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竹古寺揽胜
春意盎然的一天,我从海城出发,兴致勃勃地前往十几公里外的莲花山金竹古寺,从而领略到了古刹深潭的秀丽风光。古刹新姿有山必有寺,有寺绝不雷同,各具风貌,此话大抵可以概括莲花山的特色。金竹古寺亦不例外,它位于银屏山腰的象岭上,背靠翠秀的银屏山(主峰海拔1110.4米);左边傍依着莲花山脉。两座高山恰似龙凤环抱,捍卫着金竹古寺。寺前方视野广阔,沟谷纵横,林木苍翠,环境幽静,乃佛缘之圣地。我徜徉在金竹古寺的门前,思绪绵绵: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92年),高僧印宗化斋到此,为祈求国泰民安,始建金竹古寺,民间俗称金竹庵。在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金竹古寺成为革命的摇篮,红四师指挥部、苏维埃赤卫队、抗日游击队、“两纵”部队都曾经驻扎在这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不仅如此,海陆惠紫四县党训班、农会粮库、交通站都设在金竹古寺中,是一处革命活动的遗址,在烽火硝烟年代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改革开放的惠风,逐渐唤醒了人们怀念这块红色圣地的情思。新世纪伊始,在杂草丛生的金竹古寺的原址上,一座观音阁拔地而起,占地三百平方米,飞檐斗拱,崔嵬雄秀;左右分别呈放射状地拱出四条雕龙石梁,门前两根粗壮的蟠龙石柱更为肃穆庄严了。整座观音阁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保留住古刹的风貌。因为佛教都是劝人为善,提倡众生平等的。相比之下,我更欣赏佛教的“命自我立”,意思是谁也救不了谁,只有你自己。这与我的人生经历相互吻合,相互佐证,在心里激起强烈的共鸣。每天,寺内伴着朝霞而起声声诵经,随着晚风响起的阵阵檐铃,与旁边的林涛瀑流交织碰撞,仿佛演绎出一曲曲“鸟鸣山更幽”的动听音乐。置身其中,只要留意金竹古寺兴毁的人们,双目微合,脑海中不难幻化出岁月熏染的凝重色彩以及古刹新姿的灵秀风貌吧。
七星潭胜景
在金竹古寺左侧,我穿丛林觅小径,探索着下坡。才一刻钟,哗哗溪流中掺杂着喧闹的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喏!银屏山的瀑布流泉自峡谷山间奔腾涌出,跌落于翠色深潭,潭中浅亮部分可以数得清下面的鹅卵石。流水漫溢上来,恰像龙嘴喷须,白哗哗地扑入另一潭,此乃第二潭也。该潭既狭且窄,黑黝黝的煞是吓人。接着,流泉复披出两丈白缎,飘动着汇集成偌大深潭。还有的如一斛珍珠迸发,激溅起无数飞花碎玉;有的从绝壁的地方,连爬带滚摔个肝脑涂地;有的则在巉岩巨石间缭绕迂回,最终拥入潭水温柔的怀抱之中。那溪流一路豪爽,经过其中七个潭。 如果你从密林上空俯瞰,一条蜿蜒白练点缀着七颗璀璨的星星,故而形象地称为七星潭。
除此之外,银屏山名胜古迹多在金竹古寺周围出现,七星潭上游有“第一泉”、“白马奔腾”、“石庵峡谷”;下游有“鲤鱼潭”、“龙池”乃至石桥底旁的“洗心潭”,的确是不俗的旅游避暑胜地。
站在潭中临时搭起的木桥上,我听任潺潺溪水在脚底下流淌,举目之处是森然陡峻的峡谷,上面覆盖植被,深的郁郁葱葱,浅的嫩绿透明。岩上松树伸展着倔强的枝翼,根须还垂吻着潭面。倏忽,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在林中卖弄起清脆嘹亮的歌喉,更让我惊喜的是:湍急的潭里居然蛰伏着好几只龟鳖,慵懒不动的,乍看还误以为黑乎乎的石头哩!据事后了解:那些蠢蠢欲动的生灵是金竹古寺的和尚们放生的,难怪龟背上染有红色标记。陡然间拂来一阵轻风,吹皱一潭绿波微漪,摇晃得云翳树影一起颤动。我蹲在翠色欲滴的七星潭边,撩拨着清澈的水流,掬捧起它的本色。顿时,一股清新凉爽的感觉扑面而来,心旷神怡,从手指浸淫至心头,将路上的风尘和疲惫冲涮得彻底干净了。
金竹古寺众多瀑流清潭,皆清纯自然,毫无刻意的装扮,足够引人游兴的。我相信:这串大山深处的明珠会放出更晶莹的光辉。
来源:东岸,图文:吕珠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