰的猫儿。瞧,“猫嘴”就是正前门,上方有一圆洞是“猫鼻”,左右2个方形小孔正是“猫眼”,而两端高翘的硬山顶飞檐犹如“猫耳”。踏进大门,依次穿过4个天井,它们从大到小,与左右两侧厢房正好构成“猫肚”,与外侧左右的护厝形成“猫腹”,内里厢房屋顶的泥瓦压上条砖,构成“猫的骨架”,外侧护厝屋顶油黑裸露的泥瓦则是“猫的皮毛”;第四进的两层厅堂无疑是高翘的“猫儿屁股”,登楼环望,前后四座碉楼状似“猫儿四肢”,楼后不远处的河道边是一排颇有动感的小瓦房,正是“猫儿尾巴”,人们在赞叹这座古建筑的绝妙的同时对古人的智慧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樑美楼前旗杆夹
不管是“四马拖车”还是“猫儿伸腰”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我很好奇的是不知这是有意而为之还是意外的巧合?毋庸置疑的是肯定每个细节都有其寓意所在,人们在赞叹建造者聪明的同时真的很感谢邦樑、邦美兄弟为后人留下了这么一座弥足珍贵的遗产。这,可是多少游子心灵的港湾啊!
中看更要中用,“楼内”的另一绝妙之处在于它的材质上乘,做工精细。只见主墙体“四桶齐”采用黄土、河沙、石灰“三合土”为主,再加上适量凝固力很强的红糖、糯米混合后打夯而成,外墙上层用青砖包而砌,内墙上层用泥土制成“土角”砌成,完成后犹如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当时,整座建筑完成之后还在楼前 50米外修一弯月形大水塘。这水塘,虽在楼外,却与“楼内”密不可分,是格局的需要,也是整座建筑的标配,它具有储供饮用水、防火、养鱼、调节空气等诸多功能,古朴与自然融合,既科学美观,又宜居宜人,处处体现出建造者的智慧与用心。
“楼内”的出名绝不仅仅在于它的坚固与美观,更在于它是一座有故事的古建筑。它很强的防御功能和村民的勇敢机智是出了名的。整座只有前大门和两个后栊门出入,大门和栊门用花岗岩石打制,门楣、门槛、门框对应凿有若干柱眼,可根据需要安放上木柱,这样更加易守难攻,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相传,有一次村里遭到盗匪抢掠,全村男女老少以退为守进入“楼内”,因墙体坚不可摧,且“铳柜”和“走马墙”又设有“枪眼”和“瞭望孔”,能够及时掌握楼外的情况而使盗匪无法靠近。久久强攻不下,盗匪便采用围困不攻的办法企图切断救援途径,迫使村民无法补给而缴械投降。不料盗匪围困“楼内”村民数日而不见动静,正在纳闷而一筹莫展之时,盗匪忽然远远望见“楼内”角楼顶有人在晒滴着水的鱼网,便以为“楼内”有鱼塘。盗匪想:有了鱼塘就会有水有鱼,有水有鱼村民就得以维持活计,就更难攻下了。不久,盗匪又因为顾忌官府追查,只好悻悻撤走。其实,“楼内”当时已是滴水无存,更没有什么鱼塘,村民只是用一张浸透了尿水的鱼网晾晒于角楼顶,制造了刚从鱼塘里捞鱼后晒网的假象瞒过盗匪而使村民们躲过一劫。
樑美楼正门
樑美楼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凝聚乡愁的地方。他的兴旺让子孙后代更加奋发向上,也激发其他地方的人们寻求上进、不甘落后。一时间,港口村的盛名如雷贯耳,时至今天,提起“港口吴”三个字,人们依然津津乐道,依然无上荣光,依然一下子就知道那里有一座出色的建筑!
这座古建筑整体透出一种端庄肃穆而不同凡响的气势。从古代到现代、从年轻到沧桑、从群居到分居,十几代人的生活,绵延了多少故事和记忆,无论经历过多少风雨的洗礼而壮观依然,它是吴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家族兴旺发达的标志、是一座宝贵的文化遗产。
樑美楼硬山顶飞檐
一朝相遇,念念不忘。樑美楼成了人们了解当地民俗风情的字典,不记得过了多少道门,进了多少处厅堂,漫步其间,心潮澎湃,一座古建筑,始终在寂静的时光里持续“生长”!因为一座建筑,人们魂牵梦绕,每有重要节日,更是会从四面八方日夜兼程而回来,它成就了辉煌,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更留住了记忆、留住了沉甸甸的文化与精神而常常在人们心中激起串串涟漪!
不用刻意寻找,只需往村里走走,再到山里看看,你将拥抱建筑、拥抱历史、拥抱生活——一种栖居在历史中的、依旧鲜活明亮的新生活。
图文:吴小冰编辑:马泽松审核:黄晓萍来源:善美东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