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1-10-16 15:23:27

海丰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

海丰歌谣 (民间文学类)
海丰歌谣是千百年来海丰人民群众口口相传的文化智慧结晶。内容上,海丰歌谣大致可分为生活歌谣、诙谐歌谣、农事歌谣、抒情歌谣、渔歌和儿歌等几大类,尤以生活歌谣和抒情歌谣较为突出。

传统海丰歌谣保存着闽南语系的一个分支即海丰方言(俗称“福佬话”)的古老语言形态和语言习惯,是研究本地方言不可或缺的素材。海丰歌谣从结构、手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直接继承了《诗经》的优秀民歌传统,尤其换韵重起、一咏三叹的结构形式和朴实无华、生动准确的语言风格,使其在记录和表现广泛的生活内容、抒发朴素的真实情感等方面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在海丰歌谣的影响下,我县诞生了我国民俗学的创始人--钟敬文。1987年,海丰县文化馆通过广泛普查和征集,筛选出脍炙人口的海丰歌谣近300首,并加以订正、注释,出版了《海丰歌谣》一书,使海丰歌谣的精华得以保存。2007年,首张海丰歌谣专辑VCD出版,对海丰歌谣的传承起了巨大作用。----------------------------------------
五福狮舞 (传统舞蹈类) 2012.02.21省级第四批非遗扩展名录


五福狮舞是独具一格的狮舞。五福狮舞表演有一只狮子、两只猴子、“精绍和”、“憨绍和”五个角色,象征“五福临门”之意,故称“五福狮”,俗称“猴子狮”。海丰五福狮流传于梅陇金盘围村,起源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传承到第五代。

五福狮舞擅于表演。猴子嬉戏、蹦跳,翻各式跟斗,令人赏心悦目:“精绍和”、“憨绍和”分别执葵扇、拄拐杖,哑剧动作表演诙谐有趣:狮子生猛威武,形象生动。


五福狮舞在表演过程中,要在1.3米高、4米长、2米宽的桌子(象征山)上表演各种富有特色的高难度杂技动作。狮舞表演完之后,除表演拳术、棍术之外,还有与众不同的“飞跃高桌”、“跳刀叉”等惊险表演,整个五福狮表演时间约1个多小时,体现了多姿多彩的特色。

----------------------------------------
麒麟狮象舞 (传统舞蹈类)

麒麟狮象舞融海丰地区常见的麒麟、狮、象舞表演为一炉,起源于清康熙年间,流传于公平一带,目前仅存公平合兴馆一班麒麟狮象舞队。

麒麟狮象舞以“欢乐祥和、翩翩起舞”的场面为主,以和睦共处、欢乐祥和为主题,表演内容是久旱无水,狮、象同时发现水源后争斗,麒麟见状调解,最后大家释怨言和,共享甘泉,类似动物童话故事。表演时,以大锣鼓、大吹奏《三宝贤》、《卖什货》、《福德词》、《山仔曲》等狮诗伴奏,音乐明快协调。
----------------------------------------
曲班坐唱 (曲艺)

曲班坐唱是曲艺表演形式的一种,早在宋末元初便有小型曲艺班在海丰出现,清末更为兴盛。我县曲班坐唱有“白字曲”与“西秦曲”等曲种之分,尤以白字曲种为多。

曲班的主要伴奏乐器有吹、拉、弹、击乐器。曲班前后棚艺人围坐在曲橱(曲班专用的挂乐器的设备)四周,角色唱、念,不做动作。曲班演出分为“坐暝(夜)”及“走正”两种。“坐暝”一连四出,整个剧目从头到尾坐唱;“走正”为到各乡各里上门串户流动演出,主要在逢年过节,喜庆还神的重大日子表演。

大年初一,曲班开棚鼓首唱《肖光祖拜寿》、《搬八仙》,取其好意头表示祝贺,其曲目不拘。常演曲目有《梁祝》、《拜寿》、《扫窗会》、《三娘教子》等。正月初旬在本乡祠堂及大户人家拜年演唱,之后,常到邻近乡村“走正”;直到正月底回本乡“坐棚”结束。----------------------------------------
海丰吹打乐 (传统音乐类)

海丰吹打乐属海丰地方民间音乐的一部分,据考,吹打乐扎根海丰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吹打乐是海丰三大剧种演武戏时的主要伴奏乐,同时也是民间丧葬礼俗、各种祭祀、庆典和麒麟舞、狮舞、象舞的常用音乐。
吹打乐中的“吹”为两把大唢呐,“打”则是鼓头、大鼓、大锣、大钹、小钹、手锣。演奏时各司其职,“长短落,簇簇齐”,演奏出音乐风格独特、地方特色浓郁的吹打乐曲,擅于渲染各种氛围,表现各种情绪。

海丰吹打乐的牌子、笛套有数百首,如《风入松》、《铁连丁》、《十二神》、《五段》、《大开门》、《万年欢》等。
----------------------------------------
海丰渔歌 (传统音乐类)


海丰渔歌大致产生于宋、元时期,分布于鲘门、小漠等地。渔民俗称“疍民”,渔歌亦称“疍歌”,是渔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常唱的歌曲,音调多柔美幽婉,具有极为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海丰渔歌主要反映渔民的海上生活,大体有捕鱼歌、恋情歌、婚嫁歌、斗歌、生活情趣歌、后勤服务歌等内容。歌曲的曲式简短,多为七言四句体,基本上保留着民歌五音调式,每句都加有衬词,乐曲有明显的有音无义的拖音。它的节奏和缓,音韵和谐,旋律优美细腻,有担伞调、东风调、丰收调、姑妹腔、大纭歌等调式。语言简朴通俗,生动活泼,充满江海生活的韵味。





来源:隆啊隆骑马去海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丰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