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印象
冬日里,一群寻找初心的人儿,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平岗约。鲜嫩的油菜花,沧桑的黄旗岭以及崭新的农会馆。红土地上从来不曾迷失的信仰,在一片笔直的玉米地里拔节。一路向北走,我们和钟敬文、林海秋、聂绀弩等招手问候。水库里,一大群白鹭鸶似乎早已知晓我们的来意,悄悄地梳理着致密的羽毛。一个优雅的低头,便看到了最早的春天在水中荡漾开来……在松林石山兰花基地。我们相信每一朵花都在唱着胡适的《兰花草》。她们天生丽质,委婉动人。或蓝、或红、或黄……那不忍触及的美,在相机里定格成永恒。如若石山兰花是我们的“初恋”,那么朝面山端庄高洁的白梅才是我们的“结发夫妻”。
中午,品尝了黄羌地道的鸡肠汤后,我们开始新的旅程。从黄羌林场经过,到朝面岭去赏梅花。一路崎岖一路欢歌,“山路十八弯”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诠释。陈娘仁烈士故居菜干飘香,昔日的战壕布满青草。而一路的疲惫也被满怀的期盼与喜悦取代。路边的温馨提示,差点让我们忘却了这里曾是彭湃、林潭吉,杨其珊等日夜穿行,浴血奋战的地方。留着长胡须的小羊羔在林间小道徘徊,好似在寻觅它们的主人。在红二师师部旧址喝完了客家擂茶后,我们又开始向目的地——老梅园前行,“不经一番寒彻骨,怎有梅花扑鼻香”。几十年前的红漆,在山中小旧屋门上依稀可见。泥泞不平的山路教小车跳跃行进,两旁的野草树木依次映入眼帘,还有那慵懒的小狗崽舒服地躺在路中间睡觉,丝毫不理睬大货车的喇叭声。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到达山下,往山上走,蜂声一路相伴,树间忽明忽暗,山风在树梢穿行,让人感到层次分明。淙淙的溪水从高处走来,清冽解渴,引来一行好友驻足休憩嬉戏,大家时而摄影时而掬一把甘甜的山泉水,或一饮而下或洗涤手脚。
我们休息完毕后,继续往上走,我们相信老梅园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那里的松涛梅韵被走在前面的小弟弟最早发现,还真应了那句古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从山茶花与毛竹的夹缝处钻出,一切豁然开朗,满山谷的梅树就在眼前。姿态万千的白梅在冬日的轻抚下尽情舒展,一缕缕幽香在这寂静的山谷里不断生发不断萦绾。我们选择在一棵像凤凰展翅的的梅树旁合影,至今,我们都不清楚是她成全我们,还是我们成全她。总之,那水墨画般的老梅园是无论用多少华丽的语言来赞美都不为过的。在这优美的境地里,我们可以微闭双眼,任山风吹拂脸庞,再深吸一口气,将尘世的浊气一并呼出。随意找个小石头歇一歇,无需片刻,便有几只小虫爬上我们的手,把我们当做它们的山头,拍拍双手向前走,我们的脚步正和蚂蚁互道午安。山路的石砾和蝴蝶在和林间的叶子们共鸣。
养蜂人淳朴的笑脸,和山涧的小溪一样,一串接着一串,毫无保留地流出。不知什么时候,热情好客的养蜂人便给我们端来了刚刚搅拌均匀的冬蜜水。甘醇的冬蜜让冬日里的人儿暂时忘却了俗世的烦忧。在这世外梅源里,天空像海一样清澈透明,梅花如香雪吐露芬芳。若不是那太阳能收音机在播放着“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想必没有谁能看出它和外面链接的破绽。这群穿着白衣的隐士,群居在朝面岭的山谷里,有着不为人知的快乐。每个人来到这里都有自己的印象,我不必以自己的体会替代别人的心境。静坐山中,怀想自己三十多年的人生路。有欣慰、有伤感、有成功、有失望。一次次的挫败又一次次生出新的希望。冬日的朝面山被五颜六色浸染,几朵洁白的云儿点缀着瓦蓝的天空,望着涌动的山光,我心中的忧愁杂念渐渐随风消逝。于是,我选择拥抱阳光,踏着稳健的步伐,带着微笑回家。
文字:卓俊标
图片:网络编辑:马泽松审核:黄晓萍来源:善美东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