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4-6-25 16:53:14

表扬要“有度”

鲁迅在《大小骗》一文中说:“‘文坛’上的丑事,这两年来真也揭发得不少了:剪贴,瞎抄,贩卖,假冒。不过不可究诘的事情还有,只因为我们看惯了,不再留心它。”时至今日,这些文场上的丑事还没彻底消失吧?
最近,有个文友在公开场合表扬另一个文友:“你的诗歌创作水平越来越高了,创作了一大批优秀诗歌,是名副其实的诗坛新秀,前途不可估量!”她听了,笑呵呵的,显然是对这个表扬“来者不拒”。我是了解这位被表扬的文友的,虽然她遣词造句、营造意境的技巧比较不错,但题材多取自个人的“小世界”,没有延伸更广阔的世界,致使主题平淡如水。只靠华丽诗句堆积成的诗歌到底能走多远?我是持有保留态度的,自然觉得这位表扬他的文友言过其实,降低了表扬的“含金量”——他是“口无遮拦”经常表扬圈子里的人的!文友之间当然可以交流,表扬和批评都是思想碰撞,但是如果只是热衷表扬,见作品就点赞,这就无形中降低了自己的格局,变成左右逢源的“评论家”了。就算是在一线城市,文学创作者如云,他们当中的水平也是良莠不齐的,遑论在一个小地方?如此毫无底线地表扬,只不过是热衷逢场作戏,喜欢拍马屁罢了。

我突然想起了《笑林广记》里有则《颂屁》:一士死见冥王,自称饱学,博古通今。王偶撒一屁,士即进词云:“伏惟大王,高耸金臀,洪宣宝屁,依稀乎丝竹之声,仿佛乎麝兰之气。臣立下风,不胜馨香之味。”王喜,命赐宴,准与阳寿一纪,至期自来报到,不消鬼卒勾引。士过十二年,复诣阴司,谓门上曰:“烦到大王处通禀,说十年前做放屁文章的秀才又来了。”笑过之后,让人掩卷沉思。显而易见,这位文人才富五车,但为了活命毫无原则,居然称阎王的屁“依稀乎丝竹之声,仿佛乎麝兰之气”,这不是有悖常识吗?这位文人不但不说臭,还大赞其香,让人惊恐。阎王听了,心里乐颠颠的,居然请他吃大餐,还让他多活了十多年。
这文人不正像一些表扬人毫无原则的文友吗?他们为了博取对方的好感,不惜说些假话、鬼话,任意拔高对方的文学创作水平,让对方信以为真,巩固了彼此的感情。阎王不正像那些被表扬的文友吗?听了对方天方夜谭式的表扬后,心里美滋滋的,请客吃饭,皆大欢喜。实际上,这是对方伤害了自己——自己始终上当受骗了。当《颂屁》里的阎王过了十二年阅尽人生,历经风雨后,再次看到这位文人,肯定会若有所思——当初我不是被欺骗了吗?

文友热衷表扬之风其实是“旧文场陋习”,多以人情往来为标准。有的小地方文化圈,多是闭门造车的文人,如果以“今天你表扬我,明天我表扬你”为潜规则,虽然皆大欢喜,其乐融融,但又能提高多少文学创作水平?真正要进步的文化人,必须要“轻视”来自方方面面的表扬,不要将有些表扬看得太重。众所皆知,作家群体在社会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引领风骚。试想,如果小地方文化圈热衷“拍马屁”,在文学评论上字字“马屁”,那小地方的书法界、音乐界、戏剧界等领域是否会黑白不分,有样学样?大而言之,如果小地方的文艺界如此,会不会蔓延到其他社会领域呢?看看便明白这不是危言耸听:如今存在一些虚假广告现象,有的不法商人为了获取消费者“高看一眼”,不惜夸大其词,将“三成好”的产品夸张到“十成好”,成功蒙骗了消费者。这不是一种与有些文人相似的骗人把戏?只是危害程度不同而已。
如何解决文化人无原则表扬的坏风气呢?愚认为,首先,地方作协、音协等组织要严于律己,举办文艺评论活动,必须倡导发真声、有批评,杜绝口号式的表扬,营造互诉衷肠的浓厚氛围。只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则会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文字:彭伟栋图片:网络编辑:马泽松审核:黄晓萍来源:善美东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表扬要“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