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彤彤的平民医院
大雨初霁,太阳露出了灿烂的笑脸。趁着“五一”假期,我们走近海丰县海城镇南门社区红场路13号的红宫东北侧,只见平民医院是一栋两层红彤彤的楼房,为清朝末年保留原貌的建筑物。
平民医院原来是育婴堂,是收养弃婴和孤儿的慈善场所,1921年10月改建为妇孺医院,肩负起发展民生,普及教育,创建模范县的重任。1925年,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到达海丰,海丰县建立国共合作的新政权,平民文化教育运动兴起。妇孺医院的医护人员身穿白大褂,毅然迈出诊疗室和手术室,踊跃参加当年“五一”大游行,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支持社会革命。1925年秋,海丰革命政府仿照苏联莫斯科平民医院的模式,将妇孺医院扩充发展为综合性的平民医院,院长初为马招平,后是吕楚琛。平民医院坐北朝南,前廊深2.5米,为仿西式建筑风格,拱形大门旁边竖立着两根圆柱,颇有宏伟气势。平民医院是一座瓦屋顶,楼房上下均有一个大厅,东西各两间房,面宽18.9米,走廊加上楼房进深共11米,占地面积扩充为221.43平方米,主设内科、儿科、妇产科和西药科等多个专门医科,免费诊治贫苦民众,成为社会上一道万众瞩目的风景线。
家有三丁,不离医生。贫苦大众居家过日子,伤风感冒在所难免,需要医护人员的看病医治。1922年6月的一天,吕楚雄医生在海城大街27号开办的宏仁西药店里与彭湃亲切地交谈着,从农会大众就医难,到就医苦的窘境,他们俩推心置腹,共同筹划为贫困农民谋幸福。随后,宏仁西药店在彭湃的支持下变成农民医药房。虽说农民医药房面积仅54平方米,却门庭若市。凡是农会会员,生病就诊者,免收诊疗费;抓药吃药者,凭着农会会员证,减半收取药费。孕妇痛不欲生地前来求医,吕楚雄的妻子刘恩泉就在农民医药房里赶紧替孕妇接生,让其享受减半收费的待遇。
吕楚雄用精湛医术为农友们提供贴心的治疗服务,赢得农会会员交口称赞,树立起农会在贫苦大众中的威信,推动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1923年7月,广东省农会在惠州农民联合会的基础上改组成立了。广东省农会下面设立十个部,具体有交际部、农业部、调查部、教育部、宣传部、仲裁部、财政部、庶务部、文牍部以及卫生部。其中,卫生部的部长是吕楚雄,部员刘恩泉。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发现省农会卫生部长吕楚雄与平民医院院长的吕楚琛不仅是同胞兄弟,还积极参加彭湃领导下的农民运动,一起为劳苦大众和受伤的工农红军治病疗伤。
天将降大任于斯者,必先劳其筋骨。平民医院吕楚琛出生在海丰县附城新南村一户贫农家里,1916年毕业于广东陆军军医学校,1923年至1926年初受聘为海丰县陆安师范校医。困难之际,方显身手,自从平民医院首任院长马招平调离岗位后,吕楚琛勇挑重担,履行平民医院院长之职,他胸怀仁心仁术,多措并举,大大方便了农会大众的看病就医。对来就诊者,在治疗上不区分贫富,一视同仁,收费公平合理,药品平价而沽。诸如当时打针每支成本1.3元,加注射费只收1.5元;对就诊的贫苦农民,免费给予治疗,为他们提供精湛的医疗服务,提高了农会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了农会在社会上的地位,以新型的医疗技术和活跃的政治姿态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誉。
平民医院设立有门诊、外科、妇科、内科等科室,有二十多名医护人员。为了给更多的农友解除痛苦,惠及更多的劳苦大众,平民医院发扬救死扶伤的优良传统,利用医生无私奉献的医德,高明的医术,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肩负起培训全县医护人员的责任,为各地农会输送了大量的医务人才。平民医院也常常赠送医疗器械和药品给村诊所,助力基层农会的发展。1926年后,平民医院院长吕楚琛一如既往,积极开展培训卫生人员的普通班,每期学员二十人左右,培训班学制两年。
培训班不仅开设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生理卫生、解剖、护理、药理等必修技术课程,还开办文化课,吸引了不少开明家庭或有志于献身医务的女子前来学习。例如:林素慧就是毕业于海丰县平民医院附设妇产专科学校,擅长接生与妇儿科。平日里,前来平民医院求医就诊的人很多,无论路程远近,或者半夜三更,只要有人请林素慧医生出诊、接生,她都爽快地答应,也从不计较诊金多少,颇得群众的青睐和信任。再如:海丰县城的马宫蝉、梅陇的林枝、捷胜的柯瑶英等医护人员,他们掌握医术之后,返回到各村开设药房、诊所,他们都取名“惠平医社分社”,一律优惠前来看病的农会会员,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
1926年11月,记者杨白在《小莫斯科纪游》称赞海丰平民医院是专门医治贫苦平民的,是这样描述不要钱的医院:“在南丰工厂后边,有了一间平民医院,每月约费千余元,是专门医治贫苦的平民的;里面设备当然还是欠缺,可是这种免医费的平民医院,现在又有多少处?这种事业总可以给一班人民以一种暗示。每日都有些病人来这里医治,与莫斯科之平民医院精神,亦有些相似,不过大小罢了。医院内附设育婴堂,有几个保姆在那块抚养着没有父母的孩子,人家生了小孩子,不能养育的,便可送到这里来”。
平民医院为医治伤病的劳苦大众,提供诸多优惠以及绿色通道。当时有规定:凡是农会会员,前来就诊,免收诊断费用;贫困会员,都可以享受免收药费的待遇。如此的惠民规定,相当于当今的低保对象和五保对象,富有前瞻性思想,历经近百年的风雨沧桑,历经近百年的时光考验,相当吻合现在社会实行的全民医保政策,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风云变幻,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海陆丰农军第一次起义时,平民医院院长吕楚琛接受党的任务,带领女医生朱惠民和即将毕业的附校女学生程云岫(琼莲)、杜志民、林枝、护士陈桂英以及工友多人,组成战时救伤队,参加了由吴振民担任总指挥的惠、潮、梅农工救党军(后称讨逆军)北上武汉的战斗行列,后任惠潮梅农工救党军卫生队长。
1927年11月18日,海丰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开幕。平民医院的墙面涂上红色,与红宫红场外观色调统一,作为工农兵部分代表的住宿地。1927年冬,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建立,平民医院及其毕业出来的医务人员,大部分参加了卫生队。大革命失败后,平民医院一些医护人员随红军撤退往山区坚持救护工作,有的以医生职业为掩护,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久雨见晴天,空气新鲜,平民医院前面有四棵郁郁葱葱的古树,挺拔生长,见证了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和曲折的发展史。
1926年9月,海丰妇女解放协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在平民医院召开,陈秀慧当选为妇女解放协会会长,吕楚卿、郑振芬、李惠端、陈惠良、陈新、甘秀锦、何怜芳等为执行委员会。1928年1月5日,红二师、红四师以及海陆丰农军在红场胜利会师后,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安排了红四师部分领导在平民医院临时住宿,当晚,红四师领导还研究了参与东江大暴动等诸多工作。
1928年3月,国民党军攻占海丰后,海陆丰苏维埃政府退出县城以后,平民医院随即停办了。1929年1月,吕楚琛联系到吴光荣、吕君弄、陈贤娇等人,通过平民医院散布在各地医护人员,共叙昔日情谊,在县城大街品泉茶楼建立地下交通站,把从香港等地采购的药品秘密输送到革命根据地。
海丰县第一所公立医院——平民医院,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海丰解放初期,平民医院曾经是海丰县人民政府办公用房。1963年,平民医院被海丰县人民政府颁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迄今仍然保留着红彤彤的原貌,继承着革命的优良传统。
图文:吕珠满编辑:马泽松审核:黄晓萍来源:善美东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