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屯遗址官田古寨
官田古寨,位于海丰县梅陇镇红阳管理区官田寨新村北侧,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古寨原为明清时期军屯部队驻守的军寨,是一座村寨型的袖珍古城,呈长方形,坐西北向东南,寨长约106米,宽约96米,面积10176平方米。寨墙为灰沙夯筑,寨墙原高约5米,残高4米,厚0.52米。是以红糖、糯米、沙子、石灰等为原料,夹板夯打而成。古村是村寨型的,看起来确实袖珍型的“古城”,寨子城墙转弯处长着不少盘根错节的古榕树,浓厚的榕荫遮盖着陈旧残破的墙头。榕树根部连同寨子前门的城墙一样,都供奉着城隍老爷庙和水仙庙,这是海陆丰一带盛行的民俗风气。
寨子前后开设两门,前门东南凸出寨楼折向西南开外门。内外门的门洞呈圆拱状,方位陡然转变了90度角。地上铺设着石块,形成一处30平方米的方形瓮城,这种设计有利于寨内防守。进入内门西南向的门洞,里边为官田寨的主巷道,长约100多米,宽约3米的巷道上铺砌着一块挨着一块的青石板,后来主巷道前端的青石板残缺后,才补上其他石块和花岗岩石条等。主巷道两边横列着12条小巷道,每条巷道约40多米长。据说其中有一条狭窄的小巷为隔离巷。且第6巷的巷道尺度稍宽、与纵向的主巷道形成卫所城基本结构一样的十字街,其他小巷道则呈现不对称的状态。里面排列着一间挨着一间的民屋,房屋的墙垣为杂乱的鹅卵石铺砌而成,而今已被淹没在荆棘杂草和野芋之间,以及被盘结在墙壁的榕树所遮蔽。
据说,整座寨子约有80多座旧民居。主巷道末端楼阁为古寨常设的关帝庙宇,至今仍然供奉着协天上帝的香火。从中可以看出官田寨原居民具有浓烈的崇武精神。关帝楼阁下层门洞为过道,里边有石凿楼梯上到阁楼。后边为寨子的后门,西北凸出寨楼折向东北开外门。
史载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七月,碣石卫为保障部队的粮食供应和减轻地方财政负担,实行军屯制度。依“七分留城,三分屯垦”办法,每次留7070名兵士戍守卫所城池,同时派出3030名军士在海丰境内开垦军屯田。每处军屯地的生产,以各千户所管辖的百户所为基本单位,派百户一员率领总旗、小旗等进行农业生产。其耕作制度为:每军承田20亩,岁输细粮6石。每屯派出军士112人,计田22顷40亩。总小旗各给牛1只,军人2名共牛1只,不分旗军,每人种子1石,每田1亩起交税3斗6升。
当时有一支属于海丰千户所圆墩屯管辖的军屯部队112人,轮流驻进杨安都官田寨。其中有沈、叶、刘等军士被派驻这里常年耕作军屯田。因此,方圆16.4平方公里的平安峒一带农民称这处军屯田为“官田”。久而久之,亦将军屯战士所居住的军寨称为“官田寨”。因此,官田寨是明清时期海陆丰24处军屯地之一,也是碣石卫一座执行屯垦戍边和战备需要的组织机构之一。
官田寨不仅生产了军队需要的粮食,而且在抗击倭寇和海匪、维持当地治安秩序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编者对平安峒和大安峒发生的历史研究,官田寨所在的平安峒地区发生过如下重要的历史篇章。
明嘉靖时期,花腰蜂、貉獠坪等矿工武装队伍曾横行海丰杨安都,接着倭寇和海匪也在周边地区发生过几次有影响历史的军事活动。
朝廷曾下旨两广都御史在惠州调集劲兵,严督官军移师分路扑灭花腰蜂等大安峒山寇。由此,官军为维持平安驿的正常运作及军事给养,并给邻近居民提供庇护场所,遂在平安峒设置驿站,联通羊蹄岭、双宫岭、东都岭等交通要道,与官田寨屯军联防抵抗倭寇和海贼。
明嘉靖晚期,时任惠州伸威道副使方逢时见贼势疯狂,于是派平海所守备王诏奉令领兵3000人,由海丰进屯平安峒策应夹攻花腰蜂。但官军屡次清剿均告失败而归。后来伸威道总兵俞大猷奉命进剿大安峒,迫使花腰蜂接受招抚,使平安峒官田寨一带军事形势缓和下来。
至隆庆二年(1568年),倭王丘古所指挥倭寇从海路取道长沙湾平安峒上岸,占据了海丰与归善交界的坪山乌柏塘和大安峒。并在叛将周云翔的向导下,倭寇和海寇一伙横行海丰西北部山区。隆庆三年五月十日,总兵郭成与南赣参将蔡汝兰入山征剿,在大安峒至平安峒盐路磜被当地民团,以及官田寨屯军的重重截击下,一起擒获倭首丘古所和叛將周云翔,仅潮汕巨寇曾一本逃脱。
古寨地处古驿道平安洞之门口。与平安马驿守望相助。其南门造型为瓮城,约30平方米,这种设计有利于寨内防守。至清代中年,官田寨逐步有林、彭、罗等居民迁入,与原军屯居民和谐共处,共同抵御山匪海贼的侵扰。据说民居房屋底下挖有地道,可通往寨外隐蔽的处出入,危急时供这些亦兵亦民的寨民逃出山海盗贼的围攻。
据清乾隆版《海丰县志·都里》记载,当时杨安乡有味田、碗窑、吴厝、官田、黄塘以及孔子门、王化墟、凤山、平安等村寨,说明官军一直控制官田寨一带的治安秩序。因此,至今平安驿流传着清康熙年间刘大人单斗十余山贼营救驿官等传说。
1927年农民运动和抗日战争时期,地处驿道附近的官田寨,曾一度被作为五区赤卫队和抗日游击队的联络点。寨民罗谭泽为负责中共地下党交通联络员。解放战争时期,黎连平、朱连房、卓洪、吴坚等六支西北部领导,曾进入官田寨内活动。并在官田寨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罗觉的掩护下,进行地下活动。1958年11月,兴建平安洞水库,集雨面积16.4平方公里,蓄水量2122万立方米。从此,水库将羊蹄岭驿道至平安峒驿站路段阻断,有关平安峒的一些历史遗迹逐渐隐没无闻。
至文革时期,古寨虽经四五百年的风吹雨打,但城墙、民居和寨内路面总体仍然保存较好。但据村人所言,古寨内留存有历代遗存的图文资料等,文革时被当地红卫兵付诸于火炉之中。及至十多年前,古寨城池门口的碑文被挖掘偷盗。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寨内居民经济的好转,他们逐步迁移至寨外,在附近建起了水泥楼居住。由于古寨失去了居民的日常照料,各种植物疯狂生长,寨内逐渐变得荒莽纵横。寨内约80多座旧民居多数为灰沙夯筑和木材建造,至今历经风雨的吹袭,大部分房屋已经倒塌,巷道和残垣断壁长满灌木丛和藤类植物。因此,古寨的修缮、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来源:东岸,图文:叶良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