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度元宵
忙忙碌碌的春节刚刚过去,热热闹闹的元宵节又到了。
西汉文帝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流传到今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而隆重的节日!
作为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在人们心中,元宵节的分量是举足轻重的。宋朝张九成、胡仲弓、王镃、彭永、陈杰,明朝的赛涛等诗人都写下了以《元宵》为题的诗,真实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佳节盛况。
吃汤圆、逛花街、观花灯、猜灯谜、赏明月……说起元宵节,这些关键词便从脑海中浮掠而过。无论朝代如何更迭,世事如何变迁,也许,它们才是元宵亘古不变的内容。假如缺少了这些,还真不知这么隆重的节日有什么过法。
赏元宵、闹元宵、度元宵……无论是用哪个词语,元宵节都与热闹有关,与欢乐有关。
元宵节,有着太丰富的特殊意义和文化内涵了。这是一个传统与浪漫交融、白天与黑夜持续狂欢、男女老少都喜爱的节日。也就是说,作为传统的节日,它从一大早就开启了欢乐模式,尤其到了晚上,更是达到了高潮。
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又称上元节,元夕、元夜、灯节。民间习俗要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踩高跷、舞龙狮、放电影、唱大戏……点起彩灯万盏,赏月祈祷许愿,燃放好运火焰,喜猜灯谜乐欢,共吃元宵迎福,合家团聚美满,共庆佳节和美,其乐融融无边……
美好的东西,是要用心品味的。元宵节是个美好的节日,它和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传统佳节”。当然,这样的节日,是用来“欢度”的。
坊间有一说法,说元宵节是中国人的“情人节”。这一说法是否得到肯定,我不太清楚,但我猜测它应该是有依据的。因为,在古代,芳华女子只有到了元宵节的晚上才得以出来逛街市、赏花灯。其实,对于她们来说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们可以以过节之名去跟自己的心上人约会,而这样的人多了,元宵节也就成了这些人特别的节日,因而便有了“情人节”的说法。如影视作品《大明宫词》,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等都有过这样的反映。可见,在年轻人心中,元宵节还不仅仅只是一个传统节日那么简单。也难怪,灯在街中走,人在街中游,灯光浪漫,空气呢喃,怎不令人情愫飘然……
传统的节日自然有传统的过法。在我的家乡,元宵节比过年还要隆重。这一天,除了像过年一样要杀鸡宰鹅祭祖宗,同样要蒸发粿。比过年不同的是还要做汤圆,叫做“吃元宵”,寓意甜甜蜜蜜、和和美美、团团圆圆。还要炒菜茶,名曰“灯茶”。村里每家每户还要派一名男代表在祖祠前一起喝酒吃饭,叫做“喝灯酒”,而主持这顿“灯酒”的一般是村里前一年迎娶了新娘或生了孩子的叫做“添丁”的人家。这些人家,还要在祖祠的屋顶悬挂着一盏大花灯,叫做“吊灯”,意为“添丁”的意思。往往,屋顶吊着几盏灯,人们便知道村里添了几口丁(人)。
嘴里尽说着吉祥话,脸上全是幸福的笑容。平时不回家的人回来了,平时见不着的人见到了。不管是外出的,还是在家的,大家借着这顿“灯酒”共叙乡情,共商乡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村里多加发展,多出人才。这顿饭,似乎成了全村人的团圆饭。
这些还不够,还要放电影、放烟花、唱戏曲,舞狮。要是唱戏曲,唱到熟悉的曲目,听众往往会跟着哼上几句。要是舞狮,舞狮之后是那些壮汉轮流上前耍武术,俗话叫做“打拳头”,他们往往赤着上身,袒胸露乳,伴着激烈的锣鼓唢呐声,尽情表演,而主持人则怕他们太过投入而误伤彼此,便拿着有吉祥寓意的系有红绳的榕树枝条在旁边不断地吆喝提醒,因而场上表演的人往往配合默契,点到而止,皆大欢喜。
一夜下来,兴尽而归,是名副其实地“欢度”了整个元宵,而这个使人有着满满的幸福感的节日自然而然地成了“佳节”!
欢乐今宵,欢度元宵。我忽然想起了一句海丰俗语:“闲过正月半”。
“正月半”就是元宵节,是不是春节刚刚过去,农忙还未开始,人们正好趁这个时候放松一下,开心一下,悠闲一下,所以才说“闲过正月半”?是的,不管是娱乐也好,悠闲也罢,都需要时间、也需要经济,还需要心情!而元宵节,正好适合这一状况。其实,在人们心中,还隐藏着这个情结,那就是元宵节没过,春节就没有结束。只有过了元宵节,该干嘛的干嘛,意味春节才算过完了。
元宵节,就这样隆重而来,悄然而去,人们又恢复了自然地活着,平淡地过着,开心地笑着,合理地忙着……
来源:东岸,文:吴小冰,图:网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