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红海湾石狮头炮台
每一次到红海湾览景探古,总会收获一种温暖的感受,仿佛生命中每次旅行冥冥之中有一种缘分,觉得自己都会在光阴里与一处美景邂逅,或与一段历史相遇,让心灵融化在一种美丽,一种深切的体会之中。
暮春时节,微风习习,阳光有点灼人,我和朋友驶车从汕尾市区到红海湾施公寮半岛田下山石狮头炮台,约近一时的行程便可抵达了石狮头炮台。站立在临海的炮台残垣上,沐风展望,一幅“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画面浮现在眼前,远眺大海,舟楫游弋,一群海鸟在蓝天碧水之上来回飞翔,更是平添了一番盎然生趣。
石狮头炮台始建于清康熙56年(1717年),位于红海湾施公寮半岛的田下山临靠白沙湖的岬角,地势险要,也因其处于白沙湖畔的“五狮朝湖”的“石狮头”位置而得名。当天,我们沿着湾施公寮半岛的坎坷蜿蜒的山路抵达田下山时,只看山上草木葱郁,不见雄伟的古炮台踪影,它早已湮没在时光中,但我们仍可透山坡上的残壁断垣想象它的模样。山脚是裸露的黄土和残墙,旁边有几架雪白、高耸的风车在一片空旷地上慢慢悠悠地转动,在空中编织成一圈圈优美的图象。这座扼守在碣石湾门户的海防重地,是历史上多次威镇番夷的雄关金锁,经历几百年的风雨沧桑、沉浮蜕变,如今只剩下一处废墟,静静地、寂寞地匿藏在一片荒草杂树之中。
沿着陡峭的山坡爬上当年安装铁炮的垛台,只残留几堵灰色破露的墙体,山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阳光映照在灰沙残墙上,阳光点点粘贴长墙上的杂草,给人一种厚重苍老的感觉。伫立山头,风从四面八方吹来,轻柔凉爽,俯瞰白沙湖,天空如洗,碧湖蓝天,湖衔远山,湖水相依,山环湖水,水天一色,“敛滟欲浮云”,风光旖旎,引人入胜,令人心旷神怡。远处大海航影点点、碧水浩瀚,阳光贴着波涛舞蹈,“满眼风光多闪烁”,看海涛却似走来迎;近处山峦树草繁茂,倒映在白沙湖的碧水之中,静影沉碧,湖景山色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伴随春风的脚步,我跳下炮台的残墙,盘曲蛇行,绕过临湖的一片斜山坡,来到炮台南面据称面积达400平方米营房处,从一个长着荆棘的营墙缺口小心翼翼躲闪进去,里面已是一片荒芜的残垣断壁,草木丛生,荆藤绕树,横柯上蔽,满目萧然,残存的墙体生长着树草,阳光在树叶上泛动,岁月远去,曾经的紧张肃静的气氛不再,曾经的井然有序的营房成为了树草的家园,它们顽强生长着,不喜不悲,任凭季节替换,时光流逝,与这块有故事的土地长相守。低头观看铺盖着落叶的地面,一株株一簇簇的野草,有的青嫩葱绿,有的开着红橙白的花朵,以一种向往春天的姿态演绎自己生命的顽强和灿烂。树间小鸟三三两两地鸣叫,悦耳悠荡,轻敲着我记忆的门扉,不禁想到唐诗人王维的“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置身于空旷、幽静的环境,踩着落叶,沙沙作响,心灵仿佛听到一种细微又神秘的跫音,给我一种轻盈、欢愉的感受,引发思古幽情,似乎光阴正在逆转,让思维展开羽翼穿越时间的隧道,与当年碣石卫派来守卫炮台的23位官兵促膝谈心,聆听他们讲述在1840年夏天,抗击英国水军侵略的那一场受西方列强的侵略,炮火连天的海战的故事。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我心海霎时涌动无限的思绪,仿佛在阳光里,在流逝的光阴里,眼前仿佛闪现着炮台雄壮的画面,清代官兵青涩的面孔,坚毅的眼神。如今的石狮头山上白云悠悠,山下碧水万顷,如今,石狮头炮台已是一处遗迹,没有鼓角炮声,成为一片祥和、探古的胜地。让我与炮台遗迹相遇,眼光注视它时,心灵在远离喧嚣的尘世之中,收获一份古典又明媚的好心情。临别时,我弯腰从遗迹处拾取一掬夯土,轻轻嗅一下,除了有泥土的味道,还有一份厚重和阳光的温热。
来源:东岸,图文|陈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