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1-8-6 16:23:08

游红宫红场

说起来遗憾,以往来到红宫,多数是为了工作,忙于摄影而失去了好好去倾听和了解革命先烈故事的时间。于是专门择一日空闲,冒雨前往红宫游览,倾听红色故事,了解红色文化。 一进入海丰境内,就被满眼的红吸引了目光,“彭湃故里·东方红城”几个大字高高悬挂在墙面之上,顿时我的心潮澎湃,想起了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的彭湃烈士。
彭湃,被毛泽东称之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1896年出生在海丰县城桥东社工商业地主家庭,精于诗词书画,才华出众。然而,在目睹了当时国家的贫穷落后,农民被剥削被压迫的困苦境地之后,他转变心境,立志变革中国社会。1922年,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归来的彭湃,深入海丰县各个农村,开始从事起农民运动。他换下学生装,穿起粗布衣,“食尽了四乡的茶饭,差不多日日是早出夜归”,利用各种形式揭露地主剥削农民的罪行,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1922年7月,彭湃与5位农民成立了广东省第一个农民协会——“六人农会”;之后,农会从几人至几百、上千、上万人,最终达到几十万人。在1923年的《广东农会章程》中,彭湃提出纲领——“图农民生活之改造,图农业之发展,图农民之自治,图农民教育之普及”。1929年,年仅33岁的彭湃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彭湃一家有六人先后为革命壮烈牺牲。在海丰人的心里,彭湃是家喻户晓的英雄。

为了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更为了让后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海丰县政府通过升级改造红宫红场,打造红色文化街,让这座“东方红城”广为人知。眼前这条由红场路、中山南路、人民西路、益民街等联接而成的红色文化街,周边建筑外墙主体色调均为红黄相间,整条文化街与彭湃烈士设计的红场大门相互呼应、融为一体,彰显了“东方红城”的魅力。 随着红色文化街一直走,便能看到红宫红场。红宫原为明代学宫,1927年,彭湃领导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在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并率先在海陆丰开展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土地革命,使这块热土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

走入红宫,扫粤康码,再向工作人员展示预约码,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来游览的游客大多数自觉地将雨伞放置展厅外,展厅内只有讲解员将红色故事娓娓道来的声音,极少有人喧闹。随父母来接受红色教育的孩童也不少,他们听故事的神情专注,偶尔提问出一两个不懂的问题,父母也会轻声地解答。在这样的场馆中,大家仿佛都更加正经严肃一些,也从侧面体现了游客们对革命先烈的尊重。

游走在红宫红场,一件件珍贵的革命遗物在红宫纪念馆中陈列,彭湃雕像屹立在红场中央,“浴血奋战”等几组大型雕塑塑造了彭湃同志领导下的海陆丰三次农民武装起义可歌可泣的战斗形象。游览期间,我认真瞻仰文物、拍照留念,倾听讲解员的声音,从展板及电子设备的展出内容中进一步了解海陆丰农运历史,追寻彭湃等早期共产党人的革命史迹,从中接受红色革命文化的洗礼。不禁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年代,对革命先烈的付出充满感激,感恩现在拥有的一切,同时要对海丰县红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开发点赞。相信随着海丰红色文化的广泛流传,百年风雷激荡的红色记忆和革命精神,将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朋友们,空闲时,迷茫时,不妨多走进去红色文化场馆参观游览一番,相信每一次去,我们都会有新的感受。革命前辈带给我们的不止是现在的美好生活,还有那些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用心去感受,便会豁然开朗。








来源:东岸,文:鹿鸣,图:穆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游红宫红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