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4-1-25 16:37:32

火柴,盛开在记忆里的花朵



快过春节了,清理一下房间,翻箱倒柜,旧杂物该扔的就扔,发现梳妆台抽屉角,有两盒火柴,包装完好,取出一支,火柴头放在火柴盒磷面划一下,“哧”一声,燃起豆大的鲜红火焰,还伴有一丝淡淡瓦斯味。旁边的妻子说:“现在满大街都有一次打火机,谁还用着火柴。”我没理会。但,儿时,它确是每个家庭的必备之物,还勾起点滴回忆。彼时,一日三餐炊事必须用老灶来完成。清晨,我母亲从灶烟囱旁拿来一盒火柴,抽开挑出一根,在盒边上轻轻一划,“哧”——火柴燃着了,泛出温黄的微芒,在眼前一闪一闪。这时,生怕火柴熄灭,小心翼翼地用它点燃一把小稻草或干竹叶,麻利地塞到灶膛里后,迅速往里面添废柴废竹片,再操起一把蒲扇往灶膛扇几下。火苗“吱吱”的燃烧起来了,火苗呼地一下蹿了进去,吞噬了塞进灶膛内的柴禾,随着火蛇的狂舞,烟囱升起炊烟袅袅;灶台升起腾腾蒸气;然后便是烧水、做饭、炒菜;这样一根火柴划着后,一天的生活也就开始了;不一会,满屋弥漫着柴火饭特有的香味,窜到小巷口,成了味蕾上最深厚的记忆。

年复一年,四时如常,火柴划了一盒又一盒。灶膛的火光映红她的脸庞,映红了她的青丝发线以及额头上皱纹缝隙里渗出的汗水,却没有露出一丝怨色。她从艰难里熬煎出营养,把贫困蒸煮出滋味,将辛酸烹调出香甜,用节俭清炖出甘鲜。火柴是一日三餐的保障,火真的很神奇,能把团团稻草或硬梆梆的木块化为一团火,看似无法入口的东西却成了鲜美可口。印象中,某年清明前,阴雨绵绵有一阵子,无论人或者屋子,都是潮漉漉的,随便一拧就能挤出水来。灶台上的火柴盒软沓沓,我母亲浪费好几根火柴才划燃。稻草湿漉漉,索性撕下几张挂在墙上的废日历纸,蘸上煤油水来引燃,好不容易点着了,灶膛里也看不到明亮的火焰,只有滚滚浓烟。烟囱受潮后,像咽喉肿痛的病人呼吸不顺畅,原本应该排到屋顶天空里的炊烟反而向下流窜,从厨房蔓延到室内,引起大家咳嗽一片,我母亲更是被烟熏得泪直流。至今想起,还历历在目。


不过对我们孩子而言,更喜欢那小巧玲珑的火柴盒,火柴用完了,我们小孩便拿它来当玩具。当时,生活清贫,物质匮乏,积累若干个后,除了可以搭出各色各样的东西,如桥梁、车子,还可以搭成不同类型的楼房。它们就在我们手上,散着微温的火柴盒便有了生命力。最好玩的是用它来搭砖。把里面的小框取出来,把底去掉,就是一个小小的砖架。我们学着大人的样子,挖一团泥土搭在里面,再用细线和小竹枝做成一张小弓,把弓弦在上面轻轻一抹,一块方方正正的小砖便做成了。这样的砖架毕竟有些脆弱,搭泥土时要小心些,要不就散架了。那时人们的生活都还很困难,做房子就更不容易了。因而搭砖建房成了不少赚钱谋生的好门路,很多人家把这作为终极奋斗目标。但是在我们小孩手上,却不时玩弄着这样的“伟业”。



在我们手上,它们还有更大的用途,当时,大家喜欢养蚕,当蚕宝宝身体呈晶莹黄透时,火柴盒刚好给蚕吐丝结茧,成为它们的“窝”。每天放学回家,会拉开火柴盒看看,蚕吐丝没有蜘蛛织网那么灵动,抬起头慢慢吐丝,憨憨的样子甚是可爱。当丝越吐越多,一个薄薄的茧房就有了模样。小伙伴之间还会比较谁的蚕茧结得多。
我们小时候都很淘气,拿火柴当玩具。在我家后面的一片比较空旷草坪上,玩弹火柴,一只手捏住火柴盒,磷面朝上,把一根火柴棍竖起来,火柴头挨着磷面,用食指抵住火柴棍,然后用另一只手的中指猛地把火柴棍弹出去,火柴棍就擦着了火并且飞出去了,落地了还在燃烧,这是弹得成功的。
我的手指没那么大劲,又怕弹得疼不敢用力弹,所以我很少能把火柴弹的燃烧。男孩子们比较喜欢玩这个,他们个个都能把火柴弹着火。不过,我们玩弹火柴都是背着大人偷偷玩的,大人们责备我们玩这个浪费火柴,还有害怕引起火灾惹出事端。所以,我们都是悄悄把火柴盒装兜里带到外面去偷着玩弹火柴的,当然,我们也会很小心地注意着,防止真的着起大火。


当然也有意外,有一次不知谁弹出去的火柴棍点燃了草坪上的一小堆干草,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一眨眼,火借风威,忽高忽低,忽急忽缓,翻腾着,呼啸着,那种摧枯拉朽的快感很是刺激,我们边看边“欢呼雀跃”,很快,剩下一大片灰烬。殊不知,那可是邻居准备来年春种之用的。结果,招来邻居的一顿痛骂,还操着扁担要追打我们。我母亲闻讯赶来,连忙赔礼道歉,对方才息事宁人。我们大惊失色,见势不妙,趁机溜得无影无踪。从此,我母亲把家里的火柴藏匿起来,以免惹祸,还吓唬我,要是引起火灾要坐牢的。当时,听着有点怕。过后,又忘了。乡下的孩子野性大,一到秋冬季,隔三差五,就发生孩子玩火燃烧田间草垛的事,野外时有青烟窜起。看来,这小小的、家家必有的火柴,一旦落入孩子之手,带来快乐的同时,也会埋下安全隐患。

除了玩,我们特别喜欢火柴盒上的纸花,后来才知道那叫火花。火花内容很丰富,有风景、花鸟虫兽、有各种建筑,还有水浒传人物头像,非常美丽,越来越时尚。我就很喜欢收集火花,家里的火柴用光了,便把火花小心翼翼撕下来,存在一起。到别人家做客,看到自己没有的火花,即使火柴没有用完,也要把火花撕下来。这样很容易把火柴盒弄破,为此我没少挨大人的骂。尽管多次挨骂,我还是乐此不疲。后来,打火机走俏了,火柴就注定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大家也用起了燃气灶,我母亲也不用老早起来,划燃火柴,用老灶台给我们做炊事。


随年龄渐长,原来火柴除了用来点火之用,还有不少故事,读了王愿坚写的短篇小说《七根火柴》,才知道火柴曾经很重要,有人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读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才知火柴之光还是热量的来源,是光明与希望的化身……说到此,不禁想起我们每位普通人何尝不像一根根火柴,在岗位上,默默无闻奉献自己的力量,发光发热。虽然力量微弱,但集腋成裘,也能汇成一道光芒。如今,“哧”的一声,再次划出一朵火苗,如一朵神奇美丽的花朵,绽放跳动起来,永远盛开在远去的岁月,还有无瑕的童趣,浓浓的亲情和时光的痕迹。它们犹如点点火花,仍在我心中不停闪烁。

来源:善美东岸文字:马泽松图片:网络编辑:马泽松审核:黄晓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火柴,盛开在记忆里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