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缭绕的温厝村
秋阳酷热,我们三十多位作家乘坐豪华大巴,沿着海丰县海城镇的莲花大道,徐徐驶进莲花山脚下的温厝村,只见一幢幢崭新的楼房,高低有序,巷道整然干净;村前的文化广场上,有三五个老人小孩在怡然自乐,脸上绽放出笑容。放眼眺望,我们看到四周碧绿的茶园,环绕着温厝村,以保护者的姿态把整个村庄都拥入怀中。入乡随俗喝咸茶,温厝村的阿姨很热情,只见她抓一些莲花山绿茶,搁在牙钵里,用木棍使劲擂呀擂,擂得茶叶糜烂出味道,开水就冲泡下去,绿色荡漾开来,香味扑鼻。围坐着两张桌,我们或站或坐,顾不上茶水滚烫,就往碗里撒上芝麻、炒米和花生,款款地品尝起来。
这一碗茶,入口香郁,清纯甘甜,既生津解渴,又齿颊留香。其实,海丰的种茶历史悠久,早在清朝乾隆县志《山川》就有记载:“莲花山,邑北三十里,形如莲花,高数百丈,层峦耸拔,翠秀异常,人拟为九华之亚,上平如砥,中有七星墩,其产茶气味最佳。”一直以来,难怪莲花山茶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而远近闻名,哪怕价高一筹,也能够香飘万里,畅销海内外。
莲花山脚下的温厝村,气候温湿,气温和光照适中,偏酸性的土壤,富含有机质,粘性和排水性俱佳,更加有利于种植茶树。
于是,我们随意问了阿姨一句:“你擂的茶叶,泡出来的咸茶很有味道,是不是莲花山第三条陇种植出来的?”阿姨举起手,指点着遥远的莲花山脉说:“你们要从这边数过去第三条陇,还是从那边数过来第三条陇?反正莲花山茶的品质不赖呵!”
人情好,喝水甜。我们随着来到温厝村里的茶艺体验街,街道宽阔,两边店铺有四五十间,充耳而来的是从店铺里传来的机器轰鸣声,村姑娘正在分拣着采摘过来的成堆茶叶,里面的作坊正在烘焙茶叶,村民们的技术娴熟,可谓是炉火纯青。一般需要经过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造出来的茶叶才有品质。那茶香随风飘散,扑入鼻翼,有一种茶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
温厝村常驻人口57户,种植有黄旦、梅针、金萱等茶叶近千亩。村民只要把加工后的茶叶,经过包装,就可以在家门口实现自产自销,平均农户收入超万元。借助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和乡村发展的东风,茶香缭绕的温厝村,已经告别村里的残垣败瓦,告别了坑坑洼洼的黄泥路,告别了一切脏乱差的局,成为新时代海丰文艺创作基地,成为海丰县大湾区红色文化体验景观中一处绿色的后花园,成为振兴新农村的一颗靓丽的明珠。
眼前风景看不够,我们绕着温厝村的环山沥青路,用脚步丈量每一寸田园,用眼睛去仰望蔚蓝天空下的青山绿水,翕张鼻孔去呼吸清鲜的空气,顿时感觉到神清气爽。我们拾级而上,登上半山腰的观景台:莲花山巍峨耸立,绵延至云海深处。山脚下的莲花大佛隐约在望,在阳光下闪烁着,仿佛看着眼下温厝村近千亩碧绿的茶树,焕发出无限的生机。
返回到温厝村前面的文化馆广场,虽然,我们汗流浃背,仍然沿着弯曲的栈道,跨过流水潺潺的坑沟,穿行在绿荫丛中。
不一会儿,三层楼高的鸟巢就出现在眼前,这可是网红打卡的观茶鸟巢。一鼓作气,我们登上鸟巢之顶,环顾四周:近看一垄垄茶树,灰黑色的树干斜生出许多弯曲的虬枝,一律向上;茶枝挨挤着,长满椭圆形的绿叶;那厚实肥嫩的叶子,铺出茶树顶上一派平展展的绿意,在蓝天白云下好像是卧着一条条的长龙。
温厝村近千亩茶园,引用清澈的泉水,流经遍布茶园的塑料管,通过自动喷洒,灌溉和滋润着茶树。
每逢清明时节,云雾缭绕,在翠色欲滴的茶园里,村民们背着箩筐采茶,摘下的是片片嫩绿,收获的是内心的喜悦。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缕缕炫目的阳光斜射过来,在万绿丛中的茶园里,竖立着一处红色的宣传标语:“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红色的字眼让我们心头一震,是呵,温厝村的村民在茶韵缭绕中,正阔步迈向幸福的小康生活……
本文来源:东岸,图文:吕珠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