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客家酿豆腐
月是故乡圆。身为客家人,最喜欢吃的是客家酿豆腐,那种醇香一直犹余味在口,是正宗“家乡的味道”。为何要叫“酿豆腐”?我问家人,她们解释,“酿”字并非“酿造”之意,而是客家话动词,表示塞入馅料,酿豆腐即是塞入馅料的豆腐。可见,客家人用的字眼非常形象、简洁。塞入肉馅后的豆腐,味道丰富了,不再清淡,十分好吃。关于它,还有这样个故事:有兄弟二人赶路,来到客栈,饥肠辘辘。但他们囊中羞涩,只能点一个菜温饱。一个对店小二说要吃豆腐,另一个对店小二说想吃猪肉,争吵不休。店小二左右为难,后来还是老板精明,灵机一动,制作了新的菜式——酿豆腐,既有豆腐也有猪肉。他们兄弟二人看傻了,品尝一下后,很快告磬,大赞可口。自此,酿豆腐慢慢走进客家人圈子。
故事带有神奇色彩,看似无心插柳,实际仰仗老板之聪明和用心,才能做出好菜式。
酿豆腐的做法比较独特。我看家人做时,先按豆腐数量准备馅料,调配馅料用瘦猪肉、葱花、鸡蛋一起搅拌,下一些盐粒和酱油,不一会便调好。将一块豆腐对半切开,朝豆腐切口边挖个“大洞”,塞进了馅料。然后将其放进锅里煎,在此之前她们先倒食用油热锅,将露出馅料的一侧贴锅底煎,馅料呈赤色后散发喷香,再将另三面来回煎,不一会,十多块酿豆腐便起锅了。
最后,放置砂锅里焖,因里面包着肉馅,煎只能将表皮弄熟,要真正熟透、入味,必须放在砂锅里煮。焖煮十多分钟后,便可开吃了。那浓浓的豆腐味拌着喷香的葱花猪肉馅料,咬起来有嚼劲,拌着香肉馅刺激味蕾。
客家酿豆腐到处都有卖。我所居住的小县城不是客家县,却有客家人每天专门从邻县过来卖酿豆腐。他家的酿豆腐虽然也是客家做法,但质量欠佳。一是豆腐吃起来不够爽口,总觉得是冻品,带来的口感自然不佳;二是馅料明显偏少,一大块豆腐只有塞入一点点馅料,不像真正的酿豆腐。其实,一块酿豆腐2元,价格也并不低,想不通为何开店做生意要偷工减料?只顾食品的形式而忽略内在,顾客又不是傻瓜,买了一次不理想还会再去买吗?馅料多点才好吃,一咬下去,满嘴都是豆腐渣与馅料,多好的体验!
每年临近春节,家人都会作客家酿豆腐,有的给亲戚,更多的是自用。家人下足了功夫,不像以前那样用煎的形式。她们酿好豆腐后,拿着一块块去油锅炸,酿豆腐从里到外慢慢地熟透了,全身变成金黄。起锅后,酿豆腐香味袭人!因为油炸,热气浓,放了半个钟头后,我才拿了一块品尝。豆腐酥脆,馅料更喷香,比煎后再焖的酿豆腐更好吃。我被它的香味吸引,垂涎欲滴,不时拿一块来吃。其实,只要是美食,哪怕大人,也会像儿童般大快朵颐!
油炸后的酿豆腐能现吃,放置一段时间后要吃,便从冰箱取出后,可以用砂锅焖煮或直接炒一下便可吃了,不用大费周章研究如何鼓捣。如果单炒一下,沿着盘子放一圈,一片圆圆的金黄色,煞是好看,“色”相尤好!
酿豆腐是客家名菜,但是有的客家人做出来的并不一定好吃,一定要选好食材,比如豆腐要新鲜、绵软,如果炸起的豆腐干瘪瘪,味道可想而知。猪肉、葱花和鸡蛋等馅料要调好味道,咸淡适宜才行,否则过犹不及。客家酿豆腐虽然价格低廉,在客家饭馆随处可点,但普通的东西并不等于可以忽略,尤其配饭不可多得,焖煮后的酿豆腐,汁水咸香,舀几汤匙进饭里,它的味道顿时融进了饭粒之中,香甜可口。
本来,豆腐只是普通食材,但因其与肉馅结合,“孕育”出了独特,成为了一道客家名菜。由此,我想每个普通人是否有其价值,那得看你能否开发自己的潜力而已,连不起眼的豆腐“也会有春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来源:东岸,文:彭伟栋,图:网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