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3-11-13 11:54:01

崇文重武一古村 —— 海丰县赤坑镇赤花楼村印象


在封建时代,海陆丰考取进士功名的不多,有记载的才30多人;海丰县赤坑镇赤花村赤花楼自然村武进士吴占即是其中之一。
近日,记者走进赤花楼村,但见它位于赤坑镇东北隅丘陵地带,村后的山峦突鬱如狮子,树木浓荫、起伏环拥;村前的池塘如明镜,田畴开阔,远处群峰叠翠。村中建筑古朴、巷道整齐。该村村长告诉记者,近年来,大多数村民都迁往海城、汕尾居住,本村人口已不足百人。
“三条半巷”和八角井海陆丰人的迁徒路线,一般是由农村到城市。让人诧异的是,赤花楼的先祖原本在海城居住,且有一定社会地位,康熙初期才搬到赤花楼建基。而且该村的“原住民”姓陈,该村的东巷,至今犹称为“陈厝巷”,直到解放前,陈姓村民才陆续迁出该村。其中原因,其村民语焉不详,估计与古人相信堪舆之学有关。
赤花楼村不大,仅有三条半直巷和一条半横巷,每一座民居都是“三间过二伸手”格局,因村庄坐向所限,每座民居(包括祠堂)的大门都是从左侧设置门楼。直巷以中巷最为宽敞,约有四米宽,东巷次之,西巷稍窄,每座民居正屋右侧都隔着一条小巷建了附厝,故有“三条半巷”之称。村外围设置三个寨门,村后一个、村前东西两侧各安一个,成为品字形。
该村村前有一口八角井,据说挖成这口水井时,泉水喷涌,村民大喜,然而泉水太大,竟涌出井面,不太适宜饮用。村民们想了一个法子,找来松树锯成一节一节沉下井底,果然奏效,井水高度一直保持在井的半中间,再拱好圆形井壁后砌筑成八角形的麻石井面,井沿也用麻石圈筑,既美观、又耐用,且相当卫生。据说八角井水甘甜无比,且从不浑浊,更不会枯竭,煮茶后隔夜都不现镜膜状的东西。遇上大旱年,邻村的井水枯干了,而这口井除足够本村人饮用,还能供应部分给邻村。
据村民介绍,吴氏先祖自海城迁来赤花楼后,才经过三五十年的繁衍,人口、经济迅速发展,并且崇文重武,为后来涌现进士吴占、举人吴英打下基础。
崇文重武功名赫奕在赤花楼村前小广场上,矗立着两座旗杆夹,一为进士吴占所立、一为举人吴英所立。据吴氏后人介绍,吴英、吴占系亲兄弟,他们的父祖都曾考上海丰县武科庠生。
据海丰县志及吴氏族谱所载:吴英,字伟之,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已卯科中式广东乡试武科第二名武举人,被被诰封为武翼都尉,享受武秩从三品待遇。
吴占,号胜鳌,嘉庆十五年(1810年)庚午科中式广东乡试武举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会试中式第46名进士,殿试钦点为三甲第37名武进士出身。初以各地军卫守备人选;次年,奉旨任广东崖州协镇都督,绿营军官副将,诰授武功将军,官秩从二品。
地赤花楼的光远堂中,至今犹高挂着皇帝钦赐的“将军第”匾额,保留着吴占的一把宝剑、“赐进士出身”牌匾和崖州乡绅赞誉吴占的“德播莲城”牌匾。可惜的是,这里曾陈列的一柄120斤重的铁所关刀,以及吴占的多项遗物都已无存。
从嘉庆至光绪近百年间,赤花楼吴氏家族人才辈出,除吴占、吴英外,比较出名的有吴胜辉被诰封为云骑慰,武秩正五品;国学生吴学勤被诰封为昭武都尉,武秩正四品;吴允衡授为昭武都尉,官任碣石卫右营把总,武秩正四品。
据该村村民介绍,该村虽以武扬名,但村人秉承“忠孝传家绳祖武,诗书继世奕孙谋”的祖训,一直办有私塾,且重视延请较有水平的老师任教;村里的人几乎人人读过书,虽无功名,却诵读不辍。尤其是近现代,该村有多名读书人走上领导岗位。
民俗与戏班该村的村前,有一个土石结构的大戏台。据说每年正月初一到初八,该村都请来戏班,用专备的杉楹、木板和帆布搭起戏台,台柱上贴上“旧代衣冠从新演出,今人面目仿古妆成”的对联,台下按照前面坐后面站的规矩,男女老少、宾朋好友兴致勃勃地一起看戏。到了白天,欢迎各地的“虎狮队”和唱曲班进村表演。正月十六那天,该村还要举行迎春庙会游行活动,游行的对象是海陆丰民俗中赫赫有名的三山国王。
该村还组织过戏班,曾排练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扫窗会》等二十多个剧目,演出足迹遍及镇内外和陆丰一些乡村,有一点小名气。



汕尾日报记者 沈洛羊来源:汕尾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崇文重武一古村 —— 海丰县赤坑镇赤花楼村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