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1-10-18 18:03:29

品读黎明洞



蔚蓝的碧空上艳阳高照,近日,我约上两位好友,驱车来到汕尾市城区捷胜镇西南一公里左右的石岗村委会办公楼前面,停车朝着村口过来的几个小学生招手,探问黎明洞的具体位置。那几个小学生雀跃着,引领我们绕过石岗村委办公楼,沿着两旁簇拥着苍翠塔松的水泥台阶,走进黎明洞。

黎明洞里巨石垒叠,一块硕大巨岩从墙根开始倾斜,覆盖住洞顶,周围十几块奇异巨石或默默垫底、或努力支撑,都能够独挡一面,共同组成三角形状的天然石洞。巨石盖顶的黎明洞,地面距离洞顶最高处4米,最低处至少也有2米,凌空构建出一个光线充足,空气流通的宽阔空间。黎明洞的地势从西向东倾斜,其西北边长约20米,西南边长约30米,总面积有300多平方米,足够容纳三四十人在洞里吟诗作乐,畅谈人生,是一个阴凉的天然石室。我们从黎明洞南门进去,白炽灯立刻有感应,发出亮灿灿的光芒,照亮了洞里平坦的水泥地板和奇形怪状的岩石,其中一棵挺拔的绿树从岩缝里茁壮成长,突破洞顶,去拥抱明媚的阳光,旁边有棵幼树也不示弱,昂头望着太阳。遗憾的是:原来门额上“黎明洞”三个字已经被毁坏殆尽了,但洞里东北面石门石柱犹存,门扉上面镌刻着四个大字“阃外光华”,两旁有一副对联:“德仰泰山千古在;名留石洞万年芳”。凝望着门额“阃外光华”四字,我们仔细品读着,从历史记忆深处诠释其中的内涵:黎明洞地处南粤海陲,朝廷的黑暗势力鞭长莫及,难以染指,倒有一线希望和光明!

带着绵绵遐思,我们的前脚刚跨出黎明洞,一缕缕阳光从树林的繁枝翠叶间投射过来,跳跃着炫目而欢喜的光芒。黎明洞的西南面到处是壁立岩石,黝黑粗糙,总有葱翠欲滴的绿叶遮掩出斑斑驳驳的阴凉;树丛里不时传来鸟儿呼朋引伴的清脆叫声,连蓝天上飘浮着的一朵朵白云都好奇地停下了脚步。返身的时候,我们发现一处摩岩石刻,偌大的岩石上面横书阴刻“天然佳趣”四个鲜红的草体大字,一气呵成,富有龙凤飞舞的气势:那是清光绪三十四年邑人吴伯恩探访了奇异的黎明洞和饱览南海美丽风光后,心血来潮,遂挥毫留下珍贵的墨宝,演绎出黎明洞鲜为人知的故事。黎明洞东北面是一片黄澄澄的田野,孕育着一派欣欣向荣的丰收希望。谁说春光乍泄呢?我们真实体验到“洞外有天”的别样滋味。


其实,品读一般需要翻阅、领悟和思考。走进黎明洞,我们不仅仅观察洞里的形状,看一缕缕阳光从洞口斜照进来,听爽风从岩石缝隙吹拂而入,恍然感悟着……我们品读黎明洞,更需要探究其丰富多彩的厚重人文,更需要思考其内涵深刻的历史底蕴。

明代万历三十年(1602年),廖天佐出生在陆丰县甲子镇(当时属海丰管辖),从小聪颖机灵,才华横溢,10多岁考上秀才,后来屡次参加乡试,因官员昏庸,考场腐败而落第,他怀才不遇,愤然抛弃功名利禄之念,不再进取仕途,浪迹到汕尾市城区捷胜镇的石洞隐居,饮酒下棋,吟诗观海,怡情山水之乐,并把以前的“石厝洞”,重新命名为“黎明洞”,其中寓意不言而喻:那就是期待着朝廷圣明,期待着黎明的到来!当时,明朝将领总戎刘锷忠心不贰,扼腕发誓:绝不投降满清朝廷,便退居山林,寻觅到黎明洞,遇见隐居在黎明洞里的邑庠生廖天佐,彼此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从此,廖天佐身旁多了挚友刘锷,还经常邀请梁壮廷、朱斗臞等文人墨士到黎明洞里吟诗下棋,对酒当歌,过着“不知今夕是何年”的隐居生活。时序更迭,至清朝执政后,廖天佐曾撰文《迁图说》:愤怒控诉清朝为了阻断闽粤东南沿海人民支援郑成功的部队,强行把沿海民众迁入内地,实施“迁海令”的暴行,使得成千上万的家庭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不平就鸣,廖天佐为百姓喊出心声,一时间声名传播。清政府曾经派人多次到“黎明洞”征召廖天佐与刘锷,都因来人一脚踏进黎明洞,如同堕入迷魂阵,辨认不清方向,每次皆无功而返。但是,廖天佐不图功名利禄,仍然隐姓埋名,把酒临风,探幽揽胜,过着挥斥方遒而豪情壮志未酬的生活。
这时,身旁有一个跟着我们的小学生不忘提醒一句:“从前的黎明洞,坑洼不平,是一片漆黑的”。
“此话当真?十几岁的你,怎么知道十几年前的事情呢?”我们佯装着疑惑。

“这些话都是我爸爸和村里长辈们告诉我的”。那个小学生憨厚地笑了,搔着后脑勺说:“黎明洞的山顶上——总有看海的风景”。

于是,我们返身,穿过黎明洞,在那些小学生的带领下,从南门出来,兴趣盎然地出现在一块巨石前面,只见岩石上面横刻着四个朱红大字“山海奇观”,两旁竖刻有一副对联:“石洞烟霞古,乾坤岁月长。”横批和对联中间镌刻着明朝抗倭名将刘松的一首七律诗《游石山》:“石室云深古洞赊,乾坤今喜到天涯。涛声彻夜偕歌呤,山色腾空结露霞。人在壶中春浩荡,剑于阃外日光华。停骖缓步高岗上,入望沧溟起浪花”。无论字里行间,还是诗情意境,我们可以看到廖天佐他们隐居在黎明洞里吟诗作对、喝酒划拳、听涛观海的惬意情景。驻足流连了一会,我们绕到黎明洞西南面一块硕大的岩石跟前,廖天佐一首五言石刻诗猝不及防地出现在眼前了,描述他与梁壮廷、朱斗臞等一班文人挚友游山玩水,把酒临风,结伴登临黎明洞之山顶,放眼远眺浩瀚无际的大海。廖天佐以含蓄的笔调,借景抒情,指责明朝的腐败无能,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表达自己不愿意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廖天佐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遂偕同黄振鸣、钟必发、蔡渭熊、朱璜渚酌此留题五言律诗,并自称“一窑天居士”。岁月在风吹雨淋中流逝,律诗的个别字眼变得难以分辨清楚。但是,廖天佐是一位满怀着忧国忧民的志士,因为黎明洞的摩岩诗刻有证,因为苍天大地可鉴啊!


从廖天佐石刻诗的巨岩擦肩而过,我们穿越一块草地,手脚并用,爬到山顶上的一块扁平如盖的巨石,足有20多平方米,与其他几块较小之岩石拱起三座山头,覆压在整个黎明洞的上面。站立在巨岩最高处,我们沐浴在凉爽的秋风里,朝着南面眺望浩瀚的南海,只见船只点点,凌波在万顷的海面上,光芒闪烁,摇曳着思绪:黎明洞地处东南沿海的汕尾市城区捷胜镇,是隐居之洞天福地,是希望和光明之洞,可以用它的传奇故事演绎出许多美好,留给未来……






来源:东岸,文:吕珠满,图:网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品读黎明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