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3-4-23 17:00:29

赤山红棉

我走过海丰县城红黄色调相间的红色文化街,穿过熙熙攘攘的有“百年骑楼,千年老街”之称的幼石街、老街,来到了龙津桥,又往龙山方向前进。那里是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发祥地,有彭湃故居,赤山约农会、海丰县总农会、得趣书室等革命旧址和海丰革命烈士纪念碑。



当我来到彭湃故居广场的时候,看到已有不少游客在那里参观了。有几十个游客在彭湃故居前的浮雕文化墙前拍集体照,看他们拉起的横幅,知道这是来自广州的学党史培训班。彭湃故居广场这些年得到了扩建,又毗邻龙津河、龙山,让它成了党史学习和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这时,我注意到了广场四周,长着几棵高大的红棉树,它们的花开得正旺。其中有一棵红棉树是长在得趣书室里的,树高目测有20米以上,比我在县里任何其它地方见到的红棉树都要长得高大,开得更为灿烂。它的树形也特别端正,一柱挺拨的树干,数根粗细均匀的枝干,向四周自由伸展,分出无数的树枝形成了巨大的树冠,红棉花长得层层叠叠,像无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彭湃故居广场中间立有“六人农会”的塑像,生动地还原了彭湃组织成立“六人农会”的场景:五位进步农民将斗笠、簸箕放在一旁,环绕在彭湃身边,共商大事。“服从指挥,革命不要钱,要严守秘密……”当年六人的庄严誓词仿佛萦绕耳边。远远看着,红棉树、得趣书室和这塑像构成了一幅效果颇佳的图片。如果来到彭湃故居前,这红棉树又立在了故居的后面,俨然一个卫士。故居的墙是白色的,花是红色的,给人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我走进得趣书室,来到这棵红棉树下。我抬头向上望,无数绽放的红棉花好似一片云霞遮住了天空,有小鸟在“云霞”里面婉转地歌唱。这棵红棉树的树干是黑色的,布满了灰白色的星星点点,它的直径有一米左右。我看到红棉树上挂着一张牌,告诉我这棵树树龄是70年,它的保护级别属于“后备资源”。得趣书室原是彭湃自家书室,1922年夏天,彭湃在这里成立“六人农会”。1925年3月,广州革命军第一次东征胜利后,周恩来同志在这里帮助建立了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大革命失败后,得趣书室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1953年人民政府拨款按原貌重建得趣书室。


得趣书室后面是彭湃的母亲周凤的居室。周凤是个伟大的女性,她把全部积蓄用来支持革命,将亲人一个个送上战场,失去了包括三个儿子彭汉垣、 彭湃、 彭述在内的七位至亲。解放后,这位英雄的母亲受到了政府的褒奖,毛主席、周总理接见了她,人民政府在得趣书室后面为她建造了居室,还给她专门拨了一部人力脚踏车代步,让她安度晚年。这棵红棉树就是当年重建之时栽下的,居室周围还有樟树、龙眼树等,树龄都超过了60年。居室前有名为《天伦之乐》的塑像,塑造了周凤老太太四代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


与得趣书室相邻的是赤山约农会旧址。在清代至民国时期,海丰按区域被划分为几十个“约”,赤山约是其中之一,包括现在的龙山、赤山、桥东等十几个自然村。赤山之名不知因何而来,然而,赤山的“赤”字,有红色的意思,又有忠诚的喻意,可用来象征革命,字里面似乎早就预言了此处会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震动全国的红色革命运动。赤山约农会是中国最早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团结、教育和组织农民的新型农民组织。1922 年7月,彭湃在海丰秘密组织了“六人农会”,领导农民同地主豪绅作斗争。同年10月彭湃将其扩建为赤山约农会,会员达10万人,在此基础上,1923年1月成立了海丰县总农会。1927年10月,彭湃在海陆丰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赤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浴血奋战,牺牲的先辈达300多人,解放后被评为烈士的有50多人,是海陆丰烈士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彭湃故居附近有一小山,名字为龙山。山虽小,“有龙则灵”,据明县志记载,龙山古时建有祠、亭,有宋时石壁刻字,为县迎春祷雨之处。1958年,海丰县境内革命烈士纪念碑修建在龙山上,碑身正面直书“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是陶铸同志所写。碑座正面横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书写碑文。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记得读小学之时,学校曾经组织来这里扫墓,少先队员在这里敬礼、宣誓,少先队员代表送上花圈,每个学生献上自己做的白色纸花,那仪式感满满的画面让我记忆至今。龙山公园里也种有红棉树,长得不高,花开得不多,有的还没有开花,树干上还长着圆锥状的粗刺,这是幼年期红棉的特征,长成后的红棉是没有刺的。我记得读初中时练刻印章,听说红棉树的刺可以当刻料,便到烈士陵园剥了一根刺来进行雕刻。但我是何时何地第一次见到红棉花开呢?我却想不起来了。红棉是本地常见树种,在我印象中,红棉树一直都在,但我却没怎么去关注它。这一点有些类似于我对家乡红色文化的认识。我出生在这座英雄的城市,从小就知道彭湃的英雄故事,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先辈为革命流过血,其中牺牲了很多人。在我的青少年时期,甚至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潜移默化的认识反而令我对家乡的红色文化缺少主动性学习与探究,所知其实并不多,理解也不够深刻。这些年,家乡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工作得到重视,红色文化日益浓郁,详实的史料学习、现场观摩和理论研究让我重新审视家乡红色文化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受到很大的教育和启示。


我曾接待过几批到红宫、红场、彭湃故居广场参观的外地朋友。我的朋友们在参观完后都表示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看到彭湃烈士就义前写的血书时,有的朋友就感动得忍不住落泪了。“我们未死的那一秒钟以前,我们努力在这里做党的工作,向士兵宣传,向狱内群众宣传……”彭湃在就义前,和战友一起给周恩来写最后的书信,字里行间抒写对革命必胜的信念,留下对家人的殷切嘱托。彭湃就义前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酷刑,手足俱折、身无完肤,晕死多达九次。彭湃英勇不屈,于1929年8月30日壮烈牺牲,年仅33岁。一起赴难的还有杨殷,颜昌颐,邢士珍等党的领导人,他们牺牲之时都很年轻。他们的家境都很殷实,也有文化,却共同选择了舍生取义,向死而生。


红棉树因其品质如同英雄人物,形象高大,花红似血,落地有声,不枯萎、不变色,故也被誉为英雄花。海丰县有“东方红城”“小莫斯科”的美称,是英雄的城市。值此红棉花盛开的春天,游英雄城、赏英雄花、缅英雄绩、传英雄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接下来,我还要去红宫、红场、烈士陵园、文天祥公园等地,看那一树又一树的红棉花开。






来源:善美东岸,图文:姚宇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赤山红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