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3-11-30 16:54:03

做一名编辑挺好

“编辑”,可为动词亦可为名词,前者指对图文资料进行整理或加工;后者指从事编辑行业的人。根据不同行业可以分为期刊编辑、图书编辑、报纸编辑;按工作对象可以分为文字编辑、时装编辑、美术编辑等,今天要说的是文字编辑。
我一直认为好的作者,未必是好的编辑。同样,好的编辑也不一定都能成为好作者。当然,也有例外,如叶圣陶,编辑和作者这两个角色都扮演得很好。

作一名编辑就如工厂或商场里的质检员,合格的产品才能出厂或进场,这就很考验质检员的专业水准。它的品质优劣,内在含金量、价值全在你的手里,岂可马虎、怠慢?往深处想,自己本就是“给他人作嫁衣”之人,别人呕心沥血写成的稿件,哪怕是几万字或是几行字,都得一字一顿认真研读。“慢工出细活”,才能草中找珠,这话有点夸大,但优质稿是不会漏的。写编者按是作为一名编辑必备的业务能力。接到一篇文章,如果自己都没有弄懂别人要表达什么,主题是什么,没有在脑海里清晰呈现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中心思想,就断章取义,给别人下按语,这样容易会以偏盖全。只要用心细致阅读,即使理解能力有高低偏差,看问题角度不同,但,大方向和着眼点不会走偏。我曾见过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的编辑,写起编者按来完全是一个外行审视内行,这样的编按,无论长短,抓不住重点,看过还是不知所云,字里行间隐隐透着“虚空”两个字。所以,专业、敬业很作用!



作为一名编辑,除了有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还得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化低蕴作依托。平时,自己多涉猎哲学、文艺学、美学、艺术、经济、历史、科技史等知识以及社会科学前沿,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和知识宽广度。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备一套《词海》《词源》,闲时多翻阅,自然积沙成塔,如小鸡啄碎米。
写文章的人经常会听到这句话:题好一半文。意思是说好题目在文章占了成功一半的作用,换个角度说,题目不好的文章,成功率也会大打折扣。据《说文解字》载:题,额也;眼,目也。假如一个人眼目、额头长相不佳,估计难给人留下好印象。


据汤姆森基金会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标题制作要有吸引力,读者拿到一张报纸后,往往先看。好的标题,确实可以引人入胜。新闻稿件尚如此,其他文稿亦然。
平常,作者投来的稿件,所拟的题目往往从个人角度出发或某一方面思考。作为编辑还得根据文稿的谋篇布局和媒体自身的定位及社会现实,给文稿取个更贴切、引人注目或立意更深远的题目。文章取个好题目,就如同“村姑”修饰好个头脸,瞬间变“公主”,效果也是麻雀变凤凰。编辑的工作就是成全别人,给别人做衣衫,默默无闻工作在后方。如果不擅长,最好把编辑的机会留给其他人。说到此,不少文学作品也不例外,取个好题目,故事更动人。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当时,自己阅读它就冲着这个题目去;捷克杰出作家哈谢克创作的小说《好兵帅克》,乍一看,还以为是一部歌颂士兵的作品,原来是一部政治讽刺小说;小说《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读之前,我以为它是本轻松幽默的散文集,能通过它缓解或者释放自己的紧张情绪;实际上,它是土耳其女作家爱诗乐·沛克创作的一部小说,披着文艺的皮囊,讨论沉重而引人深思的话题;《乌克兰拖拉机简史》题目取得更精彩绝妙,如不是好奇好友书柜里怎么有一本科技类书,我还真不会拿来翻,结果,是英国作者玛琳娜·柳微卡创作的一部忍俊不禁的小说,讲述着慌诞的故事。不一而足,在此,不再赘述。因此,编辑不但会把控稿件内容质量,还要会给它取个“好名字”,贴个显眼“标签”,如父母给儿女取好名字。

作为一个编辑,对稿件举行修缮润色,是本职工作。一个作者遇到一个好编辑,如同一个编辑寻觅到一个作者,几乎一样惊喜,他们之间如同伯乐与良马。文稿中的遣词造句,查漏补缺,修改标点符号,语病语序,诸如错字、别字、衍字都得认真查验一番。
说到标点符号,曾有一位资深老编辑举一个典型例子:一位客人拜会主人,逢下雨,想蹭饭,主人厌烦,便在纸条上写了“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本意是“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意思表达得够清楚。可是,混食客人,便灵机一动,给它加了几个标点符号,便是“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结果意思相反。有没有蹭到饭,不得而知,但此人便妙用了标点符号,也说明标点符号作用不可小觑!
同样几个字,变换一下语序,表达效果也会不一样。印象中有一篇小小说,描写的情景是,几个人围着就餐,酒酣耳热之际,其中一位指着邻桌的茶壶对服务员却说“拿茶来”。这话表述明显不精准,忽略了空间概念和空间距离,如果对准备来参加宴席的朋友说这话是没错,强调的是“拿”。应该改为“茶拿来”,强调的是“茶”已经近在咫尺,两字位置一对调,表述效果不一样。编辑还得对语言要有一定敏感性。好的编辑能激发作者的创作潜能,使作者不断地超越自己,而好的稿件,经过编辑的修改加工,定能大放异彩。相反,质量普通的稿件也不得随意拔高,免得助长了作者的自傲心理,不利于作者水平的提高,审稿如同老师阅试卷,必须实事求是!
不得不说,还有一类编辑,本身知识文化水平都挺高,写作功底也不错,但,每位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见到与自己的期望值有落差的稿件,会不屑一顾,有居高临下的态度,这就犯了大忌,首先自己得沉下身段,做好服务,不能一味突出自己。更不能将别人稿件,大刀阔斧地改动,变成编辑自己的东西,要尊重作者风格,尊重原稿。从事编辑这行当,还真不错,首先,可以养成了严谨的习惯,编辑审稿就如同老师阅密封的试卷,作者即便是大名鼎鼎的作家也不管用,可能还是编辑的偶像,但他们的稿件,于编辑而言,仅是铅字的排列组合而已。一笔一划,一字一句,一板一眼,都得经过推敲。久而久之,养成严谨性格,但也会难免古板一点,放进世俗生活有点别扭。


曾有人说:中小学老师,当了越久,水平越接近学生。这话有点武断,但,也从侧面折射出职业对人的影响。当编辑就不一样,除了前文提到过的自身需要不断学习充电外,每天忙忙碌碌,表面是看稿件,实质是跟一个个灵魂对话,总离不开“真善美”。熏陶之下,虚荣心也少了,多了几分真诚,对外界光怪陆离的现象也见怪不怪了。还有,假如你平时注意观察,不少女编辑的气质和风韵就是好,散发着一股书墨芳香,不是她们有多美,而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需要沉淀和锻炼而来的,说明浸润书诗,很值。
以上都是蜻蜓点水之谈,“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不得不引用庄子的一句话来结束全文。




来源:善美东岸文字:马泽松图片:网络编辑:马泽松审核:黄晓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做一名编辑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