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0-9-4 17:35:30

芳菲总在记忆中


往事未必如风,人到了一定年纪,有些往事总会住进自己的心里,不但没有褪色,反而在脑海里越发清晰起来,还不经意间,撞见一些记忆,有些记忆与多年前的自己重逢。一个热爱生活和心存温暖的人,连回忆里的东西都美好的。

童年时代,虽生活清苦,没有如今儿童所拥有的物质生活环境,现在的儿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多事情都要亲力亲为,放学回家,几兄妹轮流烧水做饭煮猪食,喂鸡喂鸭等力所能及的家务,但还是凑合能填饱肚子;穿衣服多是替补,或是今年穿稍长,第二年穿合身;或者哥哥姐姐穿了,下一年给弟弟妹妹,多是这样的。虽则如此,童年的欢乐一点也不亚于当今的儿童,回忆起来,心里还美滋滋的。自制的玩具是有些丑陋,制作过程也有些艰辛,然而一旦做成,却有不言而喻的自豪感,毕竟是自己劳动的果实,倍加珍爱。

滚 铁 环

也许那个年代男儿童能够玩的东西不多,他们比较好动,只要能逗开心就可以称作玩具。上体育课老师会把仅有的铁环拿出来,男同学则争先恐后抢过玩,铁环实质是一个铁筋圆圈,另加一个带把的钢筋铁钩,手操铁钩把,铁钩勾住圆圈,巧妙用力推进着满地转圈,还边推边叫喊,看谁速度快。现在的儿童玩具琳琅满目,在孩子眼里毫无新意的铁圈,在那时还是稀缺的,彼时,在放学的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群背着书包满头满脸脏兮兮的男孩子,手里拿着铁钩,推着铁环奔跑在路上,“哗哩哗哩”的声音响成一片;场面颇为壮观,灵巧的儿童身躯和滚动的铁环与欢乐的笑声,成了一道别致风景。后来,我不知怎么发现自家的挑水铁桶外围也有一个铁环,这一意外的发现让我兴奋了很久,于是,我盼望着,铁桶会坏上一个,就可以自造一个“铁环”,好不容易等到坏了一个,却被我母亲拿去垫上转东西,再后来,铁桶坏过,人却已经过了滚“铁环”的年纪。
鸡毛毽子

说起鸡毛毽子,现在的儿童已经很少玩了,当然商店也有,但很少有人问津,是“冷货”,是我们儿童时代常玩的玩具。在县城的大街小巷,一伙儿童聚在一起踢毽子的情景,让人难以忘怀,闭上眼睛,那五彩鸡羽制成的毽子如花冠般在脚下来回旋转,如彩蝶般上下翻飞。但是,物质匮乏的年代,想要有一个像样的毽子,都得自己动手做。

要做鸡毛毽子,先要有鸡毛最好是上乘公鸡毛,是那种黑红发亮的未阉公鸡毛,一般逢年过节杀鸡时,才有公鸡毛。有了公鸡毛,须找个铁圈或铜板作垫子。当时,虽然家境清苦,但不少家庭都留有几枚祖传的铜板,见得最多的是刻有“宣统通宝”“光绪通宝”字样,非常普通的钱币,算不上什么古董。于是,翻箱倒柜,找出几枚铜板,然后将铜板夹在两层塑料片中间,绕着铜板,将塑料剪成圆型,然后再用针线把铜板缝夹在中间,主体部分已搞定。最后将鸡毛连接毛发的粗管剪去半截,捆齐,扎紧,将鸡毛往做成的管子里一插,再拿起布条包住鸡毛毽的根部,然后用线把布条扎紧,一个标准的鸡毛毽子就搞定了。


后来,经常在自家院子里,几兄妹无事就踢踢毽子,看着鸡毛毽一下又一下在空中上上下下飞舞的样子,心里特别高兴。有时候,自己动手创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做成的喜悦也是获得自信的一种方式。
弹 弓

相信,很多人对于玩弹弓并不陌生。在我们成长的那年代,它是陪我们开心的玩伴,是我们自娱自乐的专利。在我们那个乡村,踢毽子,跳绳,老鹰抓小鸡,是女孩子玩的游戏。男孩子都喜欢弹弓和铁线枪。


弹弓,这种东西,古已有之。据《吴越春秋》有《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ru古‘肉’字)。”这首诗歌写出了砍伐竹子,制造弹弓,射出弹丸,射中鸟兽的狩猎过程。《战国策·赵策》也有:“弹丸之地”之说。

记得那时,作弹弓所需要的材料,既好找又难找。主体部分的枝桠,村东头的木麻黄荆树都可以使用,只是前者很容易断,而后者就能满足我们的愿望。但令人头痛的是,它的弹筋以及包“子弹”的那块皮是很难找的。弹筋,最好的自然是医用吊针橡皮管,但简直不可能找,退而求其次,只能用自行车内胎,弹性还行,挺耐用。只好将目光瞄向村东头修理单车的达叔,他儿子是我同伴,儿童之间,请他吃几次雪条,就弄带一条旧自行车内胎和一小块旧牛皮。

枝桠剥皮后,上两头系上弹筋,弹筋中段系上一包裹弹丸的裹皮。当时的小伙伴可以说人手一个,大家在一起,每每是挟弹出行,多少有点炫耀的意思。伙伴中如果谁玩弹弓打得准,那一定是大家崇拜的对象,以至于纷纷向他学习,苦练技艺。

有了弹弓,备好弹丸,大伙要比试一番功夫。电线杠上的瓷瓶成了我们的射击目标。因为我年纪比他们稍小,力气稍少,常常打不着瓷瓶,又喜欢用左眼瞄准目标,总被他们哂笑一番。

后来,大伙要打活物,不打死东西,打鸟类了。傍晚回家往往是大伙打鸟的好时间,只要天还没黑,家人从不会找。麻雀又小又机灵,纵又成群在林中乱飞,也很难击中。有一种青色鸟,叫“青驰仔”(学名不懂)就迟钝,这比麻雀小多了,遭了袭击还不知死之将至,跳来跳去,再掉下来。击中“战利品”的同伴,不免炫耀一番,兴高采烈的拿回家。印象中,自己玩弹弓收获不大,甚至连一只鸟也没有打到,更别说“先弹树木,回丸中鸟”了。

但是,玩弹弓还是容易闯祸的游戏,邻居家养了一大群鸽子,整天飞来飞去,“咕咕叫”,我们对着鸽子拉弓比试技艺,该准不准,打中了一只,从他家屋檐掉落到天井,小伙伴欢呼雀跃,引起屋主人注意,跑出来破口大骂,友伴星散窜走,他家主人还上门找说法,家人忙赔礼道歉,此事才作罢,当然,我免不了一顿挨骂,弹弓被大人没收,以后就不许玩了。

沙 包

丢沙包,是当年常玩的游戏。对于沙包,可能大多数人都认识,但如今好看的它竟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村在,它只属于文具店里货价上所有,很少受孩子们青睐。我们那时的沙包是自制的,做法比较简单,从旧衣服里剪一块四方形布料,然后穿针引线下,做成个正方体模样,留一个小口,塞进去一些碎布和粗糠之类,再缝紧,一个沙包就搞定,击在身不会有痛感。虽样貌平平,但制作过程却很享受,因为是自己做的沙包,玩起来特别有成就感,而却还尤其爱惜。当时丢沙包的玩法还挺多的,现能忆起的是,两个人,一前一后,负责丢沙巴,中间一拨人,每丢中两个,就换下上面两个,有时还得要放机灵点,丢沙包的人会搞声东击西,眼睛不灵就会躲闪不了。


苦涩的童年生活也充满着快乐,物质匮乏的年代亦催生出人的创造能力。尽管滚铁环、弹弓、沙包等等,已退出了好多人的视野。但只要亲身体会它们带来的快乐,一定会成为一辈子的记忆。物质紧缺不可怕,怕的是对生活没有热情,缺乏兴趣,缺乏一双能创造生活的能手。

如今,商店琳琅满目的玩具,不乏有许多高科技产品。可是,完美精巧的玩具又有多少人参与其制作过程?有时完美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体验参与其中的乐趣,能够收获经历的点滴幸福,那将是一生中美好的记忆。不知若干年后,现在的孩子是有如我一般的回忆否?












本文来源:东岸,文:马泽松,图:百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芳菲总在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