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的光明
虽然自己在偏僻的农村长大,晚间时常月黑风高,却依然畏惧黑暗。小时候,每到日暮,随着太阳在西边山冈的隐逸,大地便逐渐被黑暗吞噬,整座村庄笼罩在一片漆黑之中,此时,各家的灯火才会陆陆续续点亮。节俭持家的乡亲为了节约电费,首先亮堂起来的也仅仅是需要活动的空间。白炽灯发出的光,绰绰约约地照在那些渴望照亮的角落,带来一片光明的温馨。
由于居住的房子是一间连着一间的排屋,我住的房间挨着小树林,后面是一片面积不大的自留地,林子里长着高大的相思树、杂树和竹子。小房间有两扇窄小、略显松散的木制窗户。装在后墙的那扇,高于眼睛部位,而且有蚊帐遮挡,看不见外面的环境。另一扇窗户较矮,下面是书桌,正好对着林子里列兵似的一株株树干。每到晚上,外面黑咕隆咚,带着令人猜测臆想的恐怖。
万籁静寂中,树枝与树枝,竹子与竹子,随风摇曳摩擦,发出的声响如咽如鸣,聒噪刺耳,制造着凭空想象出来的灵幻,令自己的神经也绷得紧紧的。呆在房间埋头学习的时候,一个二十五瓦的白炽灯泡吊在木桁下面,毫无保留的竭尽其光辉,照亮着小屋,也驱赶着内心深处对于黑暗的莫名恐惧。
初春和冬天的晚上,天气相对寒冷,只要把门窗关严实了,不闻、不问窗外景物,没有黑暗的窥伺,剩下柔和的灯光映衬,内心安宁,四野静谧,忘我沉浸于书山纸海,气定神闲。难捱的就是酷暑难耐的夏夜,按道理说,敞开门窗,让自然的清风穿堂入室,产生对流降温才是最好的方法。可是,当对着窗户外面无所适从的一片幽暗时,心里边毛毛的,始终没能勇敢地用挑战的眼光战胜它。
为了从视野和心理上都屏蔽掉外来昏暗带来的干扰。所以甘愿忍受着热气逼人的煎熬,也要强迫自己关上房门和对着林子的那扇小窗户,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抵御黑的入侵,才能安下心来。当然,也有效地减少了,蛇鼠可能从门窗突然“造访”引起惊吓的几率。
然后依赖着电风扇的风吹换取些许清凉。房间内灯光朦胧,映照在方寸之间,与外面被屏蔽的黑暗,交叉成心理上的两个世界,让自己悬浮着的心镇定了许多,由于害怕那种令人憎恶的黑暗,晚上睡觉的时候,总是偷偷地让白炽灯就那么亮着,直到天亮才熄灭。因为这件事,被父亲多次批评“奢侈”,不过这种“奢侈”却依然被顽劣地继续。
后来,在离老房子不远的地方,建了新的房子,虽然路道不够理想,但是四面通风、光彩。内墙壁全部用石灰油批白,大门阳台和每个房间都装着荧光灯管和白炽灯泡。到了晚上,左邻右舍的灯光次第亮起,一片通亮,宅子里面明光烁亮,在白墙的映衬下更是温馨舒适。
夏秋时节,大门上吸顶灯的光线照在门前庭院,一人一物如沐光华。灯光下摆一张桌子,几张小凳,冲一壶清茶,大人们时而三五,时而更多乡邻,家长里短。在柔和的清风吹拂下,慢慢品味、分享生活的苦乐,感觉日子也会在一片光辉的照耀下越来越光鲜敞亮。逐渐长大的自己,坐在亮堂堂的房子里,一边偷听着大人们让人分心的谈笑闲话,一边留意着玻璃窗外面,各家各户房子透出的灯光,好像已经以万家凝聚的力量,驱除了以前一到晚上就怵目的黑暗。
也不知道是痴长的年轮有了与黑暗抗衡的能力,还是黑暗正在逐渐减少的缘故。反正自己喜欢被光明抚摸的习惯仍然没法改变,无论是漂泊在异乡,享受现代璀璨斑斓、五彩缤纷的沐浴,还是徜徉在家乡的每一片乡土夜色。也许,是因为心底里始终害怕黑暗的驻留。
或者,不止于自己有对黑暗的恐惧,从人们对灯光普照区域的渴望便可以略窥一二。印象比较深刻的,首先是墟市的主干街道,家乡一条接着一条街道陆续的灯火亮化蜕变,让漫步其间的人们有了更多眼前一亮的欣喜。
至今还记得小时候那个深秋的晚上,几个小伙伴结伴到外村看电影的情景,在去的土路上,星星和月亮在竭尽全力地点亮着自己,发出自然的微弱之光,照亮着前路,朦胧的光照,大地模糊,沉默在一片暗黑之中。路上对电影的心驰神往,全然忘记了心存对黑的害怕。回来的时候,已是深夜,狗吠阵阵,天苍野茫,星星隐逸云层,月亮西沉,放眼皆是一片渗人的黑。
幸好其中一个同伴有唯一的一把可以照明的手电筒,却有意调皮地将电筒东摇西晃划着光线,用光束制造黑暗带来的惊吓。胆子小的伙伴们怯懦地惊叫着,借着忽左忽右的手电筒光束,争先恐后地循着选定的路道和方向,一会儿拼命跑,一会儿停下等候。当经过一个狭窄的山坳路段时,两边皆是山岭,白天在那经过时,尚且不敢多望,因为山壁上有几座破旧的老坟。在这仅靠一把手电指引前路的深夜,竟然还有胆大的人恶作剧地大喊一声“有鬼!”,犹如一声霹雳,再次将恐惧升级至“胆战心惊”的地步。月明星稀的夜空,旷野中点点流萤明灭,怪吓人的,心里多么希望能突然出现明耀的星月举盏夜幕,照亮着我们安然、快速地走完这布满惊恐的黑夜小径,走进安全、光亮的那片明朗之地。
值得高兴的是,以前称之为憧憬的“灿若星河”,在时间的见证下,终于遍布了喧闹的繁华都市,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农村的灯光映照,也已经遍地开花。接近全覆盖的景观式亮化设计,具备了美化乡村的魅力,人们走着走着,黑暗接受了光明的洗礼,也让自己对黑暗的反应变得不再那么诚惶诚恐。
站在路边,望着彷若现代都市霓虹般闪烁的街道夜景,再遥望着远方随处可见的片片簇亮,儿时的黑暗痕迹好像一扫而去。我甚至在想,在以后的日子里,那种对光亮的“奢侈”仍然不会改变,而应该尽可能更“奢侈”地用它照亮内心、照亮灵魂……
来源:善美东岸,文:彭武法,图:网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