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海丰县一区地下交通站
海丰一区地下交通站旧址岁月之河,匆匆而过,带走了许多遗憾,留下的只是寥寥无几的记忆,恍如家乡清澈的丽江,潺潺地流淌,流走了许多的故事,而沉淀下来的东西很少,越发显得弥足珍贵。春日明媚,我们走近海丰县一区地下交通站,一些差点儿湮没在时光里的故事浮现在眼前。
恒济堂是中共海丰县一区地下交通站,位于海丰县鹿境新南村太阴娘宫北侧,面积约55平方米,地处金龙山的向天螺山脚下,北面是丽江、南面是黄江,西面是三角渡口,浩浩荡荡,汇入长沙湾。这一片水域里,货船和帆船来来往往,从不间断,四通八达,往东可抵汕头、厦门等地,往西能到达香港、南洋等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恒济堂大门口挂有清代秀才、教育家吕跃池挥毫的对联曰:恒心可业岐黄术,济世应同尧舜功。
丽江
清末民初,吕君弄在海丰县鹿境新南村开办恒济堂,后来在公平墟炭街另设恒济堂分店。同时,吕君弄分别在香港和海丰县公平墟开办源昌公司,在鹿山大渡头村黄江畔设立源昌仓库,在新南村的庭兰书院和大寮塭设有仓库、半輋垭和平村旁有吕君执开办的一间源昌商店,在丽江古渡口附近的老母庵设立源昌公司总仓库。吕君弄利用源昌公司有专门的货船来往香港各地,经常从香港(海外)采购药品等货物,利用鹿境水上交通运输线,劈波斩浪,供应海丰县鹿境和公平的恒济堂外、还供给县城百姓日常生活之所需。
1923年,懂英语的华侨陈贤娇跟随吕君弄从香港来大陆(海丰)从事地下革命工作。于是,吕君弄就在鹿境新南村的恒济堂设立海丰县一区地下交通站,原来源昌公司的众多仓库和商店自然成为秘密的交通联络点,增加搜集情报信息的工作。当时,初中刚毕业的吴光荣跟姐夫吕君弄从事药品采购和其他贸易活动,将药品等物资沿着丽江上溯龙津河至海丰县城,供应广东省农会卫生部部长吕楚雄经营的农民医药房,吕楚琛负责的平民医院等机关单位和店铺。或者,他沿着黄江上溯公平墟,经罗輋河,将货物供应到朝面山等革命根据地。因此,吴光荣认识了彭湃、陈子岐、陈云山、李国珍、吕楚琛、龙山区长吕柱汉,海丰一区区委书记吕铭珍和香港深水埔南华药房的柯麟和吕君碧等仁人志士。
吴光荣旧址
1925年,吴光荣担任海丰县一区西南路总支部书记,在家乡马厝铺楼下妈祖庙和长合村学校等地设立地下交通联络点,助力海丰县一区交通站的秘密工作。每天早晨,陈贤娇从海丰一区地下交通站的恒济堂出发,佯装为捡猪屎,经过和平渡口到老母庵;或者,她频繁来往于公平和海丰县城,总是脚步匆匆,差不多是猴子屁股坐不住,暗地里是刺探情报,搜集到一区地下交通站恒济堂。1927年秋,时任潮安县公安局长的李国珍在战斗中腿部受伤,缺医少药。吕君弄医生和懂英文的陈贤娇从老母庵携带药品出发,乘船赶赴汕头,及时为李国珍治疗,控制恶化的病情。海丰一区地下交通站除了具有其他区交通站一样搜集情报信息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保护鹿境水上运输线的安全,保护海丰县南大门商贸安全的生命线。大革命失败后,海丰一区地下交通站还护送一部分红军战士和负伤农军,从丽江古渡口乘船前往香港等地。
吴光荣曾经在海丰县苏维埃、海陆惠紫革命委员会负责经济工作,担任过红军第6军第17师49团副官兼该团军需处经理,经常从香港(海外)采购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以吕君弄医生的恒济堂为掩护,在鹿境渡口、鱼塭、老母庵、庭兰书院等地设立源昌公司商店和仓库,以及从平原村庄征购到的粮食,一起运往黄羌朝面山、激石溪、高潭等革命苏区。吴光荣不仅负责药品等稀缺货物的采购,运输和调配等工作,还联络东江特委军委书记、红军第十一军军长的古大存,将一部分盐、药品等紧缺货物通过内陆航运,经梅州等地,送到江西苏区,另一部分稀缺货物从香港启航,漂洋过海,经汕头水域,支援江西革命根据地。
老母庵
抗日时期,吕君弄经营的恒济堂依然是中共海丰县一区地下交通站。当时,海丰一区工会主席的吕鸣兼任地下交通站长,他常以恒济堂诊所作掩护,以太阴娘宫群众祀神作为公开的活动场所,长期接受上级下达的任务,向各基层党组织、抗日武装传递情报信息,精准地打击日寇。工作往往需要有的放矢,吕君弄嘴里镶满金牙,说话瓮声瓮气,却果断富有魄力,他将公平墟源昌公司经理辞让给地下党员黎友元担任,自己在源昌公司对面街继续经营恒济堂,聘请吕坚如等人,当一位悬壶济世的甩手掌柜。恒济堂旁边有吕洪如开办的一间炒粉店,在烟熏火燎中窥视着陌生人的诡秘行踪,实际上是一处鲜为人知的地下交通联络点。
吴光荣任广东省委特派员时,经常从香港采购药品、医疗器材、武器等物资,经过鹿境水上秘密运输通道,指派吕君弄联络蓝训材、陈宇、吕楚琛、吕自凭(公平第二区抗日自卫队大队长)、李寅、陈留、李政(李劳工弟弟)等革命人士,协助把药品和粮食等物资陆续运往海陆丰根据地,补充了苏区抗日队伍的装备。1945年,吕君弄医生在鹿境恒济堂接待一位太阴娘的“香客”。原来,那个“香客”是东江纵队第六支队委派的医生马健,他风尘仆仆,从赤石大安峒含头岭的伤病站远道而来,到海城郊区鹿境恒济堂购买一部分紧缺的西药,解决东纵第六支各大队对日、伪、顽战斗中众多伤病员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
1945年7月7日,海丰一区地下交通站长吕鸣(又名吕鸣山)等抗日救乡队成员召集群众在鹿境新东村济阳堂召开抗日胜利庆祝大会,遭到国民党军队钟超武部派出便衣队的突袭,造成会场上的流血事件。为了避免更多群众的牺牲,吕鸣和吕明等人机智地掏出手枪,朝国民党便衣队开枪,引开敌人一部分火力。他们一边战斗,一边向西面撤退往新山村,抄小路躲避,在鹿境池口村与新南村交界的黄江泅水过溪时,遭到敌人开枪射击而因负伤身亡。
1949年7月,恒济堂的吕君弄获悉粤赣湘边纵部队第一支五团进攻汕尾奎山守敌,因为国民党保安团从陆路驰援海丰,又有一个加强连乘兵舰到达汕尾。1949年7月18日,粤赣湘边纵第一支五团从汕尾撤往海丰县城,该支队五团政治处民运组长的吕自谋负责召集船只,发挥家乡鹿境的人脉关系,很快联络到新霞港乡长吕铭琛(系鹿境新南新二村人),依靠当地党组织的力量,动员村民出力出船,其中有吕君弄进驻老母庵源昌公司的船工吕大友(新一村)、吕友宜(新城村)、吕如意(和平村)驾驶三只船前往三角渡口,一夜之间汇集十六只民船,船工们夜以继日,把汕尾方向北撤往海丰县城的上千名战士,从梧围渡口接载上船,抢渡丽江的三角渡口,送达谢道山那边靠岸,直至19日晚,部队顺利渡过,一切才化险为夷。
新中国成立后,海丰县一区地下交通站的恒济堂变得残破不堪,人民政府出资将其改建为二层的楼房。时序更迭,风吹雨打,恒济堂在新农村改造时因危房而被拆除,旷地上仅存一棵枯萎的榕树,野草杂生,展望能够复建。伫立在海丰一区地下交通站前,我们的心情不由得兴奋起来:因为我们还原一段原汁原味的红色故事。
来源:东岸,图文:吕珠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