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钱不可说,和亲朋好友一谈钱就容易伤感情,但我们作为凡尘中的俗人,却不得不说它。油盐柴米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没有它,可万万不行。即使有一身傲骨总也要为生活奔波,也是为钱操劳,才能果腹蔽体。二两碎银难倒英雄汉的事,举不胜举。
其实,古人对钱早有认识,《诗经》中“哿矣富人,哀此惸独。”就指出“富贵人家多欢乐,可怜穷人太孤独。”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把钱的作用吹得神乎其神的,就数西晋鲁褒的《钱神论》,极力夸张钱之无所不能,甚至于有超胜天之处,当然,多少含有讽刺鞭挞时弊的原因。
近代也不乏其人,鲁迅当年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演讲时,期间,他拿起一篇《娜拉出走之后》谈到:“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呢?两条路,这个女人不是出走就是回来。如果她不想回来呢?那么她必须变得富有,提包里有些准备,说白了,就是要有钱。”此后,他就表示:“梦是好的:但钱,也是要紧的。”经济基础决定生存和地位。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之不易”。货物不容易得,钱也一样不容易得到。曾经听到有位潮汕籍朋友时常说:“铜钱出苦坑”。意思是钱银来之不容易,是从苦坑中出来的。这苦坑是个形容词,坑中荆棘丛生,还有破玻璃碎片陶瓷瓦砾等。鼓励人要学会刻苦耐劳,顽强地承受着艰苦的环境。同时,劝说人们不要乱花钱,要节俭办一切事情。还有,他常说的另一句就是“富从升斗起,穷因弃小钱”。财富都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饭是一口一口吃的,事业正是一分利一分利做出来的。没有最初起步的小,就永远不可能有未来的大,要明白“积小为大”的道理。“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古人早有认识。
我见过不少家庭都有一个陶瓷金猪存钱罐,让小朋友将零花钱存放在里面,可以放入一枚枚一元硬币,潜移默化,培养他们从小不乱花钱,勤积蓄的好习惯。我也见过一位五金店主,刚开始时,拉着板车摆摊贩卖五金配件,到处摆摊,早出晚归,寒往暑来,风雨无阻。几年过后,经营条件改善了,无需摆摊了,直接租赁了一间门面,有固定地方,无惧风雨,四季如常。再过几年也不用租赁店面,自己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购买了一爿店面,有属于自己的天地。这是很励志的故事,他们将钱财一分一元积攒起来,不拘多寡,量入为出,扣除必要的生活开销,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最终改变自己的境况。看来,勤俭两者无一能偏废。俭以节支,勤而节俭才能裕财致赢。否则,用之无节,犹如漏后不堵,必致财源流失。“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横财如偏财并非指不义之财,有可能是几代人所积累下来或自己中了彩票之类所得。大家如有留意,彩票门店时常门庭若市,都抱着横财梦而来,但往往都是灰溜溜而归,时不时还伴有几句婉惜遗憾声。横财人人都想得到,但一夜暴富的机会如海底捞针,简直就是担梯上天。记得,中学时代,有一次放暑假,当假期工,跟我父亲到建筑工地搬砖,从楼下搬到三楼,每块砖工钱以三分计算,先是手掌心起泡,后来磨破了,脸和后背晒得火辣辣,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才搬了千把个,掀开衣袖,手臂肤色与脸庞,截然不同。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体会到赚钱的艰辛,也认识到父母养家糊口的不易。
钱,是通货,不花出去,不能兑现其价值。普通人手头不裕,为解决衣食住行,就得忙忙碌碌,一生坎坷。如《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贺秀莲”“孙少安”,就是千千万万平凡人的代表。钟鸣鼎食之家,用钱大有伸缩余地,但也不能学石崇斗富,免得穷奢极欲,乐极生悲,毕竟,“千金散尽还复来。”只要李白才有底气说得出,是否做得到,就不得而知。亦不能学葛朗台惜钱如金,锱铢必较。
末了,“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钱财聚散无常。有薄技,可以糊口。如职场中的一句话:没有稳定的职业,只有稳定的能力。不知大家同意否?来源:善美东岸,文:马泽松,图:网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