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燝与金竹寺
《银瓶飞瀑》黄德燝层峦月夕殷轻雷, 一派银河接上台。海国年年春泽沛,作霖应尔是仙才。黄德燝(1620年—1690年),字贤仲,又字霭云,号伊园先生,海丰县兴贤都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第二名举人(亚元)。为人宁静恬淡,不谋私利,县里有利弊之事必毅然自任,极力悉陈,务必兴除。康熙戊申(1668年)迁界之时,民不聊生,遍地哀鸿,其挺身而出恳请海丰县事阮士鹏为民请命申详府宪以俯恤民情,百姓遂乐业之。晚年筑构伊园别墅,读书谈道,时人称为“伊园先生”,尝游海丰县银瓶山金竹寺,题写“第一泉”以赞其山水之幽,著有《伊园集》。主编清康熙六年《海丰县志》。《汕尾古今诗词选》、《海丰历代诗词选注》及《海陆丰历代进士举人贡生录》均收录黄德燝并说是海丰人,《陆丰历代诗词选注》没有收录,可见“搜搜百科”说“海丰明崇祯已卯科举人黄德燝(今陆丰大安人,历清康熙年间山东邱县知县)”是错的,黄德燝的儿子黄道圭当过山东丘县(清雍正期间改为邱县,后属河南)。
金竹寺,距海丰县城12公里,位于莲花山镇银瓶山南麓的象岭上。清《海丰县志》云:“银瓶山……昂伏乾坎问,县祖山也。高千仞,状若瓶,产五色奇花,上有天池,秋冬不涸,春夏瀑落如练”。又云:“金竹庵,在银瓶山腰,苔石为曲径,上有瀑泉飞走石间。”该寺历史悠久,距今400多年,明万历年间由高僧印宗募建。因象岭丛生一种金色的竹林,遂名为“金竹庵”。金竹寺山环水抱,林木茂盛,环境幽美。北有名胜“石庵峡谷”、“第一泉”、“银瓶瀑布”;东有“鲤鱼潭”:西有“七星潭”;南有“洗心潭”等自然景观。并有开山祖师源敏睿哲普同塔、清末住持浚贤慧禅师塔、清光绪严禁山火护林碑刻等古迹,是一个集宗教、旅游、消暑的风景名区。1995年,金竹寺成立复建理事会,开始向海内外善信募捐复建。该寺设计的建设面积为5000平方米,已初步建成“观音阁”、“伯公庙”及“古今诗词碑廊”、“芳名亭”、“药王师庙”、“地藏王庙”等正在兴建中。
观音阁联有:
金光梵刹九品莲花临净土;竹节禅心十方善士证菩提。贝叶金经直指慈源超苦海;松声竹影净涵真谛入禅心。金瓶玉露九品莲花施圣泽;竹韵松风四时贝叶诵心经。
历代名士诗客游览银瓶山金竹寺后,留有题咏的诗词30多篇。
2011年国庆前夕,笔者与海丰几个文友到此一游,写下诗歌一首《金竹寺与七星潭》:“金竹,那曾经失散的/七兄弟,不约而同/带着一身雨水,直直地/撞击岩石,在古寺的钟声中/把星星捅了下来/给你一个放浪的绿荫//不用蒙着眼睛/观音菩萨的莲花指叮叮咚咚/深入你的脑门/瓶子倒了,有七个/一气呵成的窍/深,不可测/浅,可摸鱼”。 读诗追史,思绪万千,遂成一绝:
金竹有心空作响,清潭飞瀑冒青烟。茂林幽径闻莺唱,晃脑摇头学谪仙。
文字:王万然图片:网络编辑:马泽松审核:黄晓萍来源:善美东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