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2-7-11 18:51:32

鹿境新东村——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美丽乡村

新东村位于海丰县附城镇东南鹿山东麓、黄江北岸,旧名鹿东,也称后廊。自南宋末年蔡氏始祖道山公在此开基算起,至今已经有700多年历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村落。


自海丰县城沿笔直的鹿境大道一路行至新北村牌坊前往左,进入新东村村道一路向北。坡道中间,一对威武霸气的石狮子左右高距在石台上把守着山门。
穿过山门,眼前豁然开朗。村道左侧一棵百年古榕横臂遮道,伴着盛夏的阵阵蝉声,像是在向客人招手欢迎。右侧便是海丰县著名的古祠堂—蔡氏祖祠济阳堂了。来访的客人见此多半会驻步参观。
据有关资料记载,济阳堂始建于明代永乐二年,总占地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左右,典型的闽南式两进三间张两边护建筑风格。明代弘治年间惠州巡抚胡勖、广东布政使方良节以及万历年间海丰县令董继周曾经到访济阳祠,并留下墨迹,后被蔡氏后人留刻在祠堂中。

当年胡勖路经鹿筋到访济阳堂时题字:谁将此地建祠堂,表表洋洋擅大方。题洛宗潢宋太史,摩碑词妙汉中郎。须知五桂枝交萼,更羡三槐辈兆光。鼎甲状头君旧物,来年必定破天荒。
明弘治年间,明朝莆田人,刑部尚书方良永之弟,时任广东布政使的方良节到访济阳堂时也效仿前贤留下一副对联:祠营乡井江山古,门接康庄车马频。此联于清康熙年被蔡氏后人刻于祠堂前檐两侧石柱上,历经风雨数百年,为济阳堂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到了万历年间,海丰县令董继周慕名来访,也题下对联一副:一方大宗庙,百世老纲常。此联刻于前厅石柱上。除此之外,蔡氏后人贤达也为济阳堂的雄伟壮观留下诗词无数,成就了济阳堂鼎鼎大名。

除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济阳堂还有“奇”的一面。它门面向南,门前明堂开阔,背后狮地、象地两山合抱,其形如马车,固谓之“车地”。古祠北、东、西三面密树环绕,数百年来,无论风吹雨打,却不见祠堂瓦顶上存留片叶,让人啧啧称奇,谓之“车地树灵”,乃是新东村一大景观。
其实,用科学的方式来判断的话,“奇”也就不奇了。济阳堂的面向大概为东南方向,华南地区夏季吹东南季风,反方向的风使落叶落不到祠堂的屋顶上;冬季虽然吹西北季风,但由于祠堂背后的山体阻碍,落叶依然落不到屋顶上。这就是形成神奇的“车地树灵”的主要原因。
站在济阳堂门前向前观望,新农村建设已经使新东村焕发新颜,硬地化的村路巷道点缀了绿化后看上去美观整洁,散落在村子各处的几个池塘也加装上了围栏,在山的加持下倒有了几分湖光山色的韵味。

沿巷道随意行走,仿佛走在一座民居博览馆里,明清时代的、民国时代的和现代的民居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有序。这里面就包括了不下二十座私房祠堂,它们大多始建于明清时代,虽后来陆续有修整,但从一些祠堂门顶上高悬的功名匾和建筑规模、建筑工艺等看来却不难想象出它们过去的辉煌。而那众多始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洋楼更是过去新东村许许多多的村民们跨洋过海到港澳地区辛勤谋生的见证。
和隔壁的红色村庄新北、新山不同,新东村除了村容村貌优美之外,由于大多村民外出居住,留居在村里的村民不多的原因,显得非常的安静,展现出一种静态的美。也许正是这一特点,吸引了一些游客驾车到来这里徒步。在这里,有两个徒步路线,一是从济阳堂正前方右转,经后渡、池口到新南转Y377乡道回到起点,也可经后渡中途转入新山,沿大山脚经菩提古庙、汪厝、新北回到起点;另一条路线就是从济阳堂前池塘往左,经山尾三山国王庙折转往北,出赤山村,经324国道、鹿境大道回到起点。对于喜欢休闲徒步的人们来说,这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也许是邻村的光环太盛,新东村显得低调很多。但客观的说,正是新山村等邻村的带动效应,原本就具备条件的新东村正渐渐地被外人所了解。
只有你亲近这里了解以后才会一步一步发现,济阳堂是一座有故事的祠堂,义犬的故事是感人的,抗日合作军的事迹是悲壮的,这座山水之间村庄风景是优美的……



来源:善美东岸,图文:许宇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鹿境新东村——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