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2-12-9 19:12:09

城中村


如今,每个地方城市化进程加剧,城中村已是普遍现象,每座城市都有大小不一的城中村。

走进城中村,平房矮旧,楼房高矮不一,楼间距狭窄,假如两户主站在相对窗户旁,彼此一伸手,都能握手。楼挨楼,楼贴楼,楼倚楼,看不见天,看不见月,看不见星星。走在窄逼的巷道上,时常遇到,臭水横流、蚊虫乱飞、老鼠四窜。抬起头,你不一定能看到天空,但绝对能看到电话线、网线、有线电视线等各种线路不按要求架设,缠绕在电线上,像蜘蛛网一样盘踞在头顶,窄窄的巷道两旁是突兀的楼房,几十条线路缠成一团,有的耷拉下来,离人的头顶只有寸许。但是,这样的地方却成为了众多低收入务工人群的天堂。往往都是许多刚毕业大学生和外出务工的民工的不二选择,因为城中村租金便宜,虽然与城市现代住所的要求相差甚远,但终归是给予了他们一席之地,让他们在这个城市里,可以扎根生长。
走在这冷暗孤清的巷道,相逢的人透着异样的目光,匆匆而过,走过一间又一间破旧房屋,没人理会也不需要别人在乎。举目眺望,一墙之隔,似乎冰火两重天。喧嚣的城市发出耀眼的光,灯光闪烁而没有沉寂,高楼演绎着它的繁华,霓虹灯五彩缤纷,摇曳绚丽身姿。夜总会里充满荷尔蒙的欢呼声、尖叫声、嘶喊声,让夜不会沉寂、冷清。而斑斓却略显颓废的城中村,与不远处繁华气派的现代建筑似乎格格不入,无数城中村居住者心之所向的美丽新城,很近,又好像很远,但生活还是得继续。

其实,城中村居住者不是村的主人,绝多数来自五湖四海,根在四川、湖北、湖南……他们大部分为进城务工人员,其中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或为了让自己的儿女受更好的教育,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或为了自己出身的那片土地不再贫瘠,或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心中的梦想而来城市闯荡,暂居于此。但他们部分人文化不高,不能找到体面的工作,所获得的劳动报酬也是微薄。生存犹如一场搏杀,而城市就是竞技场,为了养家糊口,他们只会一心去谋求足以生活的残羹。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钱包里基本上没多少银两,所以,这里的人不讲排场。


但是,他们怀揣梦想,进城打拼,简单的生活,快乐的心境,憧憬着未来。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朝气蓬勃;一个个轻快的身影,青春洋溢。村子里从早到晚,都是熙熙攘攘,每一条小巷子里,也是人来人往。
一大早,城中村就沸沸扬扬了,卖小吃的小摊贩,将小龙包、肠粉、油条、豆浆、炒面,麻利地装上三轮车,推着村道口,等候上班族光顾。
村东南是一对四川籍夫妻,专门收废品,每天早出晚归,上班之余,还要辛苦照料孩子。去年暑期,在老家就读的孩子们,跑到农田里挖泥鳅,不料女儿右手被水蛇咬伤,鲜血直流,幸好是无毒的蛇类,不然生命堪忧。

夫妇决定,再穷再苦,也要把孩子们接到身边,不能再让他们作留守儿童,过那种孤独无助的生活了。

城中村,也是年轻人创业的试验田。我认识的一位广告店店主,外地农民,文化不高,从城中村起步,能刻苦耐劳,边经营边学习,经过十几年的打拼,万丈高楼从地起,已将公司开到了大街上,同时也已有房有车,好励志的例子。当然,城中村里也有不和谐音——较差的治安,较乱的秩序……但是,哪个城市又是洁白如玉呢?


城中村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出现,也终将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退出历史的洪流。前几年,看过一出舞台剧《许村故事》,聚焦的是当下城市发展中最为典型的“城中村”改造与建设的问题和普通百姓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同时又直面了老百姓的生存现状,描绘了一幅极具生活气息的市井画卷。

毫无疑问,每个从乡村到城市的奋斗者,多少都会涉足城中村,它是为实现梦想的摆渡者。







来源:善美东岸,文:马泽松,图:百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城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