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时化与甲子
胡时化《无题》:天开甲子,巨石临门。一声霹雳,震动乾坤。
胡时化,名权,又名文垣,字龙江,浙江省余姚县人。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科张元忭榜进士,知合肥,曾任岭东道守备。主要作品有《孝经集灵》、《新刊名世文宗三十卷》等。余不详。
这首《无题》是明朝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岭东道守备胡时化题写海丰县甲子(今属陆丰市)擎天石的。
擎天石位于陆丰甲子旧城北门(今甲子一中校园)内,高高三丈五尺,“腰围”十余丈。
关于擎天石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甲子建城时,东海龙王敖广,为了给王母娘娘拜寿,从龙宫中挑选了数十颗光彩夺目的珍珠,揣着腾云而去。半空中被一朵云头遮挡,不慎错步翻了个筋斗,掉下一颗宝石。这宝石叮咚一声,落于甲子城北,摔得裂开一痕。宝石落地后,愤于不能见王母,拼命猛长,发誓要长成擎天石,其光彩也就慢慢地褪失了。适逢一金凤凰从这里飞过,见此石不凡,便栖于石上歇息赏景,屙屎滴入石缝中。屎中有一颗榕仔,以屎为土,发芽生根,竟越长越高。巨石见状,不让于榕,硬要高过榕树。榕树亦不服,暗暗欲高于石。彼此互不谦让,竞相向上。榕树发怒,摇动树干,振落许多榕叶。榕树即令众绿叶小兵,飞往天宫告状。玉帝闻奏,心想开天辟地,只有树高于石,哪有石高于树之理随而命雷神速往击石。从此,擎天石不会再长高了。榕树虽能生长,但只能横空生发,略高于石而已。榕树拼着一股劲,终长得枝长叶茂,荫遮地面。民间也把擎天石称为“雷打石”或“雷公石”。一些显要人物为趋风雅,围绕擎天石遭雷所击的主题,在它的南面刻了一些诗文。其中,中间偏右一幅镌刻的这首铭文就是胡时化写的。
甲子镇是一个古老、开发较早的粤东重镇。原称甲子门,因港口有大石壁立,排列如门,与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字相符,因此取名甲子。甲子之名,始于西汉、宋元年间。当年,因为战乱导致“北向南迁”,福建、潮汕及中原一带人民便搬迁来此聚族而居。为防御倭寇海盗,明洪武年间在甲子设所,为碣石卫辖。明清时期,甲子经济繁荣,到清代末年人口达3万多,民国时,曾有区、镇建制,人口增加到4.5万人。1957年划出甲东、甲西后,定为县直辖镇,1958年改为人民公社,1980年10月成立镇人民政府。
甲子镇风光迷人,旅游资源丰富。待渡山,南宋端宗二年(1277年),宋帝登甲子门待渡山,渔民郑复翁揭竿扶主复元,后人在待渡山建甲秀楼、进食亭、将军庙以作纪念。宋代名人、清代进士、举人等刻石留下墨迹,使待渡山形成自然的风景区。红楼,建于1925年,周恩来、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南昌起义失败后曾在该处指挥战斗。甲秀书院,清嘉庆十年,省制宪那公(佚名)来甲视察,自已拿出一部分薪俸,着令绅士、殷户捐资建造书院,为当时培养考取秀才、贡生、举人等人才之所。此外,还有“潮来人字水”、“鹦哥啄鲤”、“木石奇观”等古八景。
陆丰市金厢滩“镇海石”三个大字也是胡时化书写的,也是在明万历十年十月,落款为:“分守道浙姚胡时化书,钦差兵巡道郑岳、钦差参将成大儒同立”。估计当时是胡时化陪同钦差郑岳、成大儒巡视海丰县沿海防务到过碣石、甲子。
读诗追史,思绪万千,遂成一绝:
来源:东岸,文:王万然,图:网络
霹雳惊开甲子门,擎天一柱阅风云。白帆过处波涛舞,鸥鸟相迎在黄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