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4-6-7 16:49:58

说醉酒


大凡喝酒之人多少都有醉酒的经历,只是次数不同,醉态不同罢了。有的人一醉酒,手舞足蹈,活蹦乱跳,伸拳露胳膊,不时操起手机,呼朋唤友,海阔天空谈起来,宛如一只猴子;也有的昏昏欲睡,口中念念有词,喃喃自语,旁人不知所云,然后干脆而席地而睡,鼾声四起,任旁人敲打叫喊都无济于事;也有的酒后吐真情,表情丰富,或苦笑或哭,或唉声叹气,他们要么在亲情、爱情、友情;要么在理想、抱负、事业;要么在地位、家庭、职位升迁等方面不如意;也有的嗜酒如命,浑身每个毛孔都散发出酒气,众人皆醉他独“醒”,众人皆停独自斟等等,更有人醉后飘飘欲仙,不一而足。


在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代,就有一位戏剧家汤马士・纳许,他把醉中人分为八个类别:一是猴醉,又叫又唱歌又跳舞。二是狮醉,投盘摔杯,如狮子吼叫,吹嘘可以和任何人比武打架。三是猪醉,昏睡如猪,还说再来一杯吧。四是羊醉,以智者自居,其实胡言乱语,如羊叫而不知所云。五是哭醉,为了友情,为了理想抱负而哭泣,会对你说:“我剖开心肝给你看,我对你是赤胆忠心,你对我呢?”六是真醉,不知自己已醉,还引颈自饮。七是山羊醉,醉而好色,毛手毛脚。八是狐醉,看他醉得东倒西歪,狡猾如狐,假醉。艺术来源于生活,作家对人对物观察入微。看看一些人,与这八种类型对对号,入入座,还颇有一番生活文学之味道。普通人醉酒百态,往往只能博得旁观者一乐。但历史上的名士醉酒就值得一提。

据典籍载,酒对李白来说是第一位,“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有了酒,他狂到古无前人,后无来者。杜甫有诗颂其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见,李白好酒醉饮、诗才横溢、放荡不羁、傲视权贵,且醉之儒雅,酒态憨厚、淳朴。据说,李白做大学士之时,一次醉酒之后,戏弄宠臣高力士为其脱鞋磨墨,使其颜面丢尽,也是留下了“力士脱靴”的这么一个典故,用来形容文人不畏权贵的狂傲不羁。更甚的是,竟敢向杨贵妃挤眉弄眼,醉得胆大,醉得豪情满怀。但他的率真之性伴随其酒前酒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那“奔驰车”“好皮草”也拿去当了,换酒喝。
他的狂比魏晋竹林狂士要彻底,后者不敢公开戏儒,“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公开宣称自己是狂人一个,连儒家鼻祖都直呼其名,照样嬉笑调侃。竹林狂人则不敢戏儒半句。“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狂得让人钦佩,有了酒,一醉可以飘然成仙,遨游太空。正因为他的狂与醉给后世留了不少诗篇。但这是特殊例子,醉酒的学术用语叫“酒精中毒”,那么,有没有借酒醉写人且写得极漂亮的作品呢?


例子是有。梅兰芳先生的《贵妃醉酒》就曾借着酒醉把一位贵妃醉酒后的苦痛演绎得极成功极到位,施耐庵笔下的“武松打虎”更是让人刮目久久。试想,如无景阳岗喝过的十八碗酒,能有这个神彩飞扬的故事吗?
但这些毕竟是故事,千万不得“照葫芦画瓢”,谁也想先来个醉醺醺再创造点奇迹,估计丑态百出,会贻笑大方!看余秋雨散文《有口难辩》,写了慕尼黑啤酒节的醉酒记事,各色人等,这一天自我放纵,并且各种表情形态百出,醉人口念“我没醉”成了最响的一句话,行文轻松且富有含哲理,让人忍俊不禁,耳目一新。


酒可以助兴,李白斗酒诗百篇,物极必反,醉酒会失常态,偶尔,失态也是一种警醒和救赎。喝酒还是如《菜根谭》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境界更高!茶交隐士,酒结豪侠。酒应该是萃取感情之真的绝妙。






来源:善美东岸文字:马泽松图片:网络编辑:马泽松审核:黄晓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说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