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1-7-20 15:53:21

海丰新山村的“圣井”

圣井潭


水是生命之源。海丰县城仅春节前下过一场纷扬小雨后,晴朗的天气一直持续至端午节,县城多处水库存量告急。近日,翻阅史料,发现明朝嘉靖版《海丰县志山川》载:“去邑东南十里曰小金笼山。半山有泉,甘洁清洌,早岁不绝居人,赖之称为圣井”。不闻不如一见,遂前往海丰县附城镇鹿境乡小金笼山探访圣井。

圣井是鹿境新山村的一处古迹,位于小金笼山,从顶峰向着西南方向伸展,山势起伏,次第下降,宛如游龙传销在翠绿的丛林中。临近圣井,人们隐约可以看见一股碧绿泉水,蜿蜒流淌在杂草丛生的小涧,及至半山腰,就出现一块很高的巨石,兀立挺拔,好像一堵陡壁挡在眼前。那块巨石上面镌刻“圣井古迹”四个红漆得小楷大字,其右下侧刻有一首七字绝句,依稀可以辩读:“两山挟涧独清幽,时出香泉石上流。绿水洄环罗带绕,蓬莱舍此莫为俦”。经历风雨侵蚀和岁月洗礼,原来殷红的字迹已经变得朦胧不清。俯首观看圣井,一股清泉穿过石罅,喷涌而出,鸣声细脆,恍若拨琴坠玉,奋不顾身地投进下面水潭的怀抱里。圣井之水清洌澄碧,一尘不染,捧而饮之,口齿生香,肺腑清凉,使得人们倍感神清气爽。

圣井附近小道

其实,圣井,又叫锡井,早已经闻名遐迩了。据传:宋端宗率领陆秀夫等群臣南逃至海丰县,曾经在附城镇鹿境小金笼山南坡的草坪上,用锡井甘甜清冽的泉水来炊食,集群臣设宴庆贺,激励将士,以振军心。朝代更迭,清朝同治版《海丰县志》载:“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八月,文天祥走惠州兵出海丰,次于丽江口是也。今有御宴潭,相传宋端宗赐宴于此。”后来,人们就因宋军取水于锡井而改名为圣井。


千百年来,圣井在静谧的小金龙山脚下,用它清冽的泉水,养育着鹿境村民,就好像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众多的儿女,践行神圣的职责,此中包涵着人们对圣井称呼的另一种由来,也包涵着由衷的感激。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圣井就是当时先民们赖以生活的源泉。它不仅滋润了祖祖辈辈的鹿境村民,而且还是鹿境厚重悠久历史的见证。尤其是每年除夕,好多村民和茶客都会前来圣井取水,以供年初一煮斋烹茶,增添春节欢乐的气氛。

“一年咸水上,三年免吊想”(海丰音),昔日的这句海丰谚语概括出鹿境的地理环境。海丰县鹿境乡处于丽江和黄江的环抱之中,咸水围绕,一直以来淡水缺乏,特别是天寒地冻的冬天,村民们经常陷入无淡水吃的生活困境。不得已,村民们半夜三更起床,拎着水桶,摸黑到圣井和村里其他水井旁边候水,使得人们对滴水如甘露有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再次探访圣井。只见圣井周围寂静清幽,沿涧碧草淹没黝黑石头,总有一块高约数米的石崖上长满葳蕤杂草,一股清沏凉沁的泉水顺着草丛往下潜行,转身从那块巨石底下的一眼小洞里汩汩地冒出,涓涓细流遇到突出石壁稍微拦截,便沿岩壁飞身跃出,溅起零星的飞花翠玉,倏忽落入茵茵绿草的低洼处。泉水愈往下流,声势渐大,缓缓地注入一泓圆形小潭。小潭即圣井也,该潭碧幽幽的,直径约2米,深约1米,那些被潭水经年浸润的石头,黑中泛白,清灰暗绿,有滑腻古朴之感。圣井周围的野草丰茂,叶丛几乎遮掩了潭面。圣井的泉水越积越多,外溢之清水则注入一片嫩草如茵的湿地,再汇流进入金笼山脚下一处田亩中,滋润着庄稼的蓬勃生长。

一个村庄的吸引力,不在乎豪华的建筑物,而在于能留住人们多少的历史记忆。此次,我探访圣井,脑海里闪过一个想法:鹿境新山村作为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之一,如果在灵山秀水的圣井旁边筑建凉亭,在竖立的巨石上面勒刻“圣井古迹”,人们就能驻足休息,观泉品茗,流连忘返,抒发怀古之思,此乃大幸焉,亦为乡村振兴增添一道风景!








来源:东岸,图文:吕珠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丰新山村的“圣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