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18-10-8 14:12:01

“海陆丰文化”能成为广东第五大文化吗,你怎么看?

http://p98.pstatp.com/large/b76a0005ce07ae061e02

文化海陆丰文化本身归属于闽南文化,是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广府文化互相影响形成,实际上广东只有三大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闽南文化即福佬文化,不管是潮汕雷州还是海陆丰都属于闽南文化。这三大文化都是各具特色的闽南文化海陆丰文化的形成http://p3.pstatp.com/large/d27f0003a72f7e19c5ab

汉开凿羊蹄岭,特别是唐宋以降,使海陆丰成为广州通粤东官道和传统商路必经之地,驿路通过群山封闭的垭口,传递了广府、福佬和客家文化,使海丰成了三种地域文化的中转站,同时接受了客家文化和广府文化的影响。明代推行卫所制度,海丰因扼惠潮官道,为粤东海防重地,在境内设置碣石卫及海丰千户所、捷胜千户所、甲子千户所,并带来了属于北方的军屯文化。加上境内百越文化的遗存畲族文化及疍民文化的共存和沉淀,使海丰更有别于东邻的潮汕文化。形成了一种适应性强、富有冒险精神、敢为人先、容易爆发但不善坚持、兼容并收又好斗、具有短期行为心理的特点。在内容易“窝里斗”(俗谓海丰为“牛地”,好斗),在外讲乡情义气,抱团作战,是以有“天顶雷公,天下海陆丰”之称。各文化对海陆丰的影响http://p98.pstatp.com/large/da5300031b77b1ceeada

闽南文化:妈祖信仰受潮汕影响的:重鬼神好占卜受客家影响的:我认为是擂茶,广东擂茶主要是客家擂茶,然而海丰擂茶唐朝时就已经有了,而客家人是宋朝开始才陆续进入海陆丰,带来新的擂茶方式,与海陆丰本土擂茶相融合形成的擂茶文化。受广府影响的:海陆丰的饮食文化与广州的饮食文化差不多,海陆丰地区的客家方言是最接近粤语的客家话海陆丰姓氏方面更接近闽南从百家姓来看,闽南地区清一色都是陈林黄,http://p3.pstatp.com/large/8e07000c596fcb36a2ef

潮汕也是海丰140姓:陈林黄吴刘张李曾王余陆河077姓:彭叶罗朱陈邱刘黄李张其中有66个姓氏与海丰重复陆丰没有数据海陆丰文化记忆白字戏http://p3.pstatp.com/large/912600086fe9767ef422

海陆丰地区三个稀有剧种中,唯一用发方言演出的,戏剧中的唱腔念白均用方言故称“白字”,早期的白字戏与疍,畲土著文化融合,接受方言渔歌,庙堂音乐,弦诗小调等民间艺术的熏陶,逐步形成地方色彩浓烈的名歌戏。白字戏源远流长,是我国古老的稀有剧种之一,在明朝初期或更早时期从闽南流入到海陆丰,与本地的文化相结合,吸收了本地民间艺术的精华,用方言来演唱,逐渐形成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白字戏西秦戏http://p98.pstatp.com/large/d2750002687f4cbd50d5

西秦戏是一个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珍惜剧种,与海陆丰白字,正字等剧种齐名,被专家称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戏曲瑰宝的组成部分”,据《广东省戏曲艺术资料》载,西秦戏无疑是个古老的剧种,它从大西北流传到海陆丰,源于陕西的秦腔,甘肃调流入广东海陆丰,与当地的民间艺术和民间风俗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地方剧种。西秦戏又称乱弹戏,流行于海陆丰,潮汕和福建南部等地,明朝西北地区的西秦腔流入海陆丰,与地方民间艺术结合,至清初又逐渐游离于西秦腔而自立门户,形成了别具风格与特色的西秦戏剧种海丰八音http://p9.pstatp.com/large/d2800001775a92f1b0f4

据相关史料记载海丰八音起源于宋末元初,兴盛于明清,起初是由一些爱好乐器者自吹自打,后逐步凑合一起演奏而成,海丰八音起源于宋末元初,这是当时北方中原兵荒马乱,人口大量移居到海丰这里来,人们带着这种乐器等,依据县考证南宋时期就有这种乐器出现麒麟舞狮http://p3.pstatp.com/large/9b8d000499f97756b27c

海丰舞狮造型比较夸张,棱角分明,往往比广府的醒狮和客家的憨仔狮的狮头要大得多,古雅的大脑袋,宽阔的前额,长着一对神气的大眼睛,坦鼻方嘴,独特的艺术形象使人们感到既神秘又亲切,威严中蕴藏着秀气,憨态中闪烁着智慧,舞起来更加虎虎生威,舞狮在海陆丰的历史渊源与各门各派的拳术共生共荣,紧密相连,其历史同样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海陆丰擂茶http://p3.pstatp.com/large/9b8e00022f4d762e664a

饮茶是中国人的习惯也是一种文化,作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的海丰县,茶文化更是独树一帜丰富多彩,其衍生出来的咸茶,菜茶,饭茶,甜茶大大延伸了茶的内涵,在海丰人民日常生活中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外还多了“擂茶三宝”,即一只牙钵,一根榴树枝或者油茶树做的擂棍和炒米,熟花生米,芝麻等。据查阅有关史料和了解,海丰临近的潮州汕头惠州,惠东等市县的群众生活中,没有擂咸茶的习惯,只有海丰包括陆丰,陆河,汕尾这些地方才盛行吃咸茶,这应该可以追溯到清朝初年的康乾盛世,在明代以前的海丰百姓,多数来自江西省和广东北部的客家人,明代中期以后福建和潮州等地人口逐渐迁入海丰,在以客家为主的原始民俗和闽潮民俗的汇融中,演变成为独具特色的海丰民俗风情,这是人们喜爱的吃咸茶粿文化http://p3.pstatp.com/large/9b8d0004abe25d044c56

海陆丰民间饮食习俗在漫长岁月中,因其自然环境气候物产与其他地方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地方特色浓厚,且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习俗,尤其是“粿”,在海陆丰人的生活中更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海陆丰地区的粿会因为佳节吉旦的不同,其种类造型和制造技术也不尽相同,即有了“时节做时粿”之说,一年之中海陆丰人以春节的甜粿,发粿的制作最为隆重和繁杂。时时话,节节粿,在海陆丰地区,清明节要做“鼠壳龟粿”,端午节做粽子,中元节做“重糕粿”,冬至做“冬节蛤”,“冬节丸”。“粿”贯穿了海陆丰人一年四季的生活图景,传递着海陆丰人心中的乡情,亲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盼,海陆丰的粿,不但令人赏心悦目,胃口大开,还体现了海陆丰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和典型的节日饮食习惯赤石古寨http://p3.pstatp.com/large/9b8d000498163321dd5b

寨只是一个巢穴,对于迁徙者来讲,是一个驿站,而当中有些人走累了,便在这里栖息,不愿在跋涉了或者是兵荒马乱时,先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也促使寨这种集居住,防御于一身的固定建筑的形成。走进赤石镇,你可以发现这里的一大特点便是寨多,故有“赤石十八寨”之称,如今保存比较完整的新厝林,千秋塘,新城,羊坑四个古寨,这些古寨以独特的建筑艺术和人文景观,点缀于绿水青山之间,成了赤石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赤石古寨不仅以其恢宏奇巧的建筑风格引人瞩目,而且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发人深思,赤石古寨在建筑上遵循简单实用,安全舒适的原则,以采用当地的沙土鹅卵石等材料为主,强调返朴归真和顺乎自然,而且古寨大多为方形寨这与其他地方所崇尚圆形寨不同,因为这里的沙石资源和山水资源比较丰富,第一个就是就地取材,第二个就是古寨的建造形式方面,大部分是方形,他有别于粤东的客家古寨,也有别于粤西的古寨,主要是方形建造。万国语言赤石古寨以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防御功能强著称,在海陆丰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而赤石的民风民俗也别具一格,走进赤石,你可以听到福佬,客家,粘米等三种方言在这里汇聚融合,共生共存,许多赤石人会听并且会讲这三种方言,难怪有人戏称赤石人会讲“万国语言”在古代的交通上,有多条古道交汇,很多南下的移民就选中了这个地方,带来了不同的文化,有广府文化,福佬文化,客家文化而且这些不同文化体系的移民来到赤石后,带来了不同的地方风俗,所以赤石的民间文化也是很丰富眺望赤石,一边是粗犷,简朴,坚固的古寨,夕阳下,显得那么的深沉和苍老,她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而另一边却是高大,明亮还略显奢华的现代楼房,透视出着社会的变迁,这一新一旧,见证了历史,也见证了赤石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陆丰文化”能成为广东第五大文化吗,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