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0-8-21 16:00:59

报纸的命运



钟表的指针一圈一圈转着,时光一晃就到了秋天,人生已跨过不惑之年,历经岁月的打磨,早已失去了棱角,一切记忆里无关紧要的东西也该清出大脑,把负能量的人请出朋友圈,让过去的烦恼随风飘走,留下快乐和温馨,阳光面对每一天。

目光转到墙角的一大叠报纸,散发着墨香的文字,还蒙上些许尘埃,寂寞地躺着,久无人问津,要将它当废品处理掉还真可惜,像刚“出生”的模样。留下来,确也没有翻阅的必要,没有多大作用,虽心有不舍,还是处理掉。


不知道报纸的命运为何会走到今天的局面,或许是因为信息发达,网络世界冲击,大家只要指尖轻点,就能了解大千世界,不是报纸的质量不高,而是现代人无暇坐下来静心阅读,陪伴报纸。

不由想起小学生时代有一首《卖报歌》,至今还能哼上几句“啦啦啦 ,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这首歌反映了当时报纸的时效性和发挥了重要的社会舆论引导功能,一份报纸就是当时社会环境的缩影。报纸在中国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已有千年之久,曾经在历史上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小时候,电视不普及,精神文化生活匮乏,报纸也不是普通人家能轻易得到的,一般农村家庭根本得不到,幸好家里有人在乡政府做事,经常会带一份报纸回家,内容很丰富,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漫画。那时候,家有报纸好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显得很有品位。趁大人看完,自己呆在一个角落,慢慢翻阅,有时,在报纸上看到刚学到的新字而高兴,随着时间推移,报纸上不认识的字越来越少。对有些喜欢的文字或者一些港台歌曲和偶像照片,就偷偷地剪下来,然后贴在一本大笔记本上,一有空闲,它成了我最好的奢侈品和炫耀的成果,因为那时经济条件落后,信息闭塞,家中可读的书籍有限,况且也少有零钱买连环画之类的课外书,于是,总觉得从报纸上剪贴来的是精品。


父母见我有剪报的习惯,有时,就会带半鼓励半揶揄的口气说,剪报是好习惯,是爱好学习的表现,但那是别人的文章,值得学习,如果自己的文章能登报,那才值得骄傲。我听了,似懂非懂,难免有些耿耿于怀,但还是没有停止看报、剪报的习惯。


那时,报纸的用处还挺多的,不但可以传播社会发展的信息,还能从其上面学到许多知识。此外,在农村家庭还能派上用场,每到年底时,总要对厨房、房间黑漆漆旧墙壁张贴一番,在农村,房屋内墙早被烟灰熏得漆黑,我母亲先在锅里煮半锅浆糊,我负责刷在报纸上,贴的地方越多,室内环境显得越亮,有了过年的新气象,多了一份过新年的喜悦。或许,可以挂一幅画更美观,那年代,没有更多的钱可以这样奢侈。如今,农村房屋早已是亮堂堂的大楼房,小汽车放满房前屋后。哪有人家会将报纸来贴墙,拿来垫底,都怕它油墨味和墨迹。报纸仅剩传递信息,增加知识的功能,可在几乎人手一部手机的今天,轻触屏幕,便可知天下事,又有谁认真阅读报纸?



现在,报纸成了党政机关必须订阅的刊物,真正阅读它的人也不是很多。不过,既然存在,就必有它的道理和价值。纵使网络信息满天飞,充斥各个角落,但真假难辨,有时还混淆视听,需要我们睁开金睛火眼。报纸就不一样,不但及时,而且内容绝对真实,没有半点矫揉造作的迹象。

报纸走到今天,似乎走向命运的底谷。不过,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发展规律,报纸岂能例外?繁华过后都将归于静寂,只有历尽千帆,历经磨难的人,才更懂得平凡中的坚守和平淡的重要。















本文来源:东岸,文:马泽松,图:百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报纸的命运