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3-1-13 17:41:20

也谈“一般”


春节在即,让我想起以往过年期间,亲朋好友相聚,他们中有的做买卖,有的为工薪阶层,有的是公职人员,以豪车代步有之,以电动车为交通工具亦有。谈话间,问及对方过去一年境况如何?他们会不假思索地回之“一般”或“一般般”。
无独有偶,我有位堂弟,前几年读高中时,平时询问其情况如何,总是笑眯眯回以“一般”或“一般般”。我也提醒他要抓紧时间,不懂的地方就要问问老师。结果只考上非重点院校,恰有一回暑假遇到他,问及学科是否难学,学的如何,竞争压力是否大。他不冷不热地回以“一般”“一般般”。听多了,我也不知道究竟是好是坏,也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用这个词。

退而思之,“一般”可以表示上好也可以表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之,可以比上可以比下,模棱两可,留有余地,给人留下想像的空间。在此,不得不佩服中国文字和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想想我们祖先在创造文字时真是煞费苦心。不信,大家有机会可以翻翻《说文解字》《尔雅》,就明白汉字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

中国文字是方块字,有别于拼写的西洋文字和使用假名的日本文。汉字使用六书造字法,认识汉字除了识义会读,还得用心去领会、去悟!只有经过自己用心去深切悟透的东西才是最贴切和最真实的!中国历史走过五千年,能够留传和沉淀下来的,都值得咀嚼和品味,“一般”这个词就是其一。
在此,信手抄录几句古诗词,“一般”有多种意思可见一斑,“云駮花骢各试行,一般毛色一般缨。”(唐·王建《宫词一百首》)有“一样”的意思;“细思残腊与新年,一般清绝元非二。”(宋·郭应祥《踏莎行》)有“一般”的意思;“更有一般人不见,白莲花向半天开。”(唐·裴度《真慧寺(五祖道场)》)有“一番”的意思;“涧有长松谷有兰,人材休把一般看。”(元·王旭《留别孙唐卿》)有“普通”的意思……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再往深处想,中国文化以儒道释为主体,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奉中庸之道为圭臬,为人处事,不偏不倚,讲究左右逢源,深藏若虚,方圆纵横,闷声发大财,逢人说话三分真。不少人更深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的道理。所以,很多人喜欢用“一般”或“一般般”表示自己的境况或地位,便不足为奇了。再说,从字面上的含义表示来看,应属于中性词,不含褒贬。喜欢用“一般”敷衍人,亦可以说是“国民性”之一。

近日,阅读胡适的杂文《差不多先生传》,文中“差不多先生”喜欢用“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敷衍塞责,这样一种病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消极的混世哲学。文章在诙谐喜剧式文字中隐含批判意识,用虚拟手法强调这种混世哲学的危害性和普遍性,“差不多”的混世哲学已成为一种社会痼疾,值得警醒,其使用范围不亚于“一般”,两者的使用有“异曲同工”之处。

“一般”这个词从不同的人说出来和放在不同的人身上,效果自然不一样。低调之人或地位高的人说出来,“一般”往往不一般;对不甘一般的人说出来,可能就真的一般了。最后,多数人都是很普通,普通人都很一般,讲话的分量自然就很一般。在此,用很一般的文字表达对“一般”的看法。





来源:善美东岸,文:马泽松,图:网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也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