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2-11-25 20:42:10

儿时的蝉声


近日,参观友人农场,时值秋收,远望稻田一片金黄,收割水稻,烘干稻谷,粮食入库,农人忙得不亦乐乎。我被眼前景象吸引住,走近观看,无意间,发现了飘来几个蝉壳在田垄上,让我不由想起儿时在乡下老家听蝉的日子。

“蝉”是学名,大家俗称“知了”。在我的记忆中,夏天一到,尤其每到六月末七月初,山上山下,坡前坡后,大街小巷的树木上,远远近近的树林里,到处都可以听到蝉声,满满的都是蝉的快乐和喜悦。绵绵密密的蝉声此起彼伏,时而急促如雨打漂萍,时而绵长如海浪阵阵,时而舒缓如流水悠悠。村里村外,蝉鸣声一片又一片,简直是一个蝉的世界。蝉鸣如罗大佑在歌曲《童年》中所唱那样。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劳累了一天的村民,晚膳后,冲完凉,便会夹上蒲扇,端着茶杯,提着竹凳子,或带上一卷凉席,赶集似的朝村前晒谷场那棵大榕树聚拢过去。大人们,家长里短,农事、家事、天下事,无所不谈。我们小孩子也有自己的乐趣,互相打闹嬉戏,追来追去。伴随着清脆而悠长的蝉鸣,缕缕夏风送来阵阵清凉,大家共同的爱好,便是聚在一起听蝉鸣。


蝉叫着,叫着,放暑假就越来越近。暑假一到,没了做作业的烦恼,三五同伴,除了捕鱼摸虾、捉蜻蜓,最喜欢的另一件事就是抓蝉。手拿竹竿的小伙伴,在寻得蝉的踪迹后,所有人都噤了声,仰着头看着树干高处叫得正欢的蝉。拿竹竿的小伙伴先小心翼翼地靠近知了栖息的树干,然后用沾了咬嚼过的口香糖的竹竿快准稳地粘上去,被粘住的蝉死命的挣扎,发出刺耳的滋啦滋啦声,眼急手快的小伙伴抓住它,往网兜一丢。不一会,就“收获”满满。


最有趣的还是抓蝉的成虫,成虫会在晚间从树下的泥土中钻出来,爬到树上脱壳变成蝉。夏夜,我们打着手电筒,在潮湿的大树或其他植物下搜寻,发现潮湿的地面上会出现许多指头粗细的小圆洞,心急的小伙伴,用手指拨开洞口的泥土,偶尔会露出蝉成虫的脑袋和脑袋上顶着的两只贼亮的眼睛。虽然大多数时候失望要比希望多,但大家还是乐此不疲。好不容易抓几只成虫放进饼干盒里,带回家。在昏暗的灯光下守着它,想目睹金蝉脱壳奇观,等待着,等待着,在晚上九到十点之间,其先是从头部开始的,最初会在头部裂开一道口子,然后口子越来越大,随后身体就从这个口子慢慢向外爬出来,紧接着露出绿色的身体和褶皱的翅膀,停留片刻,使翅膀变硬,颜色变深,大约一个小时后,就可以飞翔歌唱了。最后,留下一层金蝉外壳。


随着年纪渐长,知识增长,知道蝉可以食用,有一款叫《金蝉罐头》副食品可买。再后来了解了蝉和人高洁的精神与品性息息相关。如《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螓亦是蝉的一种,螓首即额广而方。唐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的“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噤若寒蝉”“蝉不知雪”“螳螂捕蝉”“金蝉脱壳”等一些与蝉有关成语。还加深了对“破茧成蝶”一词的理解。

蝉成虫需要脱壳才能鸣唱与飞翔,脱壳是蝉生命成长的一次飞跃。破壳是为了获得新生,是蝉新生的必由之路也是经过一段时间成长的结果。它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奋斗,争脱外壳的裹缠与羁绊,最终展翅飞翔,高歌鸣叫,引起大家的注意,标明一个季节的到来。

在此,我想到每个人想要有所作为,必须经过一番努力和挣扎。如果生命没有挫折和磨难,大家就回归生命原始的软弱与可欺,经不起生命中的惊涛骇浪和风雨浮沉。若要破茧成蝶展翅高飞,就得承受生命的痛苦,去完成生命的救赎。只有经历风雨,才会有彩虹。


触景生情,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快乐的童年,仿佛又回到了那热情似火的少年时代!我还想起白居易《早蝉》“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 不知以前和我一起听蝉、捕蝉的小伙伴现在可安好否?他们是否有听蝉?或许听蝉之人的身影早已淹没在滚滚人海中了。






来源:善美东岸,文:马泽松,图:百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时的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