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1-8-27 16:14:40

车的记忆



自行车,大家都不陌生,停放在路边的共享单车,学生上下学的常用交通工具,随处可见。

在我们的童年时代,自行车作为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可是家庭的高档奢侈品。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里人结婚彩礼,很流行“三转一响”,就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即“四大件”,是当时的“奢侈品”啊!也是那时候能国产的四种产品 。记得当时很多农村没有通公路,只有一条条的羊肠小径到达村里,县城也只有柏油路,一遇下雨天,出去一趟,脚后跟沾满星星点点沥青。自行车确是难得的交通工具。如果有人骑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车铃响叮当,不知有多威风,大家会投以羡慕的眼光。

在农村,我们见过踩单车的人,就只有邮递员了。每天,中年邮递员穿着深绿色工作服,踩着一辆高32寸草绿色自行车,到村子送报纸、杂志、信件,他的自行车后架耷拉着两个大帆布袋,里面塞满书信报纸杂志,有时送挂号信要收信人签名,他就停留片刻,我们会仔细打量他那辆自行车,平常的话,他丢下报纸信件,就跨上自行车扬长而去,随着“叮当”铃声,消失在乡村里。好几年,我迷恋他那辆邮政车,也羡慕邮递员的工作,更希望触摸一下自行车。


我的同村伙伴,他家里有一辆老自行车,有一定的“车龄”,也不知道从那里淘来的,头牌也不见了,车架还不算高,才28寸。他时常在我们祠堂前面的大埕上练骑,我也凑近他,献献殷勤,给他递水送茶,顺便“揩油”练习,蹭学他的自行车。同伴两手紧紧握住后车架,我双手紧紧抓住弯弯的车把,一只脚踩踏脚板,另一只脚伸进三角档,勉强够得着另一只脚踩板,倾斜着身子,用力猛踩,一个在前头歪歪扭扭地骑,一个在后面扶着小跑,这样跌倒了,爬起来,擦破皮肤也不觉得痛,跌跌撞撞,见缝插针,练了好几天,居然学会了骑自行车,那年才读小学三年级,十一岁。刚学会了骑自行车,但没有机会骑,心里可不得了,手痒,脚痒,心也痒,那种感觉就如现在考到了小车驾驶证,却没有车可开那样难熬。
渐渐地,家庭经济状况改善了,我父亲买了一辆“五羊”牌自行车,也是28寸高,深蓝色的,闪亮闪亮的。当时,有句话叫 “凤凰的快,永久的耐,红旗车子没人爱”。因为手头拮据,凤凰、永久牌价格昂贵,五羊牌是广州产的质量也不错。我父母亲,只有进县城采购日常生活用品时,才舍得骑它。我每次在村东头看到,我父亲悠然地骑着它载满生活用品回来,两个轮子转起来轻松极了,他可高兴了,碰到村民还不忘跟他打招呼,回复他:“进城回来……”

有一次随我母亲进城,她个头低,驾技不老练,左摇右晃,28寸自行车本身又是“高大上”,村道坑坑洼洼,她好不容易摇晃着骑上去了,让我在后面往座上蹦……后座和我胸脯一样高,蹦跳了多次就是上不去,十二岁的我个矮,急出一身汗,怎么就跳不上去呢?

母亲还不耐烦说了一句“笨了, 还不使劲”刺激了我,心想这回来个助跑,……结果,这一下是跳上去了,可用力过头没把住,又一个摇晃翻了过去……栽了一脸的土。

家有自行车,我也有了骑的机会,生活也似乎多了几分乐趣。我想骑骑它,我父母总是反对,其实,他们是怕我在外面闯祸。有时,趁他们下田干活,我偷偷摸摸,蹑手蹑脚地把自行车推到屋前的空地上悠转一下,有时,再鼓起“勇气”,从村头到村尾,来回骑,并在小伙伴羡慕又渴望的眼神中骑过,那更是过了一把大瘾。如今想起来,记忆犹新。



九十年代初,我考上了县里的中学,去学校有一段距离,家里给我买了一辆“中华”牌山地变速跑车,粗大的轮胎,骑起来安稳不怕坑坑洼洼,变速车速度快还省力,成为自己颇为拉风的新车。我对它珍爱有加,每到周六下午不用上学,我都会用毛巾将爱车擦拭干净,有时还会找来缝纫车润滑油,给车轮上一层油,以免生锈。我还央求我母亲用灯芯绒边脚料给我的车座缝制一个座凳套。我时常还骑着爱车和好友一起去溜达。这辆爱车就陪着我渡过美好的中学时光。

后来,我外出求学,待我们几兄妹参加工作后,全家移居县城,生活也不再捉襟见肘了,自行车也不能满足家人的需求,购置了摩托车来代步。



岁月在流逝,时代在进步。当初有辆自行车,就心满意足。如今,曾经用过的摩托车都不值一提了。因为现在多数人为了接送孩子上下学,都购置了小轿车,不怕风吹日晒雨淋,舒适凉快,还可以欣赏路边的风景。现在,我也不是曾经骑着自行车在乡间小道闲逛的少年,也不是驾着摩托车到处溜达的青年了,而是可以驾着私家车来一场说走就走去远方的中年人。我也未曾想过小汽车能进入寻常百姓家中,这是时代的进步。
时日如飞,岁月让曾经“四大件”之一的自行车,早已褪掉了昔日的光环。如今的出行,骑自行车出行的人愈来愈少,但骑单车健身的人却愈来愈多。风行的共享单车已遍布大街小巷。随刷随用,便捷且费用低,骑行一时才一元钱,包月仅九元。
此一时,彼一时。早已过气的自行车,又以新的面目强势地回归了,如今刷码骑单车更是锻炼身体的选择,并且成了一种时尚。






来源:东岸,文:马泽松,图:网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车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