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往事:陈炯明归葬惠州西湖紫薇山纪实
本帖最后由 HFren社区 于 2019-2-23 21:36 编辑原载:东江时报 2017-04-01 14:51
祭礼现场的陈炯明遗像。
1935年4月3日,农历三月初一,民国时期的广东禁赌纪念日,惠州西湖紫薇山下气氛肃穆,各路民国政要齐集,为陈炯明归葬惠州西湖举行公祭。
陈炯明,字竞存,1878年生于清末惠州府海丰县(今属汕尾市),是辛亥革命元勋、民国广东军政领袖,在历史上颇受争议。因政见不一,他与孙中山决裂,引发了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陈炯明在惠州“老巢”负隅顽抗,最后被打败,退居香港。1933年9月,陈炯明在香港病逝,但直到1935年4月才归葬惠州西湖紫薇山。
陈炯明在惠州西湖公葬的新闻,当时几乎国内所有的大报都做了报道,但东时记者注意到刊发于《南华早报》(英文媒体)1935年5月8日的一篇通讯《GENERAL'SBURIAL——— MagnificentMau-soleumNearWestLake》,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大意为“精心营造的陈炯明墓虽然还比不上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墓,但周边美丽的景色,则无疑远远超过了它”。
民国时期的陈炯明墓。
陈炯明棺木覆以蓝布示意“反孝”
根据陈炯明之子陈定炎与李敖编撰的《陈竞存(炯明)先生年谱》记载,1933年,56岁的陈炯明先是在1月13日得知了母亲重病的电报,于16日回到香港侍奉母亲。8月18日,患肠炎入住马岛医院调治。9月9日病稍稍痊愈。10日病又发。19日晚病渐重。21日移居黄泥涌毓秀街二十五号定庐。22日凌晨2时逝世。弥留之际,陈炯明张口连呼“共和!共和!”二语。
据1933年10月20日 《大汉公报》报道,陈炯明灵堂的布置与众不同:在灵堂前横悬五色旗,两旁则挂以红黄蓝三色旗,旗尾划有蓝线,正中标一“井”字,棺木上覆以蓝色薄布,灵牌上书“显考定威将军广东省长陈公炯明神主”。
该报道据陈炯明亲信陈演生的说法对这一灵堂布置作了解释:“五色旗为陈生平所拥护之国旗,两旁则为致公党党旗,内‘井’字系含耕者有其田之意。陈为致公党党魁,故死后应悬党旗以示尊崇。棺上蓝布系‘反孝’的表示,因陈尚有八十三龄老母在。”
陈炯明在香港的公祭颇为简陋,到场的政要仅陈铭枢和翁桂清两人。
陈炯明在香港出殡情形。
逝世一周年后决定归葬惠州西湖
陈炯明逝世后,当时因葬地未定,财力不足,“遂将灵枢寄于香港东华义庄”。1934年9月22日,在陈炯明逝世一周年纪念之际,陈炯明的亲友和致公党党员等多人,齐集香港跑马地毓秀街陈宅举行祭礼,仪式虽然简单,但气氛严肃。祭礼结束之后,陈演生透露他昨天和周醒南等人已经前往惠州西湖物色合适的葬地。会后组织了葬事筹备处,并推陈演生等多人为董事,负责陈炯明归葬惠州西湖之事。
陈炯明将归葬西湖的消息传开后,立马得到了民国政府的支持。时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的陈济棠更是饬令保护陈氏亲友在惠州西湖为陈炯明选择葬地,同时还通告各方,让葬事筹备处收到了大量捐款。当时共有两处可供选择,一是鳄湖畔的紫薇山下,另是丰湖畔的黄塘。众所周知,最后断定了紫薇山。
陈炯明与惠州西湖渊源极深。1922年邓仲元遇刺后,陈炯明就想将这位跟随他多年的爱将安葬惠州西湖,后来不果。孙陈决裂后,陈炯明便隐居惠州西湖百花洲。当他看见西湖多年来未疏浚,湖滨道路不通,景物大多毁坏时,就带头倡议修葺西湖,并亲自撰写《修理西湖募捐序》。
致祭前,仵工将陈炯明棺柩移入一个亭子。
陈炯明公葬前后收逾3000挽联
1935年4月3日,各路记者云集惠州西湖报道葬事盛况,有报道称当天参加祭礼的人超过千人,“陈之为人怀念,于此可见”。
祭礼现场搭有牌楼一座,高悬黑底白字的“遗爱长存”横额。进入牌楼则是一座礼堂,中间放置长桌,中设陈炯明生前肖像,稍侧是陈炯明长子陈定夏的遗照。礼堂四壁挂满了各界挽联。据陈定炎统计,自从陈炯明逝世后,收到逾3000挽联。
当天参加仪式的民国政要不在少数,公葬仪式的主祭人是陈炯明的生死之交、云南驻省代表但懋辛。据说但懋辛精通堪舆之术,还特地带了罗盘过来,勘测陈炯明墓的方位,使得记者有 “于此翻云覆雨的世态中,益使人感其友谊之厚焉”。
关于陈炯明葬事的公开报道,最详尽的一篇可谓《陈炯明归葬故土惠州西湖紫薇山》,该报道刊载在1935年4月4日香港著名报纸《香港工商日报》上。该报道有2000余字,从香港到东莞再到惠州,详细描述了陈炯明葬礼情况和惠州当时的风土人情。
该报道还解释陈炯明何以要归葬西湖的疑问,称惠州是陈炯明的发源地﹐也是他曾死守过的堡垒。民国十一年(1922)他当广东省省长时,便有在西湖息影而终的志愿,紫薇山,是他想建“西湖医院”之地。
《时事旬报》在1935年第31期刊登《陈炯明之丧》专版摄影报道。遗憾的是限于当时的印刷技术,图片不甚清晰。
延伸阅读
《陈炯明归葬故土惠州西湖紫薇山 》摘录
昨日从省港往惠致祭的人出乎意料地热烈。
上午七时许,踏上尖沙咀广九车举首一望,已经见着许多佩上“陈竞存先生公葬纪念”襟章的乘客。
行了一时一刻的“广九”车,不觉间已到樟木头了。我们下车了,转过“樟惠公路”的汽车上,人们的话匣又打开了。一位操着客籍口音的乘客说,这条公路是全省最先建筑的。
现今这路的当事者,为了这个缘故,今日完全报效载客,可谓热心极了。
过了石马、官仓、赤山、红岗、埔仔,便由东莞转入惠阳,沿途的风景颇足令人悦目。不久便经过在“东江战史”(注:指东征)上占最重要之一页的飞鹅岭。
车再行几分钟,我们已抵达这令人心焉向往的湖滨。汽车的胶轮在泥泞的路上不断地飞动着,不一会儿便到达目的地了。
我们下了车,行几十步便到祭棚﹐这棚是由湖岸搭出湖中的。高约五丈,长六七丈﹐阔约四丈,入门一座派碑楼,上挂“魂兮归来”白布横额。
两旁有白布黑字对联:“湖山合埋骨,赢博共归魂”。四周壁上,所悬挽联无数。正中尽处摆陈的灵柩,柩前置陈遗像,像前则为祭台。
在祭者之群中,闪出几个政界人物,一个是“西南政委”黄季陆,一位是“云南代表”但懋辛,一位是“第三军长”李扬敬代表何家瑞,一位是前广东司法界名人徐傅霖。此外过气政界要人还多着,大有不胜枚举之势。
“省港”两方陆续到祭的约莫有三百人,十二时正举行。致祭礼:一﹐齐集。二﹐肃立。三﹐主祭人陈启辉就位。四﹐奏哀乐。五﹐献花。六﹐读诔文。七﹐行三鞠躬礼。八﹐默哀三分钟。九﹐奏哀乐。十﹐鸣炮。十一﹐礼成。
祭礼行毕,便运柩到“紫薇山”安葬。“紫薇山”的风景很秀丽,山之下是“西湖”,相传是苏东坡命名的,远望百花洲、泗洲大圣塔、白鹤峰﹐历历在目,甚具山水之胜﹐这块葬地可谓择得其所了。
陈氏的长子定夏是在陈出殡之日弃养的,昨日也一同埋葬于紫薇山上,给来祭者一阵心酸。
查陈氏死后﹐家无长物,故家计颇困。陈有五女,名宝瑶、碧瑶、淑瑶、瑞瑶、美瑶;子二,名定炎、定炳,现在(香港)史塔士道“岭南小学”念书,他的夫人近年因痛忆亡夫,身体时罹疾病,眼疾至今仍未痊愈,故昨天没有到惠治葬。
据“治丧处”的办事员说,陈氏的坟墓,打算可能范围内使其具相当规模,但刻下收到的助金还不多﹐将来能否依照图则完成﹐还成一个问题。
本版文字:《东江时报》记者严艺超 \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 记者严艺超 翻拍
http://www.huizhou.cn/news/newsc ... 0170401_1150619.ht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