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3-2-16 17:10:19

黄连



黄连,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明目,稠肠止痢。近日,肠胃湿热,腹部隐隐绞痛,直接打开家中小药箱,挑来两小块黄连条,放置口杯中,冲上开水浸泡,黄连条渗出阵阵黄色。稍候,水渐成浅黄色,一会儿后,整杯水如浅黄色琥珀。

待水温适宜,迫不及待地吸一口,苦味瞬间从舌尖味蕾蔓延开来,苦味入心,不觉眉头一皱。干脆一饮而下,水都不敢在嘴里打转,感觉苦从肠胃往全身扩散,咬着牙齿,打个寒颤。的确,黄连之苦不虚传。约略半小时后,腹部绞痛缓解了,再过一时左右,症状消失了,果然黄连是一味常备药。忘了疼痛,却难忘黄连的苦。

记得小时候,生活在乡下,如遇有身体湿热或上火症状,家人会去药店买点黄连条泡水,给我们喝一喝。起初,我们受不了那黄连的苦味,不肯喝那黄连水。大人连骗带哄,说什么生活都是先苦后甜,从小不吃苦的人,以后就成不了人,干不成大事,药哪里有甜味等说辞,不一而足。若干年后,终于明白如果生活都是先苦后甜,那就太好了,这是题外话。后来,我们试着一小口一小口喝,再后来,喝多了,渐渐就习惯了黄连水的苦。难得的是,彼时除了上火、感冒之类的小病,没有得过大病,可能黄连发挥了重要作用。

迨及到湖南求学,湘味无辣不欢,本地人则适应了水土环境,一到夏天,天气潮湿炎热,我容易上火,用上黄连泡水这个偏方,省了外出就医的麻烦。某次,看报纸获悉,有些地方的农村习俗,当一个婴孩呱呱坠地,在他吃第一口奶之前,先要给他喂黄连苦水。那是给婴儿清火解毒,免得来日脸上长痘,头上生疖,并希冀他能先苦后甜,看来早有人认识到它的药用价值。

常闻俗语“黄连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只是因为黄连苦到让人说不出话,咽下去,难乎其难,所以在思想感情上是难以接受的。明明是黄连立下的救人生命的功劳,到头来却被人因为太苦而给“抹杀”了。虽然它为救人性命服务,但没人会对它产生好感。作为“百草之王”的人参就不一样,因其是一味名贵药材,在不太懂药性的普通人眼中是好的,但“是药三分毒”,使用不当,良药变成毒药,甚至会丢了小命。那也是人为的因素,而不是它本身的过错,人参永远都是不可多得的“无过”的好药。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黄连型”“人参型”之人。黄连型的人,喜欢“治病救人”,尽管他的话句句是真理,但是说话时却不注意说话的分寸和语气,结果虽说帮助了别人,却得不到人家的尊重,忠言何必逆耳,说顺耳的忠言,不是更好吗?人的本性多是喜好顺着来。人参型的人,面对别人的缺点和失误很少提及,着眼于别人的优点,从不吝惜溢美之词,即使不得不给人指出缺点,也尽量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找差距”。


黄连作为家庭常备药,中医看家之药,就如日常生活中的白菜萝卜,是为炊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不少作家笔下的题材。值得一提的是“京派文学”的女作家叶广芩,她的中篇小说《黄连厚朴》就是这样一部具有深厚中医理论、深厚中国文化和难以言说的复杂人性的杰作,也让我们通过这两种药看到了疾病的隐藏原因和对这个病态社会的新认知。黄连和厚朴本来只是两种常见的药材,常见的。然而,这两种药的奇妙之处,正如我们生活中的悲伤和快乐相辅相成。

医药能治身而不能治心,用她的话说“有医学达不到的顽疾,也有医学理论解释不了的病因。这是另一个黄连厚朴遮不住的一面。为此,我写了小说《黄连厚朴》。”黄连和厚朴作用再强大,也无法去除他们内心的贪婪和欲望。而人的贪婪和欲望才是毁灭一个人的最根本原因,黄连和厚朴这两味寻常又神奇的中药揭示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尝尽黄连苦,仍做厚朴人。雪过黄连淡,风来厚朴香。




来源:善美东岸,文:马泽松,图:网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