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聪 (中国作曲家、小提琴家与音乐教育家)
马思聪(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广东海丰人。
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台湾交响乐团指挥、广州艺术音乐系主任、上海中华音乐学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等。1950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等职。
生平简介
我要把每一个音符献给祖国。——马思聪
1912年5月7日,马思聪作为马家的第五个儿子,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幼石街上的一座深宅大院里,小名艾。马思聪的父亲马育航同广东的风云人物陈炯明是总角之交,后来当上了广东省的财政厅长,这才得以维持9个儿女的一大家的生活。马思聪的父母都不懂音乐,但广东的戏剧之乡海陆丰所独有的地方戏剧音乐深深地影响着童年的马思聪。
1923年,11岁的马思聪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随大哥来到法国,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先后就学于南锡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 。
1929年初,马思聪因家境突变回国。在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演出,被誉为“音乐神童”。
后1930年再次赴法,向毕能蓬(Binembaum)学作曲。
1931年,广东省政府官费资助,马思聪再次赴法留学,第二年归国,任中国第一所现代“私立音乐学院”院长,主要在广州、香港、上海、南京、北平等地从事演出;同时,又先后在广州音乐院、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任教。
1932年马思聪与他的女弟子王慕理结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多年转辗于华南、西南各地坚持从事频繁的演出,并先后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华交响乐团指挥、贵阳艺术馆馆长等职。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台湾交响乐团指挥、广州艺术音乐系主任、上海中华音乐学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等。
1950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等职。
由于文革原因,1967年1月经香港出逃,赴美国定居,从事作曲、教学工作。
1971年7月,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从北京返回美国,周恩来托其向马思聪转达:“我平生有两件事深感遗憾,其中之一就是马思聪50多岁离乡背井去美国,我很难过。”
1987年5月20日于美国费城逝世。
2007年12月14日,马思聪异国辞世20年后骨灰归葬中国广州,同日《马思聪全集》在广州艺博院举行首发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