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2-4-6 20:58:03

走过海仔村

最近,陆丰市东海镇海仔村火了,滩涂整治,环境优化,水泥路直通海边,还配套了一些休闲娱乐设施,成为陆丰一个新的旅游景点。笔者在东海镇工作近四十年,听过海仔村昨日贫穷落后的故事,看着她在改革浪潮中奋进。因亲身经历,记忆犹新。昨天与村民一起战斗,那艰辛与无奈难以忘怀,看到她今天的振兴、美丽、祥和为她欣慰。

海仔村,现在规范的名称叫上海村,东海镇上海村委会。这个名称并不是当地人特地去沾大上海的光。事实上这里海边原有两个小渔村,分别叫上海仔和下海仔。1961年望洋河“三河归一”工程,河道裁弯取直,将下海仔村迁移作河道,保留上海仔村,简称上海村。改革开放前,这里渔农兼半,因近海边盐碱沙质的土地不适合农耕,作物产量低;虽然近海,因没有大船,仅靠小船近海作业,收获也不多,因此是很贫穷的。

1991年夏天一场大台风,东海镇府严阵以待,将海仔作为主战场。台风前,镇的主要领导、驻队同志赶到海仔村组织群众防洪。当时海仔村外有三道防线,即相隔百米筑起三道防潮堤,沙质的。每道高近十米。平时风和日丽,许多人都认为一道都够了。海边的农民有跟台风斗争的经验,建了三道。台风来时,海天一色灰灰暗暗,巨浪拍堤,跨过堤坝,回潮时如恶魔用力一拉,沙质堤坝去掉一大半!眼看第一道防线守不住,赶紧加固第二道防线。但在天威面前,人是渺小的,用粪箕挑沙护堤根本无法抵挡大潮!最后只能回村转移安置住危房的群众。这是海仔村留给我一生都忘不了的印象。

但海仔村外自然风光秀丽。海仔村位于螺河入海口的东侧,北迎百里螺河,南向浩瀚的南海,虽没奇礁异石,但极目千里,海天一色。晴日临岸,望天外云卷云舒,看海面潮来潮往,倒也有一番诱人的景象。受海潮顶托,在村外形成一大片的沙滩。开阔,平坦、而且沙白如玉。白沙从海边一直绵延到村前,更有数百亩连片的高大茂密的马尾松防护林。每当明月从海上升起,就构成了一幅明月、大海、沙滩、树林的绝妙的风景图。清风阵阵,涛声轻轻、使这画活了起来。但该景色之妙是在黄昏日落之前:夕阳西挂,海面耀着金光,满载的渔船由远而近,晚霞下,百鸟归巢,鸟语声声悦耳动听。当金黄色的霞光从茂密的树林中漏下来,沐着轻轻的海风,在这如画的树林下踏着洁白如银的细沙漫步,那才叫美呢!

中秋夜,陆城及周边乡镇的男男女女成群结队欢聚在这里,戏水赏月,林中漫步,谈情说爱。青春活跃的俊男靓女成了这里的又一道亮丽风景。高峰期是晚上七时许到九时,总共来了多少人?没有计算,但给人的印象好像整个海滩都挤满了人,还有一望无边的树林,里面也有成双成对的俊男靓女。

他(她)们来到后,或烧烤、或唱歌、或戏浪,还有一群在那里跳街舞,在沙滩上跳街舞那舞姿更美,赢来阵阵掌声。但这里是百分之百的原生态,除了岸边简易码头有几艘村民的渔船外,其它你找不到一点人为的痕迹:没有其他旅游景点的小卖部,也没有电线路灯。只有明月如镜,白沙如银。清风阵阵伴那海潮哗哗轻吟。这,就够了!


随着夜色的加深,喧哗渐息,那些成群结队来戏水、跳舞的学生哥和一家子来赏月的都陆陆续续地回去了。这时候的海滩留给另一类游客了,那就是情窦初开,成双成对的俊男靓女,在那里漫步,赏月谈情,岸上茂密的成片马尾松林是他们最理想的乐园,双双对对牵着手融到树林中去。在那里卿卿我我,山盟海誓;在那里没有贫富贵贱之分,只有清风明月相伴、苍天大海为他(她)们祝福。
随着明月升高,潮水也慢慢涌了上来。劲风吹起,把那树梢压下去,又再扬起来;它们成了天地间最强壮的舞者。风起潮生,潮随风长,涛声阵阵,这是天地间千载重复不变、最美丽的乐章。
潮有信,恒古至今,准时往返,从未失约;人有义,一朝牵手,相爱一生,荣辱与共!海仔滩年复一年的中秋夜都在上演这种规模盛大的青春盛会。年轻人来这里赏月观海,一不留神自己竟成了另一道风景!


昨天的美丽犹如未施粉黛的村姑,朴素,天然。但难避贫穷落后之嫌。今日的五彩缤纷才是你应该有的风采。
走过今日美丽的海仔滩,新旧对比怎一个喜字了得?看到这里的变化,笔者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这里取名上海村有着无奈的历史原因,现在打造成旅游景点取名“上海外滩”就太儿戏了。上海和上海外滩是闻名世界的地名,海仔村建得再美也无法与之攀比。但海仔有其海景风光秀丽、民风淳朴的优势,作为旅游景区打造具有远阔的前景。应该把名称改一改,贴近乡土,接地气。不然,人家要来海仔旅游观光,把机票订在闸北机场,那就太不应该了。






来源:善美东岸,图文:吴志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过海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